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現行政府會計存在問題的淺析
馬曉涵
摘 要:我國政府部門目前實行的是1998年的預算會計體系,經過近15年的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已經發展巨大的變化,經濟的發展、政府職能的轉換等使我國現行的政府會計已經不能滿足我國發展的需要,爆發出一系列的弊端。本文對我國現行會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政府會計;會計改革;會計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政府會計是指以政府為會計核算的主體,對政府的資產、負債和收支情況登記、記錄和報告,反應政府對資金活動的使用情況,提供政府運營的宏觀經濟信息和政府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會計系統。 與政府會計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預算會計,預算會計主要是指我國現階段的預算會計體系,主要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事業單位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和其他相關部門會計,所以說政府會計是預算會計的一部分內容。 我國一直采用的是1998年改革后的管理型預算會計體系,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預算會計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例如2004年財政部頒布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積極探索非營利組織會計標準的建設,2010年進行了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改革,頒布了《醫院會計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增加了固定資產折舊、健全成本歸集和完善財務報表體系等內容,這一系列的改革更加完善了我國預算會計體系,使預算會計體系能更全面的反映我國事業單位資金活動和收支情況。 但是這些改革并沒有使我國建立起嚴格意義的政府會計體系,沒有完整的政府概念框架和書面的政府會計準則,并不能滿足公眾對政府財務信息的需求。隨著我國行政理念的不斷進步,公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政府財政活動的關注,政府會計的改革已經是勢在必行了,但是我國政府會計改革涉及面廣、引起變動大以及涉及的利益主體多,所以要求政府會計改革要有步驟、有準備的進行,可能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的努力,本文就政府會計改革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二、我國現行政府會計存在的問題 1998年改革實行的政府會計發展到現在,其局限性已經慢慢突顯出來,主要表現在一下方面: (一)缺乏統一的會計準則體系和會計制度體系 縱觀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其公共財政體制都會有政府會計準則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等配套的法規,保證政府的財務活動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營運情況和現金流量。例如美國的政府會計分為聯邦政府會計與州和地方政府會計兩部分,聯邦政府會計和財務報告準則是由聯邦會計準則委 員會制定的,州和地方政府會計和財務報告準則由美國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這樣就確定有統一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體系。 (二)會計報告內容不完整,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資金運動 我國的預算會計體系的核心任務就是預算資金的分配,而同時我國政府會計信息主要是通過年初的政府預算和年末的政府決算提供給社會公眾和某些立法機關的,我國的政府預算決算核算的內容主要是財政收支活動,沒有對全部的會計要素進行反映,因此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支等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更不能政府受托管理的資源、社會保障基金的運作等信息。因此,我國政府會計核算方法并沒有全面反映政府資金運動和結果。并且由于報告的信息的不足,使政府的內部管理人員缺少對政府資產和負債的完整會計信息,不能對政府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使下一年的政府預算缺少充分的依據,同時由于決算信息過于簡單,造成財務狀況的透明度不高使外部的社會公眾無法對政府的財務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
準則規定的某些事項不適用時,可以隨時針對特定事項發布單獨的會計準則,也就是進行局部的調整而不用將全部的準則推翻,因此這種模式有很高的靈活性。相反,我國一直采用的是“制度規范”的形式并且我國也不存在發布會計準則的機構。“制度規范”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所有的會計事項都需要現行的會計制度下進行規定,如果環境的變化導致該事項的規定不再適合具體的環境,就需要重新制定制度,因此“制度規范”模式是缺乏靈活性的,很不適合我國快速發展和變化的環境。(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