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淺析與思考
佚名
摘要: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既是一種現代教育思想,又是一種現代的教育目標,是現代社會經濟、科技和教育發展必然產生的教育理念。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性格特點分析,對國內外素質教育現狀的分析,對高等院校開展素質教育的方式、途徑進行探究,以求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 綜合素質教育 分析與思考 職稱論文 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是高校大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文化熏陶的需要,包括精神、制度、環境和產品。是大學的精神所在,大學精神是在某種大學理念的支配下,經過所在大學人的努力,長期積淀而成的穩定的、共同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提升就業創業的需求,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社會人才需求的必然,我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已近二十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要求集中表現在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上。[1]高等教育應重視強化學生的能力、開拓大學生視野,增進大學生的人文涵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現狀分析 1、國內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現狀分析 國內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不容樂觀,總結如下:教育工作者把重點放在專業知識的教授上,缺少其它技能的指導。當然,學生的本專業知識要學好,這是一個重要的就業基礎,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本專業知識學好就可以很好地開展工作。[2]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高級專門人才。[3]因此,要把工作做好,除了要有專業知識外,還得學好其它各項技能及各方面知識。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多方面的引導。學生方面,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高。現在的大學,豐富多彩的各種的社團活動本來就分散了他們部分的精力,再加上在不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下,課堂上學生只需被動地跟隨老師的思路聽課,完全沒有主動思考的過程。[4]本能地復制黑板上的課堂筆記,考試時直接背誦考試提綱,這些方法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不知如何自學,更談不上創新,叫綜合素質如何培養,如何提高?師生交流上,老師所講與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平衡。主要表現在教師依據自己的教學筆記和教學計劃進行授課,而不管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只顧自我講課。[4]另外,現在大學課堂,師生來去匆忙,彼此交流的也就機會更少,課下的指導也就相對減少。 2、國外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現狀分析 國外在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上開展得比較好,開展時間比較早,國外推崇自由、人文精神的培養。以美國高校學生為例,高等學校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應能保證學生有機會學習哲學、文學藝術,熟悉外國的制度、風俗習慣、文學藝術、歷史、文化,他們基本上都要求在本科階段學習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課程,實施普通教育的形式有核心課程,分配必修課,名著課程和自由選修課四種,其中以核心課程和分配必修課為主要形式。[5]哈佛大學是核心課程的倡導者,其核心課程包括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藝術,道德觀念,科學和社會分析等六個領域,每個領域少則包括十幾門課程,多則包括幾十門課程,要求學生用本科階段四分之一左右的時間來學習上述六個領域中的八至十門課程,每個領域至少應選一門。[6]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麻省理工學院的許多課程上課不以教師講授為主,主要采取發動學生討論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英國政府很重視通過對學生工藝、音樂、藝術的教育,來增強學生的注意力、理解力,收到了好的效果。[8]在日本大學里有試聽制,即在每學年的最初3個星期內,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和教師試聽,滿意了便繼續聽下去,不滿意便終止聽課,另選其他教師。這一措施體現了學術自由,學生可以選擇喜歡的課程,學習感興趣的知識,也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工作的完善,提升教學的質量。[9]另外,各國大學都重視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據統計,1996 年美國大學 25 %的課程在教學中使用了電子郵件,12 %的課程采用了多媒體技術,12.5 %的學校建立了有關的獎勵制度,鼓勵教師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得信息技術充滿了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等每個角落。[10]這些國外大學的素質教育的開展得比較成功,這些經驗都有助于推動我們國家素質教育的改革,提升我們的綜合素質。
[1]李衍頡、辛華、王萍、陳洋洋。關于醫學院校中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機制的分析研究[J]。醫院管理與教育,2010,376~377 [2]陳建海,黃海玲,解繼勝,王金花,李海,趙瓊芝,劉潔。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N],右江民族醫學院報,2011,33(4),546 [3]謝安邦,唐安國,唐玉龍。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張雙彥,楊子超,孫萍。運用師生易位教學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6),1161 [5]宋亞菲。美國高校素質教育有哪些特色[J ].廣西高教研究,2001 ,(4) 。 [6]龍曉萍。增強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J ].廣西高教研究,1999 ,(1) 。 [7]蔣建湘 ,龐青山.發達國家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J ].江蘇高教,1997, (1) 。 [8]張淑細。淺談英國90年代以來的素質教育[J ] .教學與管理,2000 ,(4) 1 [9]楊頡。我看日本大學的教學制度和教育方法[J ].高等教育研究 ,2000 ,(1) [10]張世響 ,徐建敏.加拿大美國素質教育考察報告[J ].山東教育研究,1999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