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主導—主體”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探討

曹林枝 李韜 李朝敢

【關鍵詞】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主導,主體

醫學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目標有兩個:一是驗證理論知識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二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科研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1]。前者屬教學認知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術和方法;后者屬思維目標,要求切實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臨床的能力。要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必須也只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啟發學生的創造性。近年來,我們因地制宜,緊密結合民族醫學院校和生物化學的實際,對我院2004、2005級部分臨床本科班生物化學實驗進行了“主導-主體”教學模式探索,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1 實驗內容改革 傳統的醫學生物化學實驗基本屬于驗證性實驗,往往僅僅涉及認知層次,學生完成實驗后經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大力培養醫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我們對實驗內容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首先將增加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的比重。如全血DNA提取及鑒定、酪蛋白制備、脂質過氧化物酶含量測定、細菌培養及質粒DNA的提取、鑒定等。這些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在理論上、技術上所覆蓋的知識信息量大、知識點多,從而為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構建了良好的平臺。同時根據“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引導學生主動查找相關資料,自己確定最佳實驗方案,自主實驗,從而突出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創造性。

2 “主導-主體”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具體步驟

2.1 操作培訓 民族醫學院校的大學生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獨立完成每個實驗的機會不多,能力參差不齊。個別學生直到學習生物化學之前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仍然相對薄弱,如對量筒、吸量管、移液器等的使用以及液體的混勻、樣品的過濾仍顯生疏。這就需要教師安排3~5個課時專門進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訓,內容應緊密結合生物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術(如分光技術、電泳技術、離心技術以及層析技術)和主要儀器(分光光度計、電泳槽、離心機、PCR擴增儀等),力求每個學生能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技術,熟練使用相關儀器。這一步主要在實驗課開課初始進行,當然,根據具體情況,每次實驗前也可加強輔導培訓。

2.2 實驗設計 優化的實驗設計方案是實驗成功的一半。每次實驗前教師提出實驗內容與總體要求,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學校圖書館自己查閱文獻,自己熟悉實驗背景和技術要求、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自己完成實驗設計方案,自己或小團隊完成實驗操作。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多次討論、反復修改實驗設計方案。之后可以進行各項準備,包括配置溶液、實驗材料,組裝或調試儀器設備、測量數據、分析處理、結果討論等。實驗一般2~3人一組,利于組內合作與競爭,思維交流與碰撞的同時也利于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2.3 課前提問 對學生實驗準備情況的質詢同樣重要。每次課前提問主要圍繞實驗原理、實驗方法、操作步驟以及本實驗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其次提問學生本次實驗的難點。有時也可簡單考查學生對實驗儀器操作的熟練程度、獨立排除實驗故障和分析處理實驗中意外情況的能力。經過實驗前的設計方案和實驗材料準備,學生基本能掌握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實驗步驟,對仍然存在的個別問題教師再加以輔導和演示。

2.4 自主實驗 這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了。“主導-主體”實驗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對學生的個性教育。首先,學生有比較充分的自主權:學生可以自己策劃整合最佳實驗方案;實驗室延長開放時間。其次,學生有使用設備、資源的充分自由:實驗室的設備,除教學實驗設備讓學生任意使用外,甚至所有教師用的實驗設備也全部都對學生開放。“主導-主體”教學模式同樣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沒有教師剝絲抽繭式的引導、輔導和啟發,學生自然無法享用充足的教學資源,無法吸收教師豐厚的知識營養。同時能力的培養也離不開教師。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善于啟發學生自主觀察和獨立分析實驗現象,并將相關實驗進行分析、比較,尋找其規律性,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2.5 教學總結 對實驗過程和結果的總結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一環。教學總結可以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學生實驗中的共性問題、難點問題作出解釋,必要時教師親自操作演示;二是依據學生撰寫的科技論文格式的實驗報告,討論分析如何科學化和規范化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重點探討如何展開實驗討論,以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寫作能力。三是褒獎實驗設計、操作過程、實驗結果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適時、適度的精神鼓勵有時能激勵一個人的一生。

3 問題與思考 鑒于學校、教師和學生等方面的原因,我們的“主導-主體”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

3.1 學校方面 一是教學資源不足,如缺乏生物化學專業閱覽室、細胞培養室、大型生化自動分析儀等。其中專業閱覽室的缺乏對學生查找相關資料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建立一個資料豐富的、基本囊括國內外權威專業期刊和專業書籍的生物化學專業閱覽室勢在必行。大型生化自動分析儀(如DNA測序儀)由于價格昂貴,不可能也不必要專門購置一套以供學生操作使用。教師可制作多媒體課件,形象展示儀器的基本組成、內部結構、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課外可帶領學生到有條件的機構(如當地法醫室)參觀學習。二是學生有限課時與無限知識學習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改革的方向是改變傳統的教師“滿堂灌”教學模式,建立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新模式,因此刪減專業課課時幾乎是每所高校的必要選擇。解決有限課時與無限知識矛盾的良策首先應該是教材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精選醫學生物化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剔除與其他學科重疊的內容;同時教師更需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實驗的啟發和輔導,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精品課程網站多媒體課件急需完善。目前本教研室的精品課程網站已經建立,但提供的多媒體學習課件數量有限,且課件的形象性、直觀性仍有欠缺,有待加強完善。

3.2 教師方面 師資的培訓不僅僅是提高學歷,更重要的是強化教師個人知識結構的全面性、合理性。筆者認為,一名優秀的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生物化學專業知識、淵博的醫學理論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從學源結構來看,我院生物化學教研室的教師主要有三類:一是醫學院校臨床專業的畢業生,二是醫學院校非臨床專業的畢業生,三是非醫學院校的畢業生。第一、二類教師一般有著寬厚的醫學背景,但教育學和人文素養相對欠缺;而第三類教師大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法和人文知識的培訓,但缺乏醫學知識。因此,依據不同教師的知識結構,對教師的培訓也應該因人而異。簡言之,缺什么補什么。 3.3 學生方面 由于我國高校多年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一部分大一、大二的學生主體意識淡薄,學習觀念落后;加之民族醫學院校的很多大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因此對非常強調自主學習的“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一時難以適應,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三分鐘熱度,稍受挫折便自動放棄,只盼望老師直接給予明確指導;二是學習方法欠缺,計劃性差,整天忙忙碌碌卻依然盲目。解決以上問題首先應該是加強“抗挫折”教育和心理輔導,要讓學生明白不斷的失敗和挫折是學習和科研道路上的必需,也是錘煉個人心理素質的必需,過硬的心理素質比知識和能力的獲得更加重要。其次進行學習方法的交流,以座談會形式邀請部分優秀學生與同學分享學習經驗應該是很好的選擇。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