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分析分析
劉瑞芳
隨著課程改革的開展,人們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學業上有收獲,懂了,會了,產生興趣了,問題就是這么簡單明了。
一、課堂心理環境的有效性。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效率的師生心理互動的環境,它由教師教的心理環境和學生學的心理環境這兩方面構成。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對提高教學效率會產生重要而長遠的影響。在我國學校教學中,班級授課制仍然是其基本組織形式,那么建立一個高效、和諧、積極的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多種教學藝術,調控學生的課堂心理,抑制和化解學生學習心態中的消極因素,給學生一個輕松、愉悅又富有探究的氛圍,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想要保持這樣的課堂環境,必須先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其愿意學習。教師在課堂上不要一講到底,要不斷制造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責任感,如角色刺激、搶答賽等。
二、課堂的有效性。扎實、有效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那么,一堂怎樣的課會是有效的呢?要使課堂有效,就必須出好課。在新課程背景下,好課應具備以下特征:
1.好課有德。研究課堂教學,人們通常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什么”、“怎么教”這兩個層面上,關注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策略的應用和選擇。其實解決好“怎么學”、“為什么教”的問題遠比上述問題更為重要。這里的“有德”是指,關注學生學習的心情、態度、習慣,關注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評價,讓他們會傾聽、會觀察、會欣賞、會尊重、會助人……
2.好課有效。上你的課之前和你的課后學生是不是有了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是衡量一堂“好課”的重要尺度。好課就應當是“讓學生得到實惠”的課,是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教學”,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怡情廣識,受益匪淺。
3.好課民主。民主不是學生說到哪里教師就跟到哪里。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教師的預設是有差距的,有時甚至是出乎預料的,學生隨時會爆發出難以預料的問題和點子,這就要求教師拋開預設教案,從學生的動態變化中生成我們的課堂教學。
三、問題的有效性。問題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已被看做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學習的先導,是引發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關鍵。
問題問得好即“教得好”已成為教育工作者廣泛的共識,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已得到教師的普遍重視。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才是有效的呢?筆者認為能引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師生間信息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形成教學高潮、反饋教學信息、調控教學過程等作用中的一種或幾種都是有效的。 四、課堂信息化技術應用的有效性。積極且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是當前教育信息化工程從建設階段轉入教學應用階段背景下廣大中小學校和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信息化課程資源最終能否發揮作用,顯現出其應有的價值,還要看其能否得到合理有效的應用。
五、作業的有效性。高中化學作業的設計是考察高中化學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重要參數之一,也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業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缺乏多樣性,作業布置多數只注重“雙基”的訓練,而忽略了實踐、創新等能力的開發;缺乏典型性,量大質低;缺乏層次性,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缺乏時效性,作業批改反饋不及時。
針對以上問題,為使作業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達到提高作業質量、產生“低負高效”的作用。教師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依據多維目標,精選、精編化學習題。習題的來源可以是教科書中的習題,也可以是有價值的課外參考書、各類報刊等。另外,教師還可從自己建立的或學生建立的“錯題檔案”中,將歷屆學生的高頻錯解題穿插進作業中,有效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2.設計的作業應滿足個體差異,讓后進生“吃得著”、“吃得了”,讓優等生“吃得好”、“吃得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作業在編排時可依據學習目標及個體差異分為這樣三個梯度:第一梯度,設計基本的、簡單的、易于模仿的題目,促進知識的內化和熟化;第二梯度,設計具有綜合性和靈活性的題目,加強對知識的同化和應用;第三梯度,設計一些思考性和創造性較強的題目,以利于對知識的強化和活用。以此設計的習題由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師要首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和教學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做到如下轉變:由單純的知識傳授向知識探究轉變,樹立問題意識;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樹立訓練意識;由“師道尊嚴”向“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轉變,樹立情感意識;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由研究教師教什么和怎樣教向研究學生學什么和怎樣學轉變,樹立角度轉換意識。
總之,課堂有效性的提高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些目標,從而把目標落到實處,就更為關鍵。只要我們的教師堅持做一個有心人,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和學生的好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