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如何在中學物理課堂實施有效提問
丁紅偉
【論文摘要】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是聯系教材、教師及學生的紐帶,是讓學生激發興趣,啟迪思考,引導訓練,檢驗效果的有效途徑。
【論文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提問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提問,充分發揮有效提問的功能。問題是學習之始,提問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質疑的開始,是思維的源頭,是學生主體的具體實現。有效的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有效地提問,可以啟發學生由表及里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地提問,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啟發思維、挖掘潛能,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
1. 課堂中有效提問的要點
1.1 實效性。 課堂提問能不能做到實效性,同問題是否確切真實息息相關,具體就是指課堂提問應當有針對性、科學性。提問應當扣緊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問題設置要具備直觀性,但是不能設置成為簡單的一問一答形式,那樣容易讓課堂教學內容流于教師問問題、學生猜教師提問意圖的形式,學生的不足之處非常容易被掩蓋住,教師無法獲取真實的回饋信息。另外要注意提問的確切,應當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而不要超過學生的知識能力與認知水平,更不能使用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問題,,不然會造成課堂教學在提問環節出現停滯,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1.2 適時性。 在課堂上進行提問,能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同提問的時機有很大關系,哪種設問可以放在哪一部分,要進行仔細的考慮衡量,要因時設問,講究藝術性。同時更應該注意提問效果同提問次數并非絕對正比關系。過于頻繁的課堂提問,容易使學生隨大流,不做深入思考,增加了回答的盲目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型的類別,把握時機,精心設計,巧妙提問。 1.3 分層次性。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教學應當是一種知識信息有效傳遞的過程。若想促進學生了解知識、掌握知識,就一定要緊抓教材中的內容,注意整體把握,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接受能力,展開分層次的設問,所提的問題依照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從低到高依次進行。這樣做,一方面符合由易到難的教學原理,另一方面也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2. 有效提問的策略
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實施有效學習的沃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以“問”引“問”策略。以“問”引“問”策略中的第一個“問”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第二個“問”是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即以“問”引“問”指的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引導或指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問”引“問”策略,即“拋磚引玉”之意。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提出有效問題,則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思維活動,使物理課堂中不斷地動態地生成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有效提問的教學真正功效,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切實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同一物理問題,可以從不同側面提出,提問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樣。課堂上,教師若能根據具體的情況形成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就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專題或概念上來,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目的。 通過研究與實踐,發現以下幾種提問方法,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3.1 聯系學生的知識,層層深入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例如在講解串聯電路的特點時,我設計了如下問題:亮度可調節的臺燈的亮度(或收音機音量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答:與電流強度有關。)改變電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變電壓或電阻。)改變電阻有哪些方法?(答:改變導體的材料、截面積、長度以及溫度。)我們學過的什么儀器可調節電流的大小?(答:滑動變阻器。)滑動變阻器如何連接在電路中?(答:串聯。)進而提出滑動變阻器串聯到電路中后,各部分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如何?自然導入了新課。這樣設計的問題,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3.2 聯系實際列舉式提問 在單元或綜合復習時,由學生聯系所學的物理知識,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物理現象或原理。例如:“舉例說明分子是運動的”,“舉例說明應用杠桿原理的工具”。這一類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搜尋記憶中的生活知識,在相互啟發下,可舉出更多的例子。我處理這一類問題的方式,一般是將學生舉的例子簡要記在黑板上,再由學生分辨哪些舉例是對的,哪些錯了。然后再把對的進行分類。例如上面舉例中的第一題可分成氣體、液體、固體三類分子運動現象;第二題可按省力、費力、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分類。這樣處理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還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3 物理知識應用性提問 學生如果在教師的啟發下,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成功地解釋或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他們不但會感到一種學以致用獲得成功的喜悅,而且還能激發積極思考,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習慣。“熱水瓶是如何防止熱傳遞的?”這是教師提問的一般方式,學生也能作出正確回答。我嘗試改成這樣的問題:熱水瓶外層玻璃破碎后為什么不保溫;新買的熱水瓶不保溫可能是什么原因?對照實物讓學生對不銹鋼保溫杯與常見的玻璃保溫杯的保溫原理和保溫性能進行分析及比較,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作出正確解答。如果有條件,針對課堂提出的問題,安排學生課后進行一些小實驗、小修理、小制作,對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幫助。 3.4 引起爭論,激發思考的提問 爭論可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理解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容易引起爭論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現實與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時形成的概念與嚴格定義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問題,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例如力學中“力是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著東西前進做不做功?”等問題,引導學生對照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辯論,收到的效果比較理想。 課堂提問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經常變換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個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個內容,在不同的場合下進行提問,也要注意轉換角度,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要能使學生看到老師是如何提出問題的這對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課堂提問是非常常用的教學方法,讓課堂提問變得更具藝術性非常有必要,科學的提問設計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激起學生的興趣與懷疑能力,更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優良的課堂組織結構,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