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探索
馬新云
摘要: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開和逐步深入,為了孩子健康順利的成長,心理健康教育已被納入到學校教育中,并且已給孩子們帶來了生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全員參與, 根據素質教育內容的不同為學生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研究,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而作為完善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小學也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質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對身體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日趨重視。“心理健康”的術語和內容通過各種途徑為人們所逐步認識和了解,特別是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已被納入到正式的學校教育中,為孩子健康順利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平日的課堂教學,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學當中我就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一、輕松自然的導入,創設溫馨的課堂氣氛
溫馨的課堂氣氛是使學生愉快地參加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享受獲取知識的樂趣的心理條件,也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良好環境。因此,教師的導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講授《鳥》這一課時,我就設計了小表演的導入方法:一個同學扮演蝙蝠,一個同學扮演天鵝,兩個小動物相互爭吵:蝙蝠到底是不是鳥?引導學生進入意境,要幫助兩只小動物解決爭議,從而在心理上激起了學生對認知的渴望,對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了興趣,主動地接受新知。
二、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學生的思考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因而生動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學生、啟發學生的思考。如教學《天氣》一課,學生提到暴風雪,我就接著學生的話茬問:“你們知道暴風雪常常發生在什么地方嗎?”于是,我就給學生講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學生們的情緒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感染,對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在心理上有了明確的認識。由于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太陽、小皇帝,對手足之情不太理解,沒有太多的體驗,通過這個小故事,他們對姐妹之間的手足之情有了深切的體驗。
三、激烈地爭論,在雄辯中明理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是非評價極其不穩定,老師創設情境恰到好處地引起爭論,可幫助學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討論中明辨道理。如對“蝸牛”的探究,學生們有的在研究蝸牛吃什么、怎么吃,有的在研究蝸牛是怎么爬行的,有的則在研究蝸牛對刺激有什么反應等等。他們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津津樂道地探究著、爭論著,課上探究了還不夠,回家了把它養起來繼續研究,以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四、角色扮演與情境模擬相結合,產生情感體驗,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教學《鳥》時, 我就讓學生扮演成小鳥,說一說自己的苦惱,從而引出由于人類的亂砍濫伐,已嚴重地影響到鳥類的生存,鳥的生存受到威脅也意味著人類的生存受到威脅,激起了學生保護鳥的意識,從而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引導反思,糾正自我,尋求新知
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教師來講是傾聽、是引導,對學生來講是傾訴、是交流,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說心里話、宣泄情緒情感的機會和場所。在感知、體驗、明理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和經歷進行反思、檢查、評價,從而調整自我,尋求新知,使問題得到補救。
六、捕捉教育時機,彌補缺失的愛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可見,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時機,隨時讓自己的心對準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七、精心設計結束語,升華、啟思、充滿激勵
精彩的結束語不僅僅是對全文內容的總結升華,更是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與啟迪。
在教學《用雙手拯救地球》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結語的:同學們,為了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請不要隨意丟棄垃圾;為了使我們的環境更加優美,請妥善處理好你的垃圾。那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吧,不要讓垃圾淹沒整個地球,而要用我們的雙手去拯救地球。請高舉你的右手,大聲地朗讀:用雙手拯救地球。我發現,學生普遍增強了自信心,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了。“我很笨”、“我不行”的想法逐漸被“我最棒”、“我能行”所取代。心理健康教育還融洽了師生關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礎上,實現了學生生動、活潑、健康地發展。
總之,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應在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要多讀書,多學習,勤思考,善觀察,重實踐。兒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他們有憧憬、有夢想,教師要做有心人,給予他們熱情的關注,努力理解他們的思想,給他們提供鍛煉的機會,這樣,他們就會樹立起自信心,積極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課程標準研制組《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鄭日昌 編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西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3.羅正華 編著《教育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
4.《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5.《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
6.諶業鋒 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系列。
7.林建中 “小學生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結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