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也議激發中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劉佳洪
摘要:斯賓塞是教育改革的先導,他指出:“長期以來的教育誤區,把教育僅僅看作是嚴肅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視了對孩子來說更有意義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他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提倡快樂和興趣教育。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本文擬從化學教學方面,談談激發中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關鍵詞:激發學習化學興趣策略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斯賓塞說:“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要讓學生感到學習化學是快樂的,必須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因為當一名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時,他總是以積極主動而且愉快的心情去學習,效果也一定是好的。所以,要想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讓學生好學、樂學。那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呢?筆者認為,可以關注以下策略:
一、設疑提問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有經驗的老師往往用設疑提問的方式,開門見山: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它對我們有什么作用呢?另外,它又有哪些性質呢?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為什么金剛石很堅硬,可以鉆探堅硬的巖石,而石墨卻很軟,可以用作鉛筆芯?“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說明了分子有什么樣的性質呢?“1+1”一定等于“2”嗎?你能用我們學過的化學知識來說明嗎?這些饒有興趣的設疑問題,往往能一下子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欲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主題的學習之中;同時,這些饒有興趣的設疑提問,在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克服一個又一個疑點、難點問題的過程中,能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他們沒有感覺到學習化學的枯燥,反而體味到學習化學是有趣的、快樂的!
二、教學語言策略。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和必要的基本素養,在“傳道、授業、解惑”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教學語言修養不高,則會“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而良好的教學表達能力,往往會產生“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教學效果。如,在講解CaCO3和Ca(HCO3)2相互轉化的關系時,可例舉祖國的風景區,引用富含情緒色彩的語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問:“你去過桂林嗎?”“你到過溶洞嗎?”“溶洞中那爭奇斗艷的石筍、石竹,洞頂那垂直倒掛的鐘乳石柱,洞內那千恣百態的石猴、石獅的形成過程,你知道嗎?”充滿激情的語言,感染了學生,觸動了思緒,激發起學生探索大千世界奧秘的欲望,提高了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
三、合作學習策略。一位化學老師在引導學生復習“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時,設計的合作學習的內容是:請從反應生成鹽的角度構建知識網絡,并舉例說明。領受到合作學習任務后,許多合作學習小組有了明確的分工:部分同學從酸的性質中找出能生成鹽的方法;部分同學從堿的性質中找出能生成鹽的方法;部分同學從鹽的性質中找出生成鹽的方法;也有部分同學把視野放寬到前面所學知識中去找出生成鹽的方法;還有部分同學分析歸納上述能制取鹽的方法,畫出知識網絡關系圖。在合作學習小組中,他們相互討論、相互糾錯,最終達成了統一的認識。在這樣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實現了“兵幫兵”、“兵教兵”和“兵練兵”的幫扶學習效果,每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氣氛濃厚,學習興趣高漲。 四、演示實驗策略。中學生有很強的動手操作的欲望,我們不應該忽視這一點,反而要積極利用他們的這種“欲望”,轉化為學習化學的興趣。譬如說,在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時,可先讓學生到講臺上做一個“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裝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的演示小實驗,實驗中,他們觀察到了“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了,而且燃燒更旺”的實驗現象。此時,學生會感到驚奇:“火星燃燒起來了!”在驚奇中感到好奇:“火星為什么會又重新燃燒起來呢?”在好奇中產生興趣:“肯定與集氣瓶中的氧氣有關系!”在興趣中激發求知:“氧氣還有哪些性質呢?”在驚奇好奇中,自然地完成學習任務。
五、課外活動策略。好的課外活動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創新的精神。比方說,在學習水的凈化方法時,同學們對活性炭的吸附性感到非常神秘,此時我們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外自制一個簡易的凈水器,親自操作一次。在這樣一個簡單的課外活動中,學生不但破除了神秘感,還從水的凈化效果、效率方面,激發起了探尋更有效的水凈化方法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快樂教學教育思想,有多種多樣的策略,它們可以貫穿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細節。只要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以一顆童心去看學生,與他們交流,與他們對話,就不難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教育環境,學生就會體味到興趣所帶來的愉悅心情,形成高效的學習效率,達成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李如密 著《教學藝術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
2、梅里爾·哈明 著 羅德榮 譯《教學的革命》.宇航出版社,2002年。
3、劉暢 著《世界上最愛歡迎的9種教育方法》.海潮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