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推進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的轉變
未知
提要: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轉變教育觀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在教育思想轉變過程中,要牢牢掌握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教育理論的思想武器。在改革中,應以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為先導,先樹典型,逐步推廣,循序漸進的把素質教育引向深入。教師隊伍自身素質的提高亦是實施素質教育至關重要的條件。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途徑,一要改革師范院校教育,二要加強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
正文:
改革是教育的根本出路,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由于它受到政治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和勞動、人事、分配等諸多制度的制約,改革是迫切的,但又是艱巨的,必須積極而穩妥地加以推進。我認為,當前推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要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首先是教育思想的轉變 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在宏觀上有管理體制問題,激勵機制問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協調問題,學制、課程設置、教學大綱的制定等問題;在微觀上有學校管理問題,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問題,直至具體到對每個學生的教育問題,但這些問題無不由教育思想支配,教育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朝著預定的方向進行。因此,實現轉變的前提是教育思想的轉變。
在轉變教育思想過程中,要以馬克思主義的教育觀,以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論為武器,結合實際,著重在認識上實現三個統一。
一是要把培養優秀人才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任務統一起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既依賴于科技的進步,又依賴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因此,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與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任務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統一于提高民族素質這一偉大的目標中,統一于打好素質基礎這一基本任務中。
二是要把群體培養目標和個體發展目標統一起來。要認真分析作為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礎素質結構,這應當是基礎教育的群體培養目標。
與此同時,必須看到群體目標最終要落實到不同的學生身上,因此,在落實過程中要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使他們都能在達到基礎素質要求的同時,得以發展符合個人特點的素質,以增強個人在未來社會生活中的特殊適應能力。因此,在教育活動中,特別是現行大班教學的形式下,教師面對的不能只是一個班,而應是一個個不同的學生。必須堅持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堅持因材施教,這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條想指導下的教育過程之中。
為推動教育思想的轉變,必須將教育思想的學習、宣傳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沒有各級領導、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對教育思想的廣泛學習討論,很難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改革中取得認識的統一,而沒有較為廣泛的思想基礎,改革必將遇到重重思想阻力而難以推進。
2、大力推進基礎教育的整體改革實驗 我們在認識到改革的迫切性的同時,還必須看到,由教育的特點決定,這種改革只能是漸進的。因此,必須通過大量的改革實驗取得經驗,來豐富素質教育的內涵,并反過來以素質教育的理論指導教育改革的實踐。首先必須加強和改進對基礎教育工作的領導。實施全面素質教育是進行教育整體改革的過程,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規劃和推進。各級政府要辦好每一所學校,學校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要建立科學的、規范的管理體系,又要使學校在正確方針的指導下,真正成為辦學的實體。因為學校只有真正成為辦學實體,改革才能有寬松的環境,才有可能涌現出推行素質教育辦有特色的學校典型,地區也才有可能通過積累逐步探索出進行素質教育的規律,創造大面積推行素質教育的經驗。
同時必須改革招生考試制度,推進教育評價的研究。小平同志說:“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同檢查產品質量是保證工廠生產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樣。當然也不能迷信考試,把它當作檢查學習效果的唯一方法,并且要認真研究、實驗、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使它的作用完善起來?!毙∑酵緦ΜF行的考試做了辯證的分析:一則考試是一種重要方法,二則不能迷信考試,三則要通過改進使之完善?!皯嚱逃钡母床⒉辉诳荚嚤旧恚珶o疑與現行的考試特別是選拔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實現了普及小學教育之后,我們取消了初小升入高小的選拔考試。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小學升入初中再進行一次選拔和分流從根本上講已無必要。積極而穩妥地取消小學升入初中的選拔考試,以使九年成為一個完整的學段,顯然更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和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與此同時,必須加強對學生素質的綜合評價和對學校的綜合評價的研究,以形成推進素質教育的激勵機制。這樣才能使素質教育擺脫桎梏,輕裝前進。
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來改革課程教材體系,是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的關鍵環節,必須通過課程教材的改革,體現教學內容的普及性、基礎性和時代性。
3、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小平同志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會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苯處熓撬刭|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因此,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科學和教育藝術的水平以及自身的基礎素質水平,對素質教育的實施起著直接的作用。
必須采取有力措施,改進師范院校教育和教師的繼續教育,要切實加強教師教育思想的學習,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這里,至關重要的是教師自身的基礎素質的培養?!敖倘讼日骸?,教師的基礎素質滲透在全部教育過程之中,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實際影響,正如加里寧所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睎|北一所小學有一句格言:“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揩模?!?/p>
因此,必須把提高教師隊伍的自身素質放在隊伍建設的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既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過程,并以此帶動全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是我國迎接新世紀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育戰略目標。我們相信,在全社會的支持之下,經過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這一偉大目標一定能夠實現,這一轉變的成果也必將記入我國走向21世紀的輝煌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