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寧先圣等
[摘 要]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用黨的核心價值觀引導社會輿論的體現。當前高校大學生總的來講,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高校必須針對大學生本身的特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大學生 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黨中央對大學生的一貫要求,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學生榮辱觀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高校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 每一個社會都有其賴以支撐的核心價值體系。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命題,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1]。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社會主義,無論從社會理想、社會運動還是社會制度來說,都表征著一種與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自由解放息息相關的價值訴求,是一種有別于資本主義的價值選擇,有著自己獨特的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決定著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制度體制和目標任務,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于統攝和支配地位?!保?]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和最高抽象,體現社會主義的價值本質,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在我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價值觀,才能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 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黨引導社會的核心價值觀。胡錦濤同志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了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精神,吸收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的精華。它的提出,不僅明確了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總體目標,細化了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任務,為新世紀新階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實踐路徑,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改革開放30年,我國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偉大的成績,但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視。市場發育與市場倫理的脫節成為一個突出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黨的“三個代表”的執政理念、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就不能實現,為共產主義奮斗的理想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經濟生活的一場革命,這場革命需要倫理生活的革命與之相適應?!鞍藰s八恥”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新階段的新風尚,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因而在推動社會進步中體現出黨的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5] 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成了社會倡導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念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要在倡導主流價值觀念的過程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把義榮和義辱、尤其是道德感與羞恥心的培育和養成提到一個突出的地位,以培養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代新人。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 當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總體上體現了時代特征,普遍呈現出良好態勢,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的,價值取向是積極向上的,政治態度主流是鮮明的??偟膩碇v,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大學生的主流是好的。 但是,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愛祖國、愛人民這樣一些非常神圣而崇高的觀念,在一些大學生的心目中淡漠了。他們對個人利益想得多,對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和人民的利益卻想得少,甚至根本沒有考慮;有個別的學生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有的重物質,輕精神;重享受,輕奉獻;對金錢、物質過分崇拜,對精神追求不屑一顧。害怕吃苦,不愿艱苦奮斗的錯誤觀念,在大學生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在榮辱觀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不僅直接妨礙到他們的成才,而且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是否后繼有人的問題。[6] 當然,上述問題并不是大學生的主流,但其消極影響和負面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領當代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觀。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途徑 高校必須針對大學生本身的特點,選擇一條符合大學生榮辱特征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之道,全方位多層次地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一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占領大學的思想文化陣地。正因為大學生的可塑性強,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強,所以對大學生實施正面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先進的理論和優秀的文化,是指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選擇、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兩個輪子。高校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占領高校思想理論陣地,切實做到用先進理論武裝人。 二是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組織大學生參加學校黨、團和社團組織活動,使大學生在黨團活動中凈化心靈、熏陶思想、升華認識、提高覺悟。要邀請社會知名人士和先進人物在大學開設講座,以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教育學生;要組織專家學者編選“八榮”的正面教材和“八恥”的反面教材,使大學生知榮棄恥,褒榮貶恥,揚榮抑恥。 三是要引導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切實增強責任意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突出主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當代大學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后備軍,應該充分認同和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并善于把實現個人價值與實現社會立憲結合起來,切實增強責任意識。[7]
四是要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納入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大學應該將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納入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作用,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時代背景、深刻內涵、歷史意義等的認識,使大學生接受和理解“八榮八恥”這一重要的思想。 五是要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引導大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組織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積極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和社會文明風尚的形成。 六是要發揮廣大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教師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主力軍。應大力加強師德建設,在教師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使教師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典范。要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教職員工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注重品德修養,追求學術創新,講究學術道德和節操,堅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廣大輔導員和其他教育管理工作者,更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貫穿日常管理工作的始終。
七是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加強大學生生活作風建設。社會主義榮辱觀對大學生的生活作風具有指導意義,“八榮八恥”的每一條無不是對大學生生活中各個方面準則的最凝練概括。但是在當今的大學生中,存在許多十分細微但是影響較壞的生活作風問題。大學生的生活作風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必須深入到大學生的生活細節之中,從點滴小事做起,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生活作風,使之養成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等優良的作風。 八是加強正面教育和引導,典型引路。通過抓典型、樹典型、典型引路,通過課內課外教育,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載體,大力宣傳新時代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宣傳身邊的先進人物和突出事跡,激勵他們向先進看齊,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現象,幫助他們認識市場經濟的雙重效應,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8] 九是要加強校風建設,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校園文化是學校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重要作用。一個大學的校園形成了崇尚科學、追求真知、文明向上的風氣,對學生就會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我們必須在大學校園內大力倡導“八榮”,堅決抵制和反對“八恥”。要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校園文化傳統,開展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 十是建立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長效機制。結合學校制度建設,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完善相應的道德行為規范,并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評估相匹配,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思想道德評價體系,使廣大學生明白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通過相關制度的完善,使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化為每個學生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自覺地加以踐行。[9] 當代大學生雖然處于求學階段,但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任重而道遠。為了使自己成為新世紀的棟梁之才,大學生只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才能成為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現代化科學技術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秀人才,才能實現青年的遠大理想,才能夠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