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漫談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之路
李志敏
過去,我們總是認為中學語文教育主要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或多或少帶有傳統教育的影子。近年來,在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指示精神的過程中,伴隨著漢語在國際上影響力的日益提升,學校普遍存在的學生母語水平無法適應社會需求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憂慮。藉此,教育部希望學校結合實際,積極創造條件,重視加強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和建設,探索出新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真誠的情感投入
做一切工作都需要投入感情,而且由于教學工作面對的是人而不是物,所講的作品又都是感情的結晶,所以教師的感情投入就顯得尤其重要。實際上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最本質的區別,就在于它的情感傾向,這不僅是工作態度問題也是工作方法問題。首先,語文教師要鐘情于本職工作,像敬愛父母一樣對教學工作付出一片孝敬之心。先秦的莊子說過:“不精不誠,不能感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則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當教師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中時,才可能使教學過程表現出較高的創造性。其次,語文教師一定要鐘情于作家人物,替他們傾吐心聲,也就是要進入他們作品中的感情世界,這樣才能講出感情來;也只有講出感情來,才能感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這同樣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創新教學方法
以往的中學語文教學主要靠一支筆、一張嘴,教師講得滔滔不絕,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要深化教學改革,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方式和方法。在教學中要大力提倡案例教學,實施項目教學法,強調教學互動。教師要積極制作多媒體課件,逐步建立教學素材庫,包括教學圖片、音像資料、案例庫等,可組織“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辯論賽”、“讀書征文”等大型教學活動,開展文書寫作、思維訓練、聽說訓練等教學實訓,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革新考核方式
不要拘泥于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更要看重對學生能力水平的測試。在“常用應用文寫作”部分可將平時的項目練習和綜合考查相結合,注重考查學生運用實用性應用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日語交際”可采用教學實訓成績加考試成績的方法,注重對學生實際生活中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的考查。另外在“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教學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同學可給予平時成績加分的獎勵,盡力使學生的成績具有說服力,真實體現其在說和寫方面的綜合素質。 四、“口語交際”凸現寓教于樂
當下,全球化程度越高,語言交際功能越顯重要。但實際情況卻不容客觀,我們的語文教學在這方面相對薄弱,因此應在語文新改革中把“口語交際”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學中,應以實際訓練為主,以必要的理論知識為輔,這就要求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設計教學。我在“口語交際基礎訓練”中,在“發聲訓練”部分設計了繞口令練習,在“思維訓練”部分設計了故事接龍、成語逆向思維、應變能力的實例練習,在“心理素質”訓練中加入了心理測試,在“聽說訓練’中設計了鬧語辨析、弦外音辨析、文章問答等項目,在“口語交際能力訓練”中給學生設計了演講題,組織演講比賽,設計辯論主題,把正常賽制簡單化,把課堂變成辯論賽場。項目訓練和教學游戲讓學生們自覺地把課堂變成了競技場,積極投身其中,在學中玩,在玩中提高自身溝通交際的技能,教師成了導演,學生則成了課堂的主角,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五、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教育對人的主體意識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某種意義上,教育正是通過對人的道德、智力、能力的培養而提高人對自我的認識。對個體而言,教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是激發和張揚人的主體意識的過程。這是教育最本質、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傳統教育觀念的主要問題在于將學生認定為個被教育者、一個教育對象,而不是一個教育服務的對象,這在相當程度上造成了教學關系的不平衡,例如傳統的“填鴨式”、“注入式”的教學模式就很典型地體現了這一點。很明顯,這種教學模式更多的是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來組織和構建的,教師占據了課堂的全部,它沒有足夠顧及學生的權利和實際情況,學生也沒有足夠的權利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才能得不到表現,思維能力得不到發展,主體性受到了嚴重的壓抑,這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育。這種教學模式最可能導致的直接消極后果,即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欲望,被動學習不利于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所以以學生為主體,就是確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認識和發展的主體,是具有獨立意識和認識潛能的實踐者。這意味著把學生從教師權威的羈絆中解放出來,強調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將傳統的向教師、教材傾斜變為向學生傾斜,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鼓勵學生與老師一起參與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做到“目中有人”。
可以說,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教”與“學”成功的關鍵。這是傳統教學模式面臨的嚴峻挑戰,任重而道遠,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視。
目前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到考核方式進行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道路還很漫長。在未來的教學中,要繼續深化改革,通過跟學生的溝通和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教學水平,不斷精選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新方法,在不放松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前提下,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在有效的教學時間里最大化地凸現“實用型”原則,讓學生從愉快的學習經歷中掌握實用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