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機培訓工作分析
王麥換
摘要:本文分析了甘谷縣當前農機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形成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為科學、高效的開展農機技術培訓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機技術培訓;現狀;問題;對策;甘谷縣
隨著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逐年增加,甘谷縣農民購機的熱情持續高漲,農機具的擁有量穩步增長,農機化率達到46%,農機事業呈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甘谷縣擁有各類農業機械45900臺(套),農機戶19504戶,農機從業人員11618人,農機維修網點148個,一戶多機的現象非常普遍。由于機具種類多,使用范圍廣,操作人員的持證上崗率低,操作技能參差不齊,在農機作業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農機事故頻發,嚴重制約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步伐。因此,大力培養一批懂農機操作技術、精于農機維修護理、善于農機經營管理的現代職業農民,是農機管理部門在當前一個時期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務。
1農機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甘谷縣農機培訓工作面臨諸多難題,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1政府部門對農機技術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開展“陽光工程”培訓工作中,靠政府推動,項目帶動,農機手積極參與,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民素質和技能的需求,扎扎實實地培養了一批操作熟練、素質優良的現代農業機械操作與維修員隊伍。自全縣機構改革后,撤銷縣農機化技術學校職能,4名學校教師并入到縣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原來比較有規模的學校教學場地、培訓設備及設施均已廢棄。鄉鎮農機站的培訓陣地、辦公設施、工作職能及工作人員并入到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通過多次協調,每個鄉(鎮)確定了1名農機干事,但基本都是一人多崗,因工作繁重,對農機業務工作只能是對付了事,縣鄉兩級的農機業務工作長期處于脫節狀態。農機干部對培訓也有畏難情緒,組織一次有規模的培訓難度較大,致使培訓工作落實困難。
1.2農機技術培訓教師隊伍知識結構老化嚴重
教師隊伍專業知識相對陳舊,去發達地區參觀、交流、培訓的機會很少,知識亟待更新。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促使農機技術更新速度加快,要求農機培訓教師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掌握最新的農機技術。可因為各種原因,在大多數的培訓過程中,培訓對象主要針對拖拉機駕駛員、微耕機操作人員,培訓教材以書本為主,很少利用網絡資源教學,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播,實踐教學較少,培訓方法單一,培訓內容過時,授課內容沒有實用性,致使農機培訓工作得不到應有的效果[1]。農機教師隊伍意識淡薄,教學觀念陳舊。日常培訓工作主要由專業技術人員承擔,通常情況下需要準備培訓資料,協調培訓場地,召集農機手等,甚至部分機手在有免費送維修工具等實用物品時才勉強來參加培訓,組織一期有規模的培訓異常艱難,致使培訓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所降低,被動的承擔培訓任務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速度,制約著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
1.3參加農機培訓學員的積極性不高
農機操作人員普遍文化層次低、年齡偏大、法律意識淡薄。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在家務農的多數為55歲以上的農民,對作物的耕種收運均依賴于各類機械,機手都認為農業機械僅僅使用于農田作業,農閑時機具閑置,沒有必要進行車輛入戶、辦理牌照,參加培訓費時費力,只要會基本的操作就行,對培訓常有抵觸行為。車輛改裝、無牌無證、超載超速、人貨混載等各種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給農機安全生產帶來安全隱患。
2提高農機教育培訓質量的對策
2.1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優化辦學條件
農機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條件,農機培訓的目的就是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要強化與政府部門的銜接,積極爭取財政支持,搞好農機培訓的陣地建設,購置教學儀器設備,改善辦學條件,保證培訓工作能夠正常開展。2.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轉變農機培訓思路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搞好農機培訓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為適應農機種類的多樣性和培養現代職業農民的要求,培訓教師要緊跟形勢,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改變知識面單一的問題。建議農機部門多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去發達地區參觀交流,增長見識,更新觀念,全面提升專業技能。同時,轉變觀念,在農機培訓過程中融入現代農業的發展理念,突破傳統思維的限制,從農機理論知識的講解、操作技能的培訓延伸至現代化的農業種植理念上,增強市場觀念與競爭意識,達到農機培訓目的的同時提高農業生產效益[2]。
2.3更新辦學模式,實施送教下鄉
按照地域特色和產業發展實際,如川區以蔬菜產業機械為主,南部山區以果園機械為主,北部山區以設施農業機械為主,根據推廣的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發展趨勢,及時地調整和更新培訓內容。要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農忙季節深入田間地頭,對機手進行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在農閑季節深入鄉村場院,用集中培訓的方式,利用課堂交流和實踐操作的辦法,鼓勵機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自由選擇時間在手機或電腦上學習網絡課程,讓機手全面掌握新型拖拉機、微耕機、收割機、果椒烘干機等經常使用機械的構造原理、操作方法、簡單故障排除與維修等知識,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安全操作常識,在實際操作中盡量采取教師與機手互動的學習方法,針對問題談心得、講技巧,通過機手在農業生產中的示范帶動作用,逐步提高農機具在農業生產中的正確使用率,促進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的應用普及,減少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農民自身經營效益和農業生產效益,有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3]。
2.4加大農機培訓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機手思想認識
農機培訓的質量對農機化事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要充分利用網絡、電視、送教下鄉、農機現場會、散發宣傳資料等多種途徑進行大力的宣傳,使廣大農機操作人員充分了解農機教育培訓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識,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促進平安農機創建。農機培訓與農技培訓要有效融合,逐步完善農機培訓體系建設[5],調動學員的積極性,提升農機培訓質量。
[1]馬兆毅.天水市農機教育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機械,2012,(26).
[2]張澤強.新形勢下農機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8,(4).
[3]趙紅剛.淺談如何搞好縣級農機教育培訓工作[J].農業裝備技術,2009,(6).
[4]歐成滿.農機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2013,(3).
[5]魏淑芳,王增義.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現狀與對策[J].農業科技信息,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