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五大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楊文森
論文關鍵詞:十五大 初級階段含義 基本特征和歷史進程 基本綱領 豐富和發展
論文摘要:黨的十五大報告不僅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而且在多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基石,.黨的十五大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基本特征和歷史進程,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黨的十五大是一次極為重要的大會,是在世紀之交,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保證全黨繼承鄧小平同志遺志,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的大會。這次大會不僅全面論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而且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經濟發展理論、黨的建設理論等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本文擬就黨的十五大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進行探討。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基石,是我們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制定一切方針政策的基本出發點。我們以往發生的失誤,制定的有些方針政策所以不符合生產力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歸根到底就是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所處的階段認識還不清楚,不明確。諸如“一大二公”、“急于求成”、“大干快上”、“急于過渡”等等,都與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還處在初級階段這個問題認識不太清楚有密切聯系。小平同志領導我們所以成功卿 F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科學地確立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歸根到底,就是由于全黨同志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這個最大的客觀實際,有了清醒的、科學的和堅定的認識。正是從這個根本實際出發,展開對各種問題的思考和探索,來確立和確定同這個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這才有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取得的一切理論和實踐上的偉大成果,才有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生機勃勃的新局面。因此,正確認識黨的十五大對初級階段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全面貫徹十五大精神,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那么,黨的十五大在哪些方面豐富和發展了初級階段的理論呢?
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
黨的十三大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有二層:第一,就社會性質來說,我國已是社會主義社會,有著同社會主義其他發展階段相同的本質。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就發展程度而言,我國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而黨的十五大則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為廠“去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I-五大報告P16第二段,人民出版社)雖然十五大報告沒有明確指出這是初級階段的第三層含義,但作者認為這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目的和任務方面來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而這層含義的確定,又是由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前提、現實條件以及所處的時代特點決定的。我國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這時,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僅早已實現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而且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內容和標志也已大為發展和提高。由英國開始的傳統的產業革命已由大機器工業推進到電氣化,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又使現代化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世界范圍內經濟技術急劇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所要實現的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的要求也隨著生產力水平的國際比較而顯著提高。不僅同is世紀英國產業革命和19世紀明治維新時代大不相同,而且也遠高于20世紀30年代蘇聯提出社會主義工業化時的水平。我國目前已經達到的經濟技術水平,生產的商品化和社會化程度,同世界范圍內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實現的水平,還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世界范圍內的新技術革命正在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水平還不斷提高。這種新的時代特點,不能不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歷一個很長的時期。在我國的經濟技術水平沒有達到一個相當高度時,降低標準過早地宣布已經實現工業化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宣布已經超出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心只能降低社會主義的威望,使之喪失應有的吸引力。所以,若離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目的和任務,我們就不能深刻地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質。 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和歷史進程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一個不成熟的、特定的歷史階段,它除了具有一般社會主義所固有的基本特征外,還具有自身的特征。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政治報告中,總結十三大以來的實踐經驗,在十三大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特征概括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和歷史進程作了進一步的概括和論述:①這個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這是一個總的概括;②這個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包含現代化農業和現代化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③這個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逐步轉變為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歷史階段;④這個階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轉變為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歷史階段;⑤這個階段,是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逐步轉變為全體人民比較富裕的歷史階段;⑥這個階段,是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后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的歷史階段;⑦這個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歷史階段;⑧這個階段,是廣大人民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銳意進取,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精神文明的歷史階段;⑨這個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上述九條系統、全面地概括和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科學描繪了它的整個歷史進程,闡述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及這個階段的歷史任務,使我們能夠更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我國的基本國情,明確努力的奮斗目標;使人們懂得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搞清楚“什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九個方面的概括,與十三大的概括相比,不僅更具有科學性,如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的概括方面,目的性更明確;把“商品經濟”改為“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等,而且還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由十三大五個方面的概括增加到十五大的九個方面概括。
三、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概括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幾十年實踐中正反兩方面豐富經驗,特別是近二一i一年實行改革開放的新鮮經驗的總結。為了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必須進一步明確什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并明確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文化。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就要①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②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③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④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競爭。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一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匕,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要①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②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①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②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黨的十五大確定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行動指明了目標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