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免疫生物治療惡性黑色素瘤的臨床研究
佚名
作者:王富水,黃宏春,王秀敏,張素芳,崔東海
【摘要】 目的 探討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冷凍免疫生物的臨床意義。 對86例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分別采用冷凍免疫生物治療、常規手術切除或放療加化療,觀察各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變化、T淋巴細胞亞群改變,并評價5年生存期。結果 治療后冷凍免疫治療組中位生存時間(MST,2年8個月)較標準治療對照組(MST,1年8個月)明顯升高(P均<0.05)。治療后冷凍免疫治療組CD4、CD4/CD8較治療前及標準治療對照組明顯升高(P均<0.05)。而治療后標準治療對照組較治療前血CD3、CD4水平、CD4/CD8比值顯著下降(P均<0.05)。結論 冷凍免疫生物療法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關鍵詞】 黑色素瘤;冷凍;生物療法;瘤苗 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enoma,MM)發病率占人體惡性腫瘤的1%~2%,惡性程度較高,即使是Ⅰ期病變,也有11%的患者術后出現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1]。對有復發或轉移者應用含氮烯咪胺(DTIC)、順鉑(DDP)、卡莫司汀(BCNU)和三苯氧胺的聯合化療方案,雖有一定療效,但對遠期生存不大。近年來我們對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應用冷凍免疫生物治療,療效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6例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均為2000年4月~2002年4月我院與安陽市腫瘤收治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男60例,女26例。年齡19~78歲,中位年齡45歲。腫瘤部位以頭面部和四肢最多見(71.9%),軀干、消化道和生殖系統分別占11.0%、8.1%、6.5%。臨床分期:Ⅰ期28例(32.6%);Ⅱ期37例(43.0%);Ⅲ期21例(24.4%)。 1.2 方法 隨機選35例分入冷凍免疫生物治療組。方法:(1)冷凍破壞術,采用液氮冷凍破壞術,一般采用接觸法、噴射法和傾注浸泡法3種。1次冷凍包括3個快凍慢融周期,冷凍范圍超過病灶1~1.5cm。(2)冷凍瘤苗埋藏術[2],冷凍破壞癌瘤后或切除癌瘤后冷凍滅活制成瘤苗,置無菌液氮罐中冷凍保存,定期進行冷凍瘤苗回植皮下埋藏術。短小棒狀桿菌菌苗、卡介苗為佐劑。(3)生物治療,INFα 300萬u,sc,每周一、三、五用藥;IL-2 200~400萬u,im,每周二、四、六用藥,共用藥6~8周[3]。51例患者用常規手術切除或放療加化療等治療方法為對照組,化學治療藥物以PDD、CBP和DTIC為主(PDD 100mg/m2,第1天;或CBP 350mg/m2,第1天;或DTIC 125mg/m2,第1~5天)。21~28天為1個周期,2~3周期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兩組均進行免疫功能檢查、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CD43、CD4、CD48)。2個月后兩組同時復查上述指標,并評價5年生存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10.0)進行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數值變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2 結果 2.1 冷凍免疫治療惡性黑色素瘤對生存率的影響 見表1。冷凍免疫治療組較標準治療對照組中位存活時間顯著延長(P均<0.05)。
表1 冷凍免疫治療惡性黑色素瘤對生存率的影響
注:冷凍免疫治療組υs標準治療對照組,*P<0.001 2.2 冷凍免疫治療惡性黑色素瘤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見表2。應用冷凍免疫治療后惡性黑色素瘤患者血CD3、CD4水平、CD4/CD8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均<0.001)。治療后冷凍免疫治療組較標準治療對照組血CD3、CD4水平、CD4/CD8比值顯著升高(P均<0.001)。治療后標準治療對照組較治療前血CD3、CD4水平、CD4/CD8比值顯著下降(P均<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