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簡析第二課堂的高職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模塊的構建
石曉春
: 論文摘要:作為職業素質中重要要素之一的職業心理素質也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結合高職學生心理特點,認真分析企業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具體要求和當代90后高職學生存在的問題。
論文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模塊
職業素質是人們從事職業活動的重要前提條件,是高職學生適應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重要條件,因此職業素質的培養越來越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作為職業素質中重要要素之一的職業心理素質也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結合高職學生心理特點,認真分析企業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具體要求和當代90后高職學生存在的問題,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將職業素質分解為職業道德行為養成、職業心理素質、職業能力三個體系,同時將每個體系進行了模塊化構建,使職業素質培養更加重點突出和富有針對性及高職特色。
一、職業心理素質的內涵
職業心理素質是個體完成某種職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心理品質,是個體完成某種職業所必須具備(需要)的心理素質。從廣義來講,職業心理素質結構概括為兩個基本部分,一是個體的職業意識,主要包括職業需要與動機、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等成分;二是職業技能,包括知識系統和技能結構等組成部分。每個勞動者, 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心理素質,狹義的職業心理素質 主要指職業個性、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等方面,通用的如自信、堅毅、敬業、創造力等是每個勞動者都要具備的, 但不同職業和崗位對人的職業心理素質的要求是有所側重的。
二、 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模塊的構建
我們通常概念中職業心理素質主要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職業態度、價值觀念以及人的性格氣質方面的素質。針對企業對人才需求及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特點,我們把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主要劃分為五個內容模塊,并針對每一內容模塊設計出相應的實施途徑,形成菜單式的工作內容,不僅能提高教育的針對性,以便于實際操作。
(一)職業興趣和職業價值觀模塊
價值觀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決定著人們在職業選擇以及對待職業生活的態度,通過對高職在職業選擇和職業生活中,在眾多的價值取向里,優先考慮哪種價值的研究中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在擇業時更多地考慮收入因素和自我發展的因素,因此我們注重幫助大學生去實現他們的正當功利需要,同時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職業活動,在促進自身的素質優勢的同時更多考慮符合社會的需要和促進企業的發展。
職業興趣在職業選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有助于人們對未來的職業活動做好準備,對正在進行的職業活動起著推動的作用,對職業活動的創造性起著促進的作用。很多高職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對專業和職業的選擇都是茫然的或者都是想象的,我們可以幫助逐步加深對職業的認知,使職業興趣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淡到濃的逐步強化。
(二)自信和成功心理模塊
自信是職業獲得成功的必備素質,沒有自信將一事無成。有了自信,無論是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都能夠克服,這是無數成功者的切身體驗。高職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往往不是班級的佼佼者,較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不是很強。因此要培養他們自信和成功的心理。首先要相信自己能行,要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其次要要有成功的進取心理,要不甘落后,爭求上進,要有承受挫折的耐力和堅忍不拔的進取心,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確定的目標一定會實現,并努力為之堅持不懈的奮斗直到成功。再次要培養成功的思維,要敢于突發奇想,打破常規,主動接受新的思想和觀念。
(三)溝通和團隊意識模塊
要具有社會適應能力,主動接近社會,能妥善處理社會變化和自身的關系;要樂于交往, 能夠理解和接受別人的思想感情, 同時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有人際適應能力。包括與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氣質、不同愛好、不同能力的人交往的能力;逐步學會積極適應不同的人際環境;調查表明現代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單位,非常強調員工間相互協作配合,重視新員工盡快認同和適應本單位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通過在工作中互相協作更好地實現組織目標、促進企業的發展,因此要求學生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
(四)規范意識和責任意識模塊
高職學生大部分在企業一線從事生產和服務工作,如果不具備嚴格的規范意識,不僅可能對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還有可能因違反安全和操作規程產生安全事故,對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傷害。因此從入學開始就要通過教育和嚴格的日常行為管理,引導和培養學生敬畏規則、遵守規則的強烈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對自我負責、對未來負責、對工作負責、對企業負責和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五)基層意識和敬業精神模塊
當前在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隱憂”,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高職院校的學生還難以接受就業崗位大眾化的現實,好高鶩遠是影響高職生就業的重要心理障礙。因此培養高職學生樹立扎根基層意識,和熱愛崗位、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敬業精神也是培養90后勞動者的重要任務。
三、 高職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實施途徑和方法
(一)建立職業心理素質培養課程體系,合理配置職業心理教育內容。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應該是整個貫穿高職學生三年的一門重要課程,不同階段任務不同,每個年級都從不同方面開展職業心理教育。我院經過充分研究整合了思想道德修養、心理健康、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四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建立了建立以培養職業心理素能為目標的職業心理課程新體系,其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作為貫穿三年的職業心理的核心課程。
從課程內容的安排上,這一課程體系一年級側重自我認知、職業規劃和心理通用素質準備,二年級注重職業道德、職業習慣養成和職業能力培養和三年級以擇業準備為主;通過全面統籌三門學科的課程內容,使職業心理課程切入學生的生活,依據學生認知發展的心理順序,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開放性,變側重傳授知識為培養探究能力,由片面促進知識學習為兼顧學生情意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提高。
(二)開展職業生涯輔導和職業心理咨詢服務。職業在個人生活中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發展過程。高職生職業心理輔導的實施,必須貫穿大學生涯的各個階段,針對不同專業、 不同年級不同生源不同性別的學生以及這些人在職業生涯設計、就業準備、求職擇業的不同階段遇到的各種問題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此在全面接受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的前提下,對所有的高職學生步入大學的第一年開始就開展全過程的職業心理指導。一年級通過學生接受個性、能力等方面的測評協助個體正確認識自我,了解個體的能力、興趣、個性等情況,辮析和澄清個人的職業價值,了解不同職業對從業者素質的不同要求,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職業初步規劃。二年級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社會和職業要求全面加強自己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三年級注重就業政策和擇業技巧的指導。 學院心理咨詢室,則主要通過個別咨詢的方法和技術 ,為有生涯困擾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以滿足學生個別化的需要。同時他們對于一類可能存在大致相同職業輔導需要的學生,則可以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技術,通過體驗式生涯輔導,提高職業生涯輔導的體驗性和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同職業心理教育相結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高職學生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增強高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事業心和奉獻精神,圍繞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質、適應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關鍵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職業選擇、職業理想、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原則與規范的理論教育,提升學生的職業心理。
規范和嚴格日常管理、強化教育,是搞好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前提。高職院校一般建校時間較短,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校風基礎,我院也不例外。學生入學分數較低,整體素質不高,缺少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同企業和社會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們在實行全過程中賞識教育基礎上,嚴格日常規范教育入手,根據具體情況,修訂和健全學生學籍的管理辦法及公共場所的管理辦法,形成比較完備的管理制度體系,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滿足現代企業的要求。
(四)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以文化氛圍這種特有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來感染和熏陶學生,也是培養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校園文化包括了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一旦形成,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對青年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和精神狀態起到良好的輻射作用。
在校園文明環境硬件建設上,我院根據自己的特點,加大投入,美化、綠化校園,逐步創造優美、恬靜、文化底蘊深厚的校園文明環境,通過對宿舍、圖書館、教學樓、櫥窗等各個場合都布置有與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等相關的名言警句,使學生耳濡目染并在不知不覺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影響效果。發動和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講座、文化體育活動、職業技能大賽等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學生社團建設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熱愛專業、服務大家、與人友好合作等職業品質;倡導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等社會公德,倡導誠實守信、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等職業道德規范,促進學生整體職業素質水平的提高。
(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職業實踐,獲得直接的心理體驗。高等職業教育學制短、職業技能教育要求高、實踐教學所占課時比重大,因此,抓好理論與實踐兩個教育環節, 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結合起來,是實施職業心理培養的有效途徑;提高學生積極利用假期到基層、到生產第一線去工作實踐的意識, 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專業實習,在實踐中,讓學生承擔一定崗位的工作,獨當一面,適應真實的職業環境,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同時通過嚴格管理,有效規范學生的行為,使他們把這種規范養成習慣而內化為自身道德素養,滲透到思想中去,轉化為愛崗敬業的實際行動。
(六)建立職業心理素質的評價指標。為調動學生積極培養職業素質的積極性,學院建立了職業素質學分體系,其根據不同學期職業素質不同的內容,畢業前必須要修滿規定的學分才準予畢業,同時職業素質學分也是學生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在職業素質學分中,職業心理素質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我們在對學生日常行為表現進行量化考核的前提下,根據職業素質模塊的設計參加特定的活動, 由學生主動參加,在提高自身職業素質的同時獲得相應的學分。
四、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模塊的思考
(一)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學生入學開始就要使學生形成培養職業素質與學習知識、技能同等重要的觀念和目標,明確提出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要貫穿學生三年的全部學習和生活中,對于教育者來說職業心理教育也要成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要根據不同年級有計劃、有系統地逐步實施,需要課內、課外各方面的配合和全校教職員工持之以恒的努力。
(二)注重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針對性。職業心理素質是一個大的概念,內容廣泛豐富,但我們在做模塊構建的過程中沒有要求必須面面俱到,而是重點根據我們在企業調研的過程中了解的學生突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保證了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三)注重體驗在職業心理素質培養中的作用。
注重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到企業參觀、參加崗位實習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體驗,同時我們在每個模塊的設計中都融入了團隊訓練的內容,生通過活動獲得體驗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加強對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針對高職學生同本科學生相比文化素質稍低的現狀,我們把提高學生人文素質作為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補充,尤其我們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