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重慶兩江新區開發開放戰略———借鑒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經驗

佚名

三、實施服務主導戰略。 服務主導是兩江新區在長江上游地區發揮戰略引擎功能的內在要求,是引領和帶動重慶城市職能體系立體分工和所在區域產業縱向分工的內在要求,是兩江新區實現工業化進入后工業社會的重要標志。服務主導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三次產業結構的優化,一般來說體現為服務業逐步取代二產業成為主導主業,二是三產業內部結構高級化,在三產業中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比重較大。 從區域戰略地位和職能分工來看,兩江新區對于重慶(主城)、浦東新區對于上海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兩個新區所在的城市都是國家中心城市,是所在區域的增長極;兩個新區都擁有所在城市戰略門戶資源,浦東新區有上海最大的洋山港口群、浦東國際機場,兩江新區擁有全市最大的江北機場、長江上游地區最大的寸灘、果園港口群、全市最大的鐵路客運樞紐站等;兩個新區是所在區域國家戰略性載體資源匯集地,浦東新區有保稅區、國家級產業基地、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兩江新區有保稅物流港區、高新區與經開區打造十年的北部新區及一批國家級產業基地;兩個新區都承擔了所在城市重要的區域性服務功能,如浦東新區有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會展中心、創新中心、總部中心等,兩江新區布局有長江上金融中心、創新中心、西部物流中心、西部會展中心等。兩江新區與浦東新區戰略地位與職能分工的相似性,決定兩個新區在所在城市及所處區域都要承擔起服務區域化的重要功能,成為所在城市建設現代服務中心的核心載體。浦東新區及上海由于所處的區位及發展基礎不同,將更多地突出國際性和世界性,兩江新區及重慶更多地突出區域性服務職能,但也是引領和帶動所在區域參與國際分工和協作的戰略平臺。 服務區域化功能需要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作為支撐。浦東新區由1990年設立到2009年,三產業占比從20·15%提升到56·6%,其中,金融、物流、信息、旅游、會展、文化科技服務、房地產等產業比重達到60%以上。浦東新區2004至2009年,三產業占比平均每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且完成了由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浦東新區由制造業主導轉向服務業主導、由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正是兩江新區未來產業演進所要追求和達到的目標。兩江新區2009年三產業占比達到47·6%,相當于浦東新區2001年的水平。但從內部結構來看,主體仍然是傳統商貿服務業,金融、信息服務、物流、專業中介、文化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后。兩江新區服務業無論是總量提升和結構優化都還任重道遠。根據兩江新區的內外部條件,借鑒浦東新區的經驗、吸取主城以往新區開發的教訓,實施服務主導戰略應注重以下幾個重點。 一是開發理念和開發模式創新。在開發理念上,一定要徹底舍棄過去主城新區開發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重工業,輕服務業”、“重園區(工業園區),輕街市”的園區式開發理念,牢固樹立服務業優先、服務功能優先的現代城市開發理念。兩江新區地理空間的基本屬性是城市區域,且是承擔主城服務區域化功能的核心載體,一定要充分重視服務產業發展及服務功能培育。優先考慮服務業發展空間、優先布局服務功能特別是區域性服務功能載體;優先滿足服務業發展用地;優先建設服務功能區基礎設施及其他配套設施;注重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培育和引進。在開發模式上,一定要舍棄“產業園區驅動”模式,堅決避免一些新開發的城市區域“一邊是封閉的房地產小區,一邊是工業園區”的情形在兩江新區重現。要從城市的綜合性、整體性及其與主城其他區域的關聯性出發,空間開發模式由“點狀開發,重點突破” 向“全面開發、整體推進”轉變;開發重心由“產業園區”單兵突進,向“功能布局、產業聚集、人口聚集”同步規劃、統籌建設轉變。突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領、綜合服務等功能,打造長江上游現代服務中心。 二是打造具有國家乃至世界意義的關鍵結點,完成國家使命,提升兩江新區面向世界、服務區域、服務全國的功能,增強重慶國家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和國際化水平。兩江新區作為國家重大戰略布局,肩負著兩大國家使命,一是發揮增長極的作用,帶動長江上游及廣大西部內陸腹地發展;二是發揮內陸開放高地作用,引領長江上游及廣大西部內陸腹地參與國際競爭,在更大的時空范圍整合資源和要素。完成這兩大使命,有賴于打造和培育以現代服務功能為支撐,具有國家和世界意義的關鍵結點,把兩江新區建設成為面向世界、服務全國、功能強大的內陸開放高地。根據兩江新區發展基礎和潛力,應著力培育和打造五個具有國家和世界意義的關鍵性節點: (1)以江北城5平方公里核心體為依托,以“356”金融體系為支撐,打造長江上游金融中心; (2)以寸灘、果園水港和空港及8. 37平方公里保稅物流港區核心載體為依托,以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及現代物流產業為支撐,形成空港、水港物流企業聚集、物流要素市場活躍、配套服務完善、西部一流的現代物流服務區,打造中國西部現代物流中心; (3)以悅來會展中心19平方公里核心載體為依托,打造西部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國際商務會展中心; (4)依托空港物流保稅區,規劃3平方公里左右作為核心載體,建設西部國際貿易中心; (5)依托區域制造業基礎和兩江新區區位及載體優勢,建設以信息制造、汽車、裝備制造、金融、物流、研發、現代中介為重點,西部最大的區域性總部中心。 四、實施投融資戰略。 按照兩江新區2020年基本建成的目標,開發建設時間只有10年,除150平方公里建成區, 10年之內要完成400平方公里開發建設,平均每年完成40平方公里。根據對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的空間開發特征分析,浦東新區建成區面積由1990年的38平方公里擴大到2008年的38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開發進度為2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前5年開發進度達到29平方公里。濱海新區建成區面積由1994年的111平方公里,擴大到2008年267平方公里,平均每年開發11平方公里左右,但隨著2006年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開發進度明顯加快,近三年年均開發進度達到26平方公里。考慮到兩江新區產業與人口布局的滯后效應,土地一級開發還應適當提前,考慮到基礎設施等城市功能性載體的先導效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覆蓋全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應集中在開發前期階段,即形態開發階段。參照浦東新區與濱海新區空間開發進程,結合兩江新區目標,兩江新區開發建設呈現出兩個特征即開發時間集中、開發體量大,與此相應的是投資強度大,特別是前三年左右投資強度更大。據初步測算,兩江新區10年開發總投資將達到3. 4萬億,其中, 2015年投資規模達到1. 3萬億,且集中在前三年。制定投融資戰略,增強投融資能力,是兩江新區實現預定目標、追趕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的重要前提,是兩江新區政府長期面臨的重大挑戰。增強兩江新區投融資能力可實施四大策略。 (一)組建西部開發銀行,打造基礎性投融資平臺。 金融是市場經濟的核心,是增強區域投融資能力、整合區域金融等高端要素的基礎性平臺。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的設立,無一例外地都配套設立了立足于并服務于新區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并在推動新區開發開放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2009年,上海浦發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16 220億元,本外幣貸款總額9 280億元,各項存款總額13 067億元,據世界銀行1 000強排名,浦發銀行根據核心資本排名位居第137位,總資產位居91位,首次進入百強行列; 2010年2月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全球金融品牌500強”榜單,浦發銀行位居76位,居中國內地上榜銀行第6位。兩江新區要承擔起帶動和引領發展滯后、金融等高端要素支撐嚴重不足的廣大西部地區,設立立足服務于西部廣大腹地的專業銀行,既是兩江新區完成國家戰略使命的要求,也是新十年向縱深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舉措。 目前,兩江新區正在啟動設立兩江銀行前期工作,我們認為,申請設立西部開發銀行比設立兩江發展銀行更符合國家宏觀戰略需要,起點會更高,更能夠充分拓展國家新十年西部大開發政策空間,更能提升兩江新區在西部地區作為戰略增長極的地位。 一是更容易獲得國家支持。設立西部開發銀行更加符合國家宏觀戰略需要,更容易獲得國家支持。在新十年里,向縱深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已經成為國家重大決策。兩江新區的設立,實際上是國家在新十年縱深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舉措,從國家戰略層級上它從屬于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屬于我國欠發達地區,不僅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重,現代產業特別是金融支撐嚴重不足,縱深推進西部大開發,客觀上需要現代金融推動和支撐。因此,組建西部開發銀行戰略層級更高,更加符合國家戰略的需要,更加容易獲得國家決策支持。與此同時,淡化地方狹隘色彩,規避與重慶已經有的三個地方性銀行重復設置的問題。二是起點更高。西部開發銀行立足于西部,服務于占全國幅員面積2/3強、人口1/3的廣大西部地區,一開始就帶有國家性,起點高得多。西部開發銀行的發起人是西部12個省區,綜合實力及整合資源的能力強大得多,初始設立規模以及在運行過程中的指標配置也要大得多。設立伊始其分支機構便可覆蓋西部12省區,形成強大的網絡。三是更能拓展國家新十年西部開發戰略的相關政策。如在定位上,爭取國家支持。與深圳、浦東新區、濱海新區等地處發達地區的新區不同,西部開發銀行可爭取國家將其作為國家政策性銀行加以定位,有了這一定位,可進一步爭取國家資本金注入等。在運行過程中,探索無抵押貸款等新的業務模式,爭取上市融資等等。四是西部開發銀行落戶兩江新區,必將大大提升兩江新區戰略地位,是兩江新區建設長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基礎性支撐。 (二)加快金融創新,增強投融資能力。 浦東新區通過爭取國家重大金融項目和持續開展金融創新,已經成為全國金融要素集聚高地,其金融體系較完善,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集聚著證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產權等國家級和市級金融要素市場,市場層次豐富,市場容量不斷增大,金融要素市場體系在國內最為完善。

金融機構2009年總數達到603家,約占上海的80%。有外資法人銀行17家,約占全國的一半;資產總量約占全國外資法人銀行資產總量的80%。有基金管理公司28家,約占全國的一半;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約9 000億元,占全國的36%。擁有眾多國家級的要素市場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鉆石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其中, 2009年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成交34·65萬億元,成為美國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證交所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證券交易所,以及紐約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中心;上海證券市場股票市值居全球第6;上海期貨交易所各交易品種累計成交合約4·35億張,居全球商品期貨和期權交易所第二位,同時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交易所行列,其中銅、鋅、天然橡膠、燃料油、螺紋鋼和線材等期貨品種交易量均為全球第一,其天然橡膠報價正成為國際公認的權威報價。聯合產權交易所長期是全國交易額最大的產權交易機構。這些要素市場成為浦東釋放金融服務功能的重要平臺,同時也吸引了諸多的國內外金融企業向浦東尤其是陸家嘴地區的聚集。濱海新區自2006年上升為國家戰略后,確立為金融改革創新實驗區,在OTC市場(柜臺交易市場)、產業基金、私募基金、天津產權交易所、拓寬保險資金使用領域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探索,是我國目前金融改革創新領跑者,金融工具、金融產品、金融市場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金融要素聚集功能初步顯現,正在逼近建設中國北方金融中心的目標。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