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辦公室“危機”,管理者你準備好了嗎?
朱博洋 張惠芝
【摘要】新時代的辦公環境使得電腦和網絡無處不在,看似面對電腦,實則在炒股、打牌、聊天、“偷菜”……正在讓越來越多的辦公室“淪陷”。在新技術條件下,辦公室管理的主動天平正逐漸倒向被管理者一方,這顯然不是一道禁令、個把屏蔽所能解決的。那么面對這樣的沖擊和挑戰,管理者又將何去何從呢?本文正是基于此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管理和激勵的新思路。
【關鍵詞】辦公室危機 管理 激勵
1危機!辦公室“淪陷”
朱老板最近有些郁悶:為什么正開著討論會,有的員工會突然離開,十分鐘后再回來。這個情況出現幾次后,朱老板讓網管調查辦公室局域網記錄,原來員工回辦公室登錄開心網“偷菜”去了!
“這幾年我是深受其害。前年股市好,大家都開戶炒股;去年股市不行了,游戲又起來了;到了今年游戲項目越來越多不說,股市行情也重新起來了,現在的員工是炒股游戲兩不誤。”朱老板抱怨道。
不僅是朱老板,讓越來越多老板郁悶的是:員工玩游戲、炒股,主要用的是上班時間。炒股自不必說,面對中國股市的“牛起”,股民們缺少的不是信心,而是繼續生錢的錢和炒股的時間!于是為數不少的上班族將炒股作為副業,工作時間心不在焉,休息時間扎堆聊天股市,更有甚者下午三點收市后才去拜訪客戶;而開心網更是24小時運轉,不僅一些員工上班時間樂于“偷菜”,甚至直到凌晨也樂此不疲,然后第二天上班哈欠連天。
面對如此繁榮的股市,面對如此多彩的游戲,縱然打卡嚴格,縱然網管嚴厲,但員工能夠炒股依舊,“開心”依舊,管理者徒喚奈何。很顯然,隨著電腦辦公的普及,在新技術條件下,辦公室管理的主動權天平,正在逐漸倒向被管理者一方。這顯然不是一道禁令、個把屏蔽所能解決的。如果對這種現象真的聽之任之,長此以往企業必將走向衰敗。
2 危機的源頭到底在哪呢?
面對出現的新問題,很多老板和管理者都在抱怨,抱怨員工敬業精神不夠,公司制度不夠嚴格,甚至抱怨游戲開發公司不管其他人的死活,但是,真的只是股市和游戲惹得禍嗎?其實,不然!那么辦公室危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從企業的角度看:
第一,企業對于員工過于冷漠,使得員工缺少歸屬感。企業上到制度,下到管理者絕大多數想到的就是如何讓員工聽話,看看規章制度就可以發現,出現最多的就是“禁止”和“處罰”的字眼,根本不會考慮到員工的利益,既然企業對員工這么“無情”,那么企業又怎能去責怪員工的“絕情”呢?
第二,企業激勵有誤區,薪酬體系不完善。要說激勵制度不夠,很多企業都會大喊冤枉,甚至能拿出厚厚的激勵條款和制度。但是企業激勵制度的合理性,不是用多少字的制度文本來衡量的。其實很多企業的激勵措施都只停留在表面,并沒有體現激勵的本質。首先,將“激勵”與“獎勵”混為一談。激勵強調是如何影響員工未來的工作行為,而不是側重于對過去成績的獎賞。所以很多企業導致員工的注意力長期停留在對過去業績的斤斤計較,這也是很多企業“長不大”的根本原因。其次,缺乏長期激勵手段。激勵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激勵力度,更取決于激勵方向。很多企業激勵無效不是投入不夠,而是沒有明確的方向。獎金、提成只是對過去成績的認可,而計劃性的長期激勵才是指引員工工作方向的明燈。
第三,企業文化匱乏,缺少良好的組織氛圍。企業文化是企業精神和價值觀的濃縮,是企業的“靈魂”和精神財富,良好的企業文化對員工有很強的感染性,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率。海爾的張瑞敏曾說過:“海爾17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創新。”而海爾正式將創新的企業文化堅持了20年才變成了今天的海爾。但是大多數的企業對于企業文化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幾句標語和口號上,試想一下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如何凝聚員工?如何長久?
其次,從管理者角度看:
有些管理者對員工的管理缺乏人性化,過于“野蠻”。知識型員工的特點就是有個性,有想法,他們對于工作的追求不光光是薪水,更重要的是職業的發展,而對于知識型員工如果管理僅僅停留在嚴格的制度和苛刻的懲罰上,是很難達到效果的。另外,部分管理者也不能“潔身自好”,對下要求員工努力工作,但是自己卻在工作時間看報喝茶,這樣做與員工的炒股,“偷菜”又有什么本質的分別嗎?
最后,從員工的角度看:
首先我們不能排除也有一些員工自身的職業素養較差,缺少敬業精神。然而大多數員工工作績效不佳并不是因為缺少職業素養,也不是自身工作能力不足,更多的原因是員工不知道該做什么,怎樣做,如何做,為什么做,這四個不知道反映了員工對于工作目標的模糊和不準確,這其實是員工工作績效不佳的根本原因。 3 面對危機,只能絕望嗎?
前不久,廣東省佛山市政府已經喊出了:“公務員上班不允許炒股和游戲”的口號。有的企業明令禁止不準上班時間炒股或關注股市行情,發現一次重罰,發現兩次直接開除。但是是否單純的“禁”就有效果呢?畢竟,我們在禁止的,是不準員工在股市“搶錢”!這種難免淪為“人民公敵”的封堵策略怎么可能立竿見影?那么是不是我們管理者只能對員工的行為感到絕望呢?
非也。
那么,管理者又該如何應對這場“辦公室危機”呢?
第一,疏導多于禁止。管理者應該讓員工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同的工作表現所獲得的收益差,遠遠比“偷菜”賣得的游戲幣實惠,比股市的可控性大的多的話,員工也許會重新考慮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利益誘惑面前,企業管理者通過相信和激發員工的自重感,遠比一味的去監督和禁止某種行為更有效。
第二,對員工負責。管理者應該對員工的職業生涯有完善的設計,為其設計制定一個短期目標,并且幫助他們去實現每個目標,這樣會產生很大的成就感。股市和游戲之所以會吸引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可以在第一時間給你鼓勵,也可以在第一時間給你警告,是一個非常及時的反饋者。
第三,尊重員工,了解員工。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有句經典的電影臺詞:“21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因此管理者應當多與員工溝通,知道員工的困難在哪?需要什么?樹立起在員工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才能達到“一呼百應”的效果,這樣的管理者再管理起來就不會有任何的困難。
第四,讓員工知道企業也是他們的。員工在上班時間偷懶就是因為他們把自己只作為企業的一名“過客”,甚至是“看客”,企業發展的好壞與他們沒有任何關系,這就說明員工的歸屬感較低。作為管理者應該將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利益結合起來,讓企業成為員工的企業,而不是老板的企業,當員工把企業當成“家”的時候,他還會對“家”不負責任嗎?
第五,進行職業化教育。管理者除了要重視對員工工作技能的培訓外,更要注重對員工職業素養和職業化的教育。相比我國的企業,歐美企業的員工職業化程度更高,上班不會做私事,而下班后則是私人時間。這不僅需要職業化教育,更需要企業文化建設和職業習慣養成。
第六,完善薪酬體系,建立人性化規章制度。當企業的規章制度和薪酬體系非常合理時,不僅可以減少企業的管理成本,有利于員工約束自己的職業行為,更會使員工感到企業能夠“恩威并重”,增加對企業的忠誠度。
第七,追求精細化管理。比如:有的企業建立員工日志制度,每天都要記錄一天的工作成果及待辦事項;在工作效率最高的黃金時間段,加強監督和輔導等。其實,職業化程度的高低,就取決于每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