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成本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
佚名
一、環境成本的確認
環境成本應在其首次得以識別時加以確認。與環境成本有關的,其關鍵在于,成本是在一個還是幾個期間確認,是資本化還是計入損益。如果環境成本直接或間接地與通過以下方式流入企業的利益有關,則應當將其資本化:①提高企業所擁有的其他資產的能力,改進其安全性或提高其效率。②減少或防止今后經營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③環境保護。此外,對于安全或環境因素發生的固定成本以及減少或防止潛在污染而發生的成本也應予以資本化。
許多環境成本并不會在未來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因而不能將其資本化,而應作為費用計入損益。這些成本包括:廢物處理、與本期經營活動有關的清理成本、清除前期活動引起的損害、持續的環境管理以及環境審計成本,因不遵守環境法規而導致的罰款以及因環境損害而給予第三方賠償等。
二、環境成本會計核算的具體
1 資源消耗成本。核算企事業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資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
2 環境支出成本。這部分成本是環境成本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包括產品廢棄物的處理、再生利用系統的運營、對造成環境污染材料的替代、節能設施的運行等方面的成本。②企業對銷售的產品采用環保包裝或回收顧客使用后的廢棄物、包裝物等所發生的成本;包括環保包裝物的采購、產品及包裝物使用后回收利用或處理等方面的營運成本。③企業對環保產品的設計、生產工藝的調整、材料采購路線的變更和對工廠廢棄物回收及再生利用等進行、開發的成本。包括綠色產品的開發、增加原生產產品環保功能的研究、企業生產工藝路線的調整及材料采購的選擇等方面所需要的成本。
3 環境破壞成本。核算由于“三廢”排放、重大事故、資源消耗失控等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的損失。
4 環境管理成本。核算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為預防環境污染而發生的間接成本,包括職工環境保護費、環境負荷的監測計量、環境管理體系的構筑和認證等方面的成本。
5 環保支援成本。核算企業周圍實施環境保全或提高環境保護效益的成本,主要包括企業周邊的綠化、對企業所在地域環保活動的贊助、與環境信息披露和環保廣告有關的成本支出、以及在開征環境稅的國家里支付的環境稅。
三、環境成本費用的會計處理
可根據環境成本費用的性質,按不同的處理:
1 資本化處理。將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環境預防和治理而購置或建造固定資產的支出作為資本性支出,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在建工程”、“銀行存款”等科目。提折舊時,借記“環境預防費用”、“環境治理費用”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將其他環境預防和治理費用,作為遞延資產,分期攤銷時,借記“環境預防費用”、“環境治理費用”科目;貸記“待攤費用”科目。
2 記入當期損益。當費用發生時,借記“環境預防費用”、“環境治理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3 作為環境負債(或有負債)。當與環境有關的將來可能支付的費用,能夠被合理而可靠地計量時,借記“環境損害費用”科目;貸記“應付環境費用”科目。
4 作為環境損失。當被罰款或被勒令停產、減產而發生損失時,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四、環境成本控制的
環境成本的會計控制在會計方法論上主要集中在由會計期間引出的資本化與費用化之劃分和由配比性(可追蹤性)引出的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之劃分。
環境成本的資本化與費用化處理,一般比較清楚。企業用于環境有關項目的支出,從受益期間看有短期性與長期性之分,從而引出環境成本的資本化與費用化處理之劃分。這個的復雜在于對當前及未來財務業績的,以及對企業持什么態度開展環境管理活動的影響。也就是其核心問題并不在于會計技術,而是在于后果判斷和比較。國際上還沒有專門的環境會計準則,但在某些準則或建議書中也存在一些適用于環境成本資本化的條款。在當前環境法規日益嚴厲的情況下,無論環境成本是否帶來效益的增加,只要認為它們是對企業生存和未來利益具有代價時,就應該將其資本化,這種判別方法是從環境角度考慮的。盡管這種方法適用條件過于籠統,使會計人員處理環境成本有了更大的自由,但按照可持續的要求,這類方法應該是環境成本資本化處理方法的發展方向。
關于環境成本的追蹤在環境成本核算中,如何針對不同的環境費用起因去追蹤環境成本,即針對不同的環境成本核算對象,對已發生的(會計)環境成本鑒別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并加以分配歸集,這是一個會計技術問題,也是環境會計中的主要難題。例如,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直接費用,但不很確切,即若干種費用發生動因有所交錯;或是在很大程度上屬于間接費用,但也與直接生產有關,很難區別。特別在環境費用金額比較大時,怎樣處理,直接關系到企業財務業績和內部責任業績評估。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是建立和健全成本會計基礎工作,特別是各種基本記錄。有了完整詳細的工作記錄,對成本費用的追蹤、計量及分配歸集才會有根據。這樣,才能對環境成本進行有效的會計控制。
五、環境成本信息的披露
有關披露的可以在財務報告內,也可以列入財務報表附注中。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作為其他報告的組成部分。在報表附注中應披露記入損益的金額,并區分為經營和非經營成本,還應按適合企業經營性質和規模的方式進行,或按環境問題的類型進行分析,或同時按以上兩種方式進行分析。其中,確認的項目類型可包括以下幾類:排放污液的處理;廢物、廢氣和空氣污染的處理;固體廢物的處理,場地恢復,修復。回收、環境分析、控制和執行環境法規。由于不遵守環境法規而被判處的罰款以及由于以往環境污染和損害造成損失或傷害而對第三方的賠償,與其他形式的環境成本不同,它們不對企業提供任何利益或回報,因而應單獨披露。另外,作為非常項目記錄的環境成本也應單獨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