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素質教育下的中學化學教學策略
邱實勇
論文關鍵詞: 素質教育中學化學教學策略
論文摘 要: 在這個科教興國的時代,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素質教育的發展不僅關乎著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同祖國的未來息息相關。在近幾年的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們不斷地學習,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本文作者針對基礎教育下的中學化學教學談了幾點體會。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國際競爭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國民素質的提高、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主要依賴于教育,基礎教育階段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關鍵階段,因而中學教師肩負著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任。中學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理論及現代教學手段著力尋求實施素質教育下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改變以應試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的發展打基礎,從而為國家培養出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的培養有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勤于思考、勇于創新、樹立批判精神,能權衡地對接觸的知識進行判別,明確學習方向、目的,對學習充滿興趣和信心,形成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優秀品質。
首先,要使學生明白學習化學的意義。學習化學知識不是簡單地做練習題,也不是單純地為了應付初高考?;瘜W與我們息息相關,學好化學知識,也是愛國主義的一種體現。例如,在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提高對周邊環境的認識,可以意識到隨著區域的不斷開發,各種各樣的污染不斷加劇,資源不斷消耗,環境不斷惡化,促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其次,要使學生明白學習化學應該成為一種滿足自我的需求,可以利用化學知識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例如,很多人都知道,飯后桌子上的油漬用酒去抹掉比用水管用許多,這就是化學反應在我們身邊的體現。有了這種需求意識,學生便不會再硬著頭皮為了考試而學,而是把學習化學知識當成一種樂趣,對學習化學保持一種好奇、渴望的態度。
最后,要使學生明白學習化學知識應該掌握正確的方法。在這一點上,化學老師要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少而精的作業往往比多而雜的作業更受學生歡迎,更能提高學習效率。作業太多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題海戰術抹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適得其反。作業雖少,但只要精煉,恰到好處,便能事半功倍,取得較好的效果。學生利用多余的時間可以自由地思考、了解與化學有關的相關知識,拓展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學生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真正使自己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學生。
二、掌握化學課堂教學的應變技巧
1.繞道迂回,調節難度。
在課堂教學中,發現當原來設計的問題失去對學生思維的鍛煉效能時,應及時調節難度。如果原來設計的問題難度過大,要適當變換角度或適當補充鋪墊繞道迂回,放緩思考的坡度或化難為易;如果原來設計的問題過于淺易,要追加問題,以調節難度,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
2.因勢利導,變被動為主動。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突發事件的發生,使課堂陷入被動,這時可想辦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因勢利導,把出現的事情與教學聯系起來,扭轉被動局面,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營造氛圍,創設情境。
沉悶的課堂氣氛難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但過于喧嘩的課堂又難以使學生冷靜思考。教師應及時把握教學中學生的情緒,及時調控課堂使學生的思維保持興奮活潑狀態。如在課堂教學中,將實驗設計得更具有突發性,儀器安裝更具有審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將思考題設計得具有連續性、階梯性、跳躍性;教學語言的選擇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懸念的巧設和思維路徑的變異等都是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有效途徑;當機立斷,對癥下藥。當學生的發問或回答出乎意料,而根據要求必須做出明確回答時,應當機立斷,給予果斷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復,以避免因猶豫不決而帶來的課堂混亂和學生思想上的彷徨。 4.善于反詰和回避。
當學生所提問題的實質要澄清,或者問題的依據不明確時,要善于反詰,讓學生在新的條件下思考。如當有學生問:碳酸鈉溶液遇無色酚酞試液變為紅色,碳酸鈉屬于堿嗎?反詰的問題是:碳酸鈉中含有氫氧根離子嗎?如果學生所提問題不屬本節課所學內容(以后學習中還要研究)或重點時,應予以回避,可以婉轉加以說明,適可而止,避免節外生枝,糾纏不清,小題大做,喧賓奪主,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傊荒茏寣W生牽著鼻子走,教學的主動權應始終控制在教師手中。
三、課外活動中強化環保教育
把環境保護教育與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以適應學生的求知欲望強烈和興趣愛好廣泛的特點,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主動性,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用先進的科學知識指導工業生產,優化產業結構,保護環境,美化地球。
為了使環保教育更結合生產實際,我利用課外活動和節假日組織學生到一些工廠去參觀。如參觀制藥廠,首先讓學生知道制藥廢水已成為重要的污染源,其次向學生介紹制藥廢水的處理方法,通過現場對比,讓學生了解各種處理方法的優劣,寫出有關環保方面的調查報告,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提出合理的工藝優化方案;組織學生成立化學興趣小組,利用閑暇時間對空氣及附近工廠的廢水進行采樣分析化驗,當學生觀察到排放出來的廢水使周圍的水變色,使池塘中和小河中的魚蝦死亡時,不僅會感到污染就在自己身邊,而且認識到污染危害的嚴重性。同時引導學生尋找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些污染,找出污染引起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親身體會到污染的危害性。我指導學生開展環保科技活動;利用黑板報和墻報等進行宣傳和展覽日常生活中保護環境的實例。如節約能源,節約用水,不亂扔廢舊電池,使用環保購物袋代替塑料袋,不使用毒性大的殺蟲劑,勸告父母少開車,使用無氟冰箱,拒食野生動物,少用罐裝食品及飲料,使用無磷洗衣粉,多植樹造林,等等;聘請環保部門的專家來校作講座等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擴大環保教育的影響,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結合現有法律法規的宣傳加深學生對環保意義的認識,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提高學生對環境管理和環境文化方面的認識。
總之,新課程改革既是一次挑戰,又是一次機遇,教師只有適應新課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體驗、認知結構,科學地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社會生活,讓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技能和方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劉運華.中學化學中的素質教育途徑探析.科技信息,2010.24.
[2]方戰勝.中學化學教學中增強環保意識的幾種途徑.廣東化工,2010.3.
[3]韓俊林.淺談中學化學課堂的教學機智.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