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學教學方法的改革
劉雙梅
摘要: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學手段,改變以應試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為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的發展打基礎,為國家培養出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關鍵詞:化學 教學方法 改革 社會在飛速發展,科學一日千里,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在知識經濟時代,中國民素質的高低,掌握知識的程度,擁有人才的數量,特別是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能力,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國際竟爭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國民素質的提高,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將主要依賴于教育,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教育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以能力為主要手段,以就業為主要教育目的,造成學生只追求結果,卻忽視了過程,嚴重脫離生活與生產實踐,缺乏創造性。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要階段,高等專科院校教師肩負著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任,因而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學手段,改變以應試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為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的發展打基礎,為國家培養出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改革教學中的化學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曾聽過不少化學課。發現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的講授法,很多學生也樂于用這種被動接受的方法學習,這樣的方法束縛了他們的思維,阻礙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眾所周知,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一個人在學校所學的知識,不可能用一輩子,如果沒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識、新技能。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認知活動的主體是學生。給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自學方法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通過學會達到會學。自學能力是一種比較綜合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綜合。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具體化為兩個方面。一是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二是著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訓練。閱讀能力是自學能力的基礎,教學實驗證明,學生沒有閱讀能力,不能正確理解書中的字、詞、句的含義和化學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會使用教科書,也缺乏閱讀教科書的興趣。這種學生,即使在課堂上聽懂了,但不能從閱讀教科書中去深入理解和鞏固,很快又會模糊和忘記。所以教師應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教材與課堂教學相配合,既起到課前預習的作用,又能使自學成果在課堂上及時得到驗證,從而增強自學信心和激發自學的樂趣。 傳授給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科學的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掌握了科學的方法無異于拿到了開啟知識的金鑰匙。因此,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自學,還須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訓練。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的規律,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讓學生從教師的引導、啟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內在實質。如設置懸念、反復比較、養成在閱讀中思考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給學生擬定閱讀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閱讀過程要求學生勾畫重、難點,歸納整理,比較分析,抓住概念的關鍵詞,記下原理、規律和疑難點,借助圖表整理同類知識,由孤立到聯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識點,串成線,連成面,編成知識縱橫網絡。 總之,化學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有利于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識,新技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葉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能自學自勵,出了學校,擔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自學能力是作用于學生終身的發展性能力,是學生繼續學習和深造所必備的能力之一,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去實踐,去努力,其結果是使學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