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教學質量的孔見
佚名
作者:李祥勇,唐旭東,林觀平,周克元
【摘要】 本文分別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開設設計性實驗三方面,就如何提高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教學質量
近年來,隨著高科技向醫學領域的滲透,特別是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學及基因組學等基礎研究的不斷深化,分子生物學逐漸成為醫學的帶頭學科和基礎學科,帶動醫學向各個領域發展。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作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整個課程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不僅能讓學生鞏固和加深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理論課知識,而且能加強對學生良好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及對他們后續的學習都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結合我們多年的教學與科研經歷就如何提高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教學質量談一點我們的體會。
1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1]。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意識傾向,能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鉆研問題和開闊眼界,是一個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種高效能的催化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因其學習涉及面廣、內容繁雜、抽象往往成為諸多醫學生學習的一大障礙,甚至成為一種負擔,缺乏積極學習的動力。因此我們利用實驗課以實踐動手為主要教學內容的特點,通過營造良好學習氛圍、開展互動式討論學習和體驗成功實驗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來可以彌補理論課學習的不足,培養學生掌握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礎知識;其次,可以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提高科學的觀察能力、分析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真正達到有效地提高實驗課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學習胰島素、腎上腺素對血糖濃度的影響時,我們首先以糖尿病的臨床治療進行設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完成實驗后由學生根據自已的實驗結果進行答疑;最后由老師結合臨床應用進行總結。通過這樣的教學“三步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枯燥的理論教學轉變成興趣學習,提高了教學質量。
2 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發揮學習的引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2]。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 我們往往只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過度地依賴老師,而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潛能。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自主參與意識,從根本上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教與學的互動,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們讓學生從課前、課堂、課后參與實驗,引導進入角色,培養課前預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后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實驗課前鼓勵學生參與一些實驗的準備與設計,提高對實驗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增強計劃性學習思維的培養;課堂上增加實驗教學內容,盡可能增加每個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同時通過“問題-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積極參與的習慣;課后組織學生與本學科的碩士研究生進行交流,并部分參與他們的實驗,不僅可以在實踐中對所學的理論與技術進行檢驗,同時提高實驗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加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理論與實驗課學習的興趣。在上述提到的胰島素、腎上腺素對血糖濃度的影響教學時,我們對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方法進行提問,讓學生融入到教學內容,實現主動進入角色。
3 改革傳統課程,開設設計性實驗
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能對于科研工作大有裨益[3]。因此,我們在實驗教學中,除要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外,還應增加設計性綜合實驗的內容,使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在內容、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培養新型人才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設計性實驗是一種介于基本教學實驗與實際科學研究實驗之間,對科學實驗全過程進行初步訓練的教學實驗。它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分子生物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理論、實驗技能以及各種檢測手段和實驗方法,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方法、選用配套的儀器設備,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最后寫出比較完整的實驗報告乃至學術論文。設計性實驗具有綜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的特點。此外,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探索性精神,是培養學生終生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4]。目前我們的實驗教學雖然在內容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革,減少了驗證性實驗,增加了諸如DNA片斷的切割、連接、轉化和鑒定的系列實驗,但是學生仍然很難系統掌握實際的實驗技能,達不到提高學生整體科研能力的要求。因此為了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在改革的同時開設設計性實驗將是我們未來實驗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因為設計性實驗教學的開設,不僅使實驗教學內容有了新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對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 結語
總之,在實驗教學中,我們應該從教與學的關系入手,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學改革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從而最終達到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