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粉絲經濟為何成為2015互聯網音樂年度熱詞
佚名
()“粉絲經濟”有多熱?新音樂產業觀察簡單統計了一下,2015年,在各大平臺的PR表述中,提到“粉絲經濟”的有八個平臺,是所有關鍵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請看下圖:“粉絲經濟”為什么會成為2015年互聯網音樂年度熱詞?
粉絲經濟之所以那么熱,新觀認為主要原因是:
以鹿晗、TFBOYS為代表的偶像藝人在市場上表現突出,他們所帶來的經濟價值被各大平臺看好。作為“案例”,“粉絲經濟”似乎回報周期更短,更容易被投資者接受。
借由音悅臺CEO張斗的一句話:“近年來,音樂經濟已經成為粉絲經濟,粉絲也從付出情感到付出溢價,而傳統由電視渠道包裝明星的方式也已改變為明星的產生與打造由粉絲決定。”
雖然都講“粉絲經濟”,但不同平臺也有不同的“方向”,請看:
2015年的“粉絲經紀”熱是建立在“鮮肉狂熱”基礎上的。在2015年,鹿晗、吳亦凡、TFBOYS等小鮮肉統治著整個娛樂圈,從影視到音樂,都在為鮮肉們瘋狂。為此新觀曾經做過一篇文章探討這個現象,詳情請點擊閱讀這篇:都說這個時代不會再有巨星,但鹿晗為代表的“鮮肉一代”可能不同意
文章中分析過“鮮肉狂熱”的時代背景是:
港臺偶像工業式微,青春偶像真空。
90后-00后,已經具有了強大的消費力。
70后-80后媽媽粉們“饑渴難耐”。
另外,2008年開始,韓國娛樂公司以Super Junior-M等來深挖中國市場,推動了新一輪的韓流來襲,也為EXO和其中的中國團員鹿晗、吳亦凡、張藝興和黃子韜的走紅奠定了基礎。
所以,2015年各大平臺基本把“粉絲經濟”的受眾定位在“鮮肉粉”和“韓飯”。“粉絲經濟”的前景也取決于這兩大陣營能有多大的成長空間和多長的生命周期。
對于2015年的“粉絲經濟熱”,即將發布的新音樂產業觀察2015年度報告中會有比較詳細的分析,敬請留意。(來源:36氪 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