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化培訓教學模擬培訓教學模式探討
段善州
[摘要]目的分析胸心外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中模擬培訓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46 名胸心外科實習醫師作為觀察對象,根據培訓教學模式的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采取常規培訓聯合模擬培訓教學模式,共計23 名)與對照組(采取常規培訓教學模式,共計23 名)。比較兩組實習醫師培訓前后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得分的變化,并比較兩組實習醫師對模擬培訓教學模式的滿意度。結果兩組實習醫師培訓前后理論知識與與操作技能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實習醫師培訓前后理論知識與與操作技能得分的升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實習醫師對培訓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實習醫師(P<0.05)。結論模擬培訓教學模式在胸心外科醫師培訓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實習醫師的專業能力,并符合實習醫師對臨床培訓的要求。
[關鍵詞]胸心外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模擬培訓教學模式;專業素養;虛擬現實
臨床培訓是現代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主要是為了提高實習醫師的專業素養和臨床工作能力,同時也是確保醫療服務質量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提高醫院的綜合實力[1 ]。胸心外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醫生的獨立工作能力,能夠對專業常見病、高發病進行獨立的診療[2 ,3 ]。傳統臨床培訓教學模式的總體應用效果不夠理想,因此需要引入現代化技術,進一步優化臨床培訓教學模式,提高培訓效果,有助于推動醫院的可持續發展[4 ]。模擬培訓教學模式是目前臨床醫師培訓教學的一種新型方式,其主要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仿真技術,從而達到沉浸式體驗的效果,能夠利用3D圖形直觀的顯示解剖結構,從而讓實習醫生模擬每一個手術步驟,且與實際情況比較接近,還能夠記錄、分析相關數據,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5 ]。針對模擬培訓教學模式在胸心外科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46 例胸心外科實習醫師作為觀察對象,其中有男性29 例,女性17 例;年齡為24 ~27 歲,平均為(25.4 ±4.5)歲。入選實習醫師均為同一所本科醫學院校四年級學生。根據培訓教學模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采取常規培訓聯合模擬培訓教學模式,共計23 例)與對照組(采取常規培訓教學模式,共計23 例)。兩組實習醫師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培訓教學模式,具體措施為(1)確定培訓目標根據胸心外科對住院醫師專業能力的基本要求并制定相應的培訓目標,即掌握胸腔病理生理學相關知識、胸腔重要臟器的解剖結構、胸心外科常見疾病的常規診療技術,并掌握各項輔助檢查技術的適用證與操作要點,學習科室常見術式操作要點以及圍手術期的處理措施。(2)具體培訓方法根據不同學習階段制定不同的培訓方法① 第一階段主要是復習課本知識,并掌握胸心外科相關臨床知識,在此階段主要是采取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根據臨床實際問題開展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實習醫師的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逐步培養臨床思維,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6 ]。以“食管癌”為例,在查房中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輔助檢查結果講解,不同解剖位置食管癌的手術方案以及處理要點,并結合食管的解剖位置講解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術后常見并發癥的發生原因以及處理措施;② 第二階段主要是經過臨床實踐教學,掌握各項臨床操作技術及要點,包括胸腔穿刺術、氣管鏡檢查術、開胸術等,在此階段主要是采取以病例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選取臨床比較典型的真實案例,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制作課件,并以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以及術前準備作為重點,并在講解過程中引導實習醫師根據現有的條件來思考如何進行治療,從而觀察實習醫師的診療思路,并結合病例提出問題,最后進行整理歸納,對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進行糾正,同時結合手術視頻進行講解[7 ];③ 第三階段主要是集中培養實習醫生的臨床思維與操作技術,重點在于理論與臨床工作的聯系,在此階段主要是采取研討式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分組進行討論,并讓小組得出自己得出的階段性結論,帶教老師根據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在整個討論過程中,帶教老師要負責掌控節奏,鼓勵各成員積極發言,并對重點難點進行深入剖析與講解,并結合臨床實際情況進行完善[8 ]。觀察組采取常規培訓聯合模擬培訓教學模式,常規培訓方法同對照組,模擬培訓教學方法具體措施為:研究采用VR技術進行模擬培訓,其能夠模擬實驗室或手術臺,為實習醫師模擬真實環境,能夠通過VR設備從視覺、聽覺以及觸覺與模擬環境中的實物進行互動,從而通過沉浸式的學習獲取相應的知識與技能。例如利用VR手術系統模擬胸腔鏡手術,同時能夠觀看優秀醫師的臨床操作技術,能夠有效降低臨床培訓成本,具有無傷害、可反復練習的優勢,且不會對真正的患者造成任何風險[9 ]。模擬教學作為臨床教學的重要方法,在模擬開胸術、胸廓造口、心臟起搏、體格檢查等臨床技能培訓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實習醫師培訓前后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得分的變化,并比較兩組實習醫師對培訓教學模式的滿意度。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計數值采用χ2 值檢驗,P<0.05 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實習醫師培訓前后理論知識與與操作技能得分的變化兩組實習醫師培訓前后理論知識與與操作技能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實習醫師培訓前后理論知識與與操作技能得分的升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實習醫師對培訓教學模式滿意度的差異觀察組實習醫師對培訓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實習醫師(P<0.05),見表2 。
3 討論
隨著現代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醫學教育的社會關注度也不斷提升。傳統胸心外科醫師培訓模式的總體效果不高,因此需要不斷尋找新的培訓教學模式[10 ]。模擬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現代教育中表現出較好的應用效果。研究中的模擬教學模式主要是采取了VR技術,該技術是指虛擬現實技術,其主要是利用人機交互、多媒體、人工智能以及傳感技術等多項高新技術所研發的一種新型技術,包括頭戴式顯示器、頭部跟蹤設備、耳機以及導航設備,從而為用戶提供多感官、3D環境的虛擬現實世界[11 ,12 ]。VR技術目在各領域中都得到了推廣應用,如建筑設計、游戲、軍事教育等方面,目前已經進入醫學教育領域,尤其是在醫學技能培訓方面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3 ]。在傳統臨床培訓中,實習醫師專業技能的培訓通常是通過帶教老師的手術室指導、動物實驗以及仿真聯系等方式掌握,但是隨著實習醫生數量的增長、倫理道德問題以及培訓成本的升高,限制了臨床醫師培訓模式的發展[14 ]。同時隨著現代胸心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僅通過簡單的觀察以及仿真練習無法掌握一些特殊技能。因此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上,VR技術的應用在胸心外科實習醫師的臨床培訓中表現出較好的應用效果。該技術與傳統教學中的視頻觀看、動物模擬、仿真練習等方法相比,VR設備能夠創造第31 卷第12 期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0 年12 月1241 出更加真實的模擬環境,并能夠讓實習醫師更加直觀的觀看解剖結構,了解皮膚、肌肉、骨骼、神經、血管以及臟器的解剖結構,且手術步驟與實際手術基本一致,實習醫生在VR手術系統中的數據能夠被記錄和分析,從而為教學評估提供相應的參考價值[15 ]。研究中兩組實習醫師培訓前后理論知識與與操作技能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實習醫師培訓前后理論知識與與操作技能得分的升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實習醫師對培訓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實習醫師(P<0.05),由此可見模擬培訓教學模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綜上所述,模擬培訓教學模式在胸心外科醫師培訓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實習醫師的專業能力,并符合實習醫師對臨床培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