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怎樣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張愛蘭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這就對人的全面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教育要根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通過創設和諧的教育環境,密切的家校配合,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心理健康小學教育教育環境途徑
現代小學心理專家認為:小學階段必須把保護小學生的生命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小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當代小學生的心理負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有資料表明,在我國約有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學重新開設一門課,而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優化整個教育過程。
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徑。
1.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融入在學科教學、學校教育活動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等多項工作中。
2.進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和開展有關的心理健康文體活動。3.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等。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諧的教育環境
和諧的教育環境主要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營造一種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種輔助方法。主要方式有以下幾點。
1.心理輔導室
有專職教師負責,專門解答學生提出的多種心理健康問題,負責指導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2.心理信箱
學生書面提出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輔導老師作出解釋或個別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學生書面提出心理健康問題應允許他們不記名,以便于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3.心理健康專題廣播
通過學校廣播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以提高全校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能力。還可通過廣播公開解答一些學生提出的各類心理問題,這種方式影響大,效率高,不失為一種好的宣傳方式。 4.櫥窗宣傳
運用櫥窗的形式,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心理問題,不失為一種簡單實用和富有成效的好辦法。由于櫥窗宣傳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強的特點,因此最適宜于各班級運用,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要具備心理輔導老師的素質,這樣才能發揮好櫥窗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的緊密配合
家長是兒童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家校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是促進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保證。
通過開辦“家長學校”,邀請專家做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向家長宣傳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家校聯系卡向家長介紹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內容與操作方法,使他們主動地配合學校的教育。通過家訪,了解小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指導家長掌握教育小學生的科學方法。教師與家長通過面對面的有針對性的探討,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鞏固和促進了小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有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膽子特別小,不敢與同伴交往,不愿參加活動,有時甚至上課想小便時都不敢說。我分析了孩子內向的原因,并指導家長平時多帶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識地接觸鄰居家的小伙伴。帶孩子上超市,鼓勵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園,教師更是關注這個孩子,多為他提供參加活動的機會,找性格外向的孩子與他親近。稍有進步,我就給予鼓勵和表揚。經過兩個學期的密切配合,孩子進步很快,能主動與教師說話,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戲,“十一”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文藝演出。
以上是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探索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帶動他們的全面發展
[1]劉維良 齊建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華文出版社,2000年7月。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漓江出版社。
[3]朱智賢《小學語文教育》.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