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把握人文素質教育內涵探索人文素質創新模式
蘇瑩
論文關鍵詞: 人文素質教育內涵創新模式
論文摘要: 本文主要闡述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及重要性,探所正確的人文素質理念,營造良好的管理模式及教育氛圍。
0引言 人文素質沉淀與我們的內心,形成我們內心的法則與秩序,人文素質是一種基本的素質,是人們在人文方面達到的一種綜合發展的程度。人文素質是塑造大學生靈魂世界的基石、是反映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支柱。高校工作者一定要了解人文素質的含義,并有的放矢地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1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人文素質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知識教育、人文思想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人文方法教育,以人的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為終極目標,教育學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引導啟發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有智慧、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大教育觀念的確立,人們已認識到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具有時代特點并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文教育,人文知識又是人類關于人文領域的基本知識,如歷史知識、文學知識、政治知識、法律知識、藝術知識、哲學知識、宗教知識、道德知識、語言知識等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嬌子,作為先進文化的掌握著,必須要了解人文知識,必將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完善,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情感支持,培養出具有較高人文素質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2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據2004年3月的《中國青年報》報道,“在北京某重點高校,不少學生沉溺網絡,缺乏學習動力和目標,逃課成了家常便飯,多門功課不及格,最嚴重的一個班30多名學生有20多人拿難不到學位證書”、“馬家爵事件”、“藥家鑫事件”等,這反映了中國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及其失位造成的嚴重后果。 2.1 人文素質促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人文素質先行于科學技術,它指引我們學習和應用科學技術,而不是等到出現嚴重后果后才會感到后悔莫及。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良好的綜合素質,是大學生立足社會的關鍵所在。熟練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構建自己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也是非常重要的。既懂得學習又善于生活;既勤于工作又善于思考;既能發揚傳統又能創新創造的學生,是當今社會所急需的人才。 2.2 人文素質激發潛在的自我意識人文素質是人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內在心理品質,由知識、觀念、情感、意志等因素綜合而成,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修養,人文素質是可以慢慢積墊的,人文素養越高,就越能夠辨別社會和自我、他人和自我、物質和自我的關系從而做到自我精神和認識的獨立,不會在物質世界中迷失,人生理想也會越來越高尚,最終能夠以正確的姿態去認識世界,看待社會。通過學習人文知識來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式,開拓視野、活躍思維、激發靈感。可見人文素質在人生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甚至起著更直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