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不良學習心理的調整策略淺探
王修業
一、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不良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 教育價值觀歪曲
有調查顯示,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但其中一部分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尤其是農村學生。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小學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這里顯然存在教育價值觀歪曲的情況,必然導致有的學生學習“無所用心”。
2. 學習目的虛無 由于教育不到位,很多學生是在家長和老師的逼迫下去學習的,根本沒有什么目的,甚至有的學生從來沒想過學習的目的是什么。
3. 懶惰成性 學生的惰性心理是由于長期以來不良學習思想和習慣所造成的。比如有的老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不能與時俱進,沒能在學法上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久而久之這就很容易使一些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對老師產生依賴,形成懶惰心理,學習沒有計劃,毫無目標,得過且過。
4. 心理壓力增加 少年不識愁滋味,但進入初中后,由于學習內容的增加,家長、老師、自身對成功的渴求以及對自己不恰當的定位等眾多因素,很多學生心理壓力增加。一些學生在學習中想急于求成,容易產生情緒波動,甚至走向和老師對立的一面。
5. 自卑膽怯心理加重 很多學生受生理、學習習慣、家庭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隨著學習的深入成績出現一定的下滑,有的便自己對自身能力產生懷疑,自卑心理嚴重,成績一落千丈。
6. 自暴自棄心理滋生 有的學生由于長期以來基礎差,聽不懂課,加上自己生性懶惰,又不會主動去克服困難,形成了聽不懂——不聽——更聽不懂的惡性循環,經常性的失敗使他們失去了自信心和學習的熱情。
二、 學生不良學習心理狀態調整策略淺探
我們認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研究學生學習心理狀態,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針對學生心理狀態進行教育教學。在對學生學習心理狀態進行調整時,應堅持外部調節為輔,自主調節為主的原則,應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
1. 營造平等和諧的情感氛圍,緩解學生心理壓力
(1) 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樂其師方能信其道”,這就需要我們尊重學生,讓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滋養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塊綠洲。對學生在各種物理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和良好的思維,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2) 優化教學環境。目前許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處于緊張、焦慮、困惑、抑郁的學習心理狀態之中。因而,我們可以采用張貼溫馨、激勵式的教室環境用語,為學生在課間提供背景音樂,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等方法措施,為學生創設產生良好學習狀態的外部環境和心理環境,使學生學習狀態得到很大調整。 2. 讓學生享受學習,克服自卑心理 心理學的研究認為:人有一種自我實現、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
(1) 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
在教學中對全體學生要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層施教。并且讓學生意識到:回答問題貴在發表自己的認識,進行活動重在體驗。批改作業時,除找出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外, 積極挖掘學生作業方面的閃光點,加上一些簡短而有鼓勵性的語言來進行評價。
(2) 讓學生體驗成功。
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提問時學習成績好些的學生問題可設置的較深些,學習存在困難的問題基本以書本為主。成功引發的滿足感是進一步成功必要的催化劑,只有他體驗了成功的滿足,才會激發他對進一步成功的渴望和信心。
3. 創設情境課堂,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1) 經常變換課堂情境,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2) 創設有活力的課堂情景。
新課程強調學生作為主體對課堂教學的參與,改變傳統的被動接受式學習。例如采用體驗式教學,在聽課時,通過讓學生用彩色筆在教學案上畫出老師講課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師故意設計的漏洞,來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和監控力,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既學會了學習,又通過學習體驗了不同的學習心理狀態。
5. 實施多邊教學,培養高尚思想情感和健全人格 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感,可以嘗試實施多邊教學,如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建立學校與家庭、學校與企業、學校與社區等之間的教學聯系,讓孩子在活動的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社會實際需要是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源泉,使物理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
6. 適時進行心理輔導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及教學之余,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統一輔導,同時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使家長的認識到同一個目標上來,協助做好心理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