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音樂表演專業學生舞臺焦慮心理咨詢的個案分析
戴閔青
論文關鍵詞:舞臺焦慮心理咨詢個案研究
論文摘要:舞臺焦慮是一種與舞臺表演或參加表演活動有關的焦慮,已成為舞臺表演者關注的焦點。特別對于一部分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臺緊張是災難性的。本文特別選擇了一位藝術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在心理咨詢中的典型案例為例,綜合運用了“心理分析”、“認識領悟”、“行為療法”等治療方法使來訪者對這一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有所領悟和認識,然后采用系統脫敏法、放松和模擬情境,逐步減輕求助者與人接觸的緊張情緒,最后達到咨詢目標,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舞臺焦慮是一種與舞臺表演或參加表演活動有關的焦慮,是一種舞臺緊張( stage stress),又稱表演焦慮( performances anxiety ),或怯場( stage fright)。表演者在舞臺上進行藝術表演的過程中,幾乎都會體驗到不同程度的緊張,有些人并不為此所困擾,因為這種緊張是可以承受的;有些人甚至喜歡一定程度的緊張,因為這種緊張狀態會使他們超常發揮,表現出比平時更好的水平;[1]但還有相當一部分音樂表演者,特別是初入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臺焦慮是災難性的,常常令他們痛苦不已。
一般來說,當舞臺表演者對當前的或預計到的情境產生擔憂傾向時,易引起舞臺焦慮。引起舞臺焦慮的心理因素有意識、動機、心境、無意注意,性格、承受能力等,[2]以上因素常常嚴重地影響音樂表演者的表演質量,使他們在臺下訓練時的水平得不到正常發揮,甚至導致演出失敗,進而引起更嚴重的舞臺焦慮。不少人由于陷入這種惡性循環不可自拔,最終被迫改行,離開舞臺生涯(Lockwood, 1989[3])。應該說,舞臺焦慮者主觀上都愿意有更好的表現,但“評價恐懼”(evaluation apprehension)使得他們害怕別人對自己的表演做出不友好的反應(社會拒絕),從而選擇緘默這一自我保護的策略。從自我主觀上而不是依據客觀世界做出的負面評價,很可能使表演者的表演才能無法正常發揮。
這種現象在藝術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中也大量存在,其在舞臺上的失敗體驗往往還會嚴重地影響到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日常生活情緒,出現抑郁、焦慮、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神經衰弱等癥狀,使日常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態惡化。所以說,舞臺焦慮是許多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除了影響他們的專業成績和信心以外,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負擔。
在國外,對于舞臺緊張的藥物治療方面,β阻斷劑(beta—blockers)通常是醫生的首選藥物。β阻斷劑可以迅速有效地降低緊張焦慮的癥狀,而且并不破壞演出者的表演狀態。但是這畢竟是一種臨時解決的辦法,長期服用這種藥物的潛在副作用尚不清楚,而可能造成音樂家對藥物的依賴性的危險則是顯而易見的(Dubovsky,1990;[4]Nubé,1991;[5]Nies,1990[6])。而對于不很嚴重的舞臺焦慮現象,目前無論國外或是國內,在專業上通常采用兩種方法:第一對所要表演的音樂內容進行反復分析和練習,以降低可能的失誤概率;第二反復排練,以提高對舞臺緊張的承受能力。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方面,心理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在不同心理學理論模式的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治療方法。而這其中認知行為療法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對一例舞臺焦慮個案的心理咨詢,闡述了系統脫敏法、放松和模擬情境等行為療法在舞臺焦慮治療中的應用及其效果。
一、個案一般情況介紹
求助者,女,16歲,音樂表演專業鋼琴方向中專學生,因不敢參加鋼琴比賽由教師介紹并勸說來到心理咨詢室。本人自述“害怕表演、沒有表演欲、缺乏自信心,希望能改變性格”為主訴前來就診。平素身體健康,家族無精神疾病和器質性傷病史。
由SCL-90量表顯示: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強迫高于常模,其中,強迫癥狀(3);焦慮因子(2.9);恐怖因子(2.71);敵對因子(2.5),提示有中度焦慮。
由卡特爾16PF個性量表可見:持強性(E)因子顯示被試自信心缺失,即使處在十全十美的境地也常有“不如別人”的感覺,在人群中通常有些羞怯,有不自然的姿態和強烈的自卑感,拙于發言、不愿和陌生人交談;敏感性(I)因子顯示被試是一個敏感、感情用事、具有藝術氣質的人;憂慮性(O)因子中被試顯得憂慮、抑郁、容易煩惱,時常覺得世道艱辛,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甚至很沮喪、悲觀,時時有患得患失之感;緊張性(Q4)因子顯示被試常為緊張所困擾,陷在激烈的掙扎之中,通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過度興奮,雖時常感覺疲乏,卻又無法徹底擺脫以求寧靜;適應與焦慮型(X1)因子顯示被試對當前的學習、生活環境適應得不是很好,容易激動焦慮,對于自己的境遇常感覺不滿意,缺乏毅力,常半途而廢,不肯奮斗努力,高度的焦慮不但減低學習的效率,而且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感情用事與安詳機警型(X3)因子顯示被試做事一般會經深思熟慮后才下決定,是一個較為含蓄的人,情感豐富,溫文爾雅,講究生活藝術,但是情緒多困擾不安,通常容易因挫折而氣餒。
由音樂表演專業舞臺焦慮量表顯示:沒有在觀眾面前表演的愿望;表演前晚往往難以入睡;擔心自己跑調卡殼,能獲得表演的成就感;表演時注意力不集中;上臺前情緒緊張,心情沉重;看到臺下觀眾呼吸急促;不自信,覺得很難堅持到最后;上臺時頭皮發麻,四肢僵硬;在臺上頭腦一片空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表演;不敢看臺下的觀眾;面對觀眾,頭腦空白,思維混亂,語言不連貫;不認為上臺表演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表演時手發抖;口干舌燥;在乎別人的評價;上臺時容易忘記表演內容;不喜歡在臺上的感覺;認為在臺上表演的效果比別人差;上臺前總會胡思亂想;自認為是一個自娛自樂、孤芳自賞的人。
而其專業教師則認為該求助者在鋼琴學習上悟性很高,專業成績也優秀,很多曲子教師認為按照其能力是可以彈下來的,但其一直對自己不自信,遇到演出或者比賽這種事情通常第一反應是自己不行的而選擇回避。
綜合分析所獲得的臨床資料,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個性內向,對于緊張情緒缺乏自我調適的能力,在碰到音樂舞臺表演、考試或比賽時,情緒不穩定,甚至影響到其他社會功能。階段性整體心理健康狀態較差。求助者的心理與行為的異常表現屬于心理問題的咨詢范疇。診斷:根據心理異常區分的三原則,病程持續時間較短,能照常學習生活,意識清楚,自知力完整,情緒低落,因此診斷為舞臺焦慮。[7]
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對于即將面臨的鋼琴比賽有焦慮和退縮情緒;缺乏自我調適、減壓的能力;學習適應性不良。
二、治療過程簡介
咨詢過程大致分為心理診斷階段、幫助和改變階段與鞏固和結束階段三個階段。第1次面談,和求助者建立治療關系,收集資料進行診斷,完成心理測驗,并與求助者討論治療的目標、時間和設置,每周兩次,每次50分鐘,總8次。第2次治療,與來訪者一起從生物、社會、心理等方面對癥狀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1)生物學原因:來訪者正處于青春后期,自尊心強,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2)社會原因: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近期經歷了刺激強度較大的負性生活事件,自信心嚴重受挫。(3)心理原因:對自我極高道德和完美主義的要求,以及反邏輯思維和不良的歸因傾向的存在,對現實問題的誤解和錯誤評價,并布置家庭作業,收集舞臺表演中焦慮的事件。 第3~4次治療,求助者回想起在專業學習中的一件往事,因為同學之間的嫉妒造成了一些口角和不愉快,在后來的相處中總感覺心理有陰影,總覺得有人在嘲笑自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老師交代的事(如演出、比賽等任務)也總是不如別人自信。治療師向來訪者介紹了認知治療理論,啟發她認識到心理問題是她的認知出現偏差所導致的。對求助者的負性思維進行盤結,幫助她理解其自動負性思維的不合理性,同時與求助者一起引導其摒棄錯誤觀念和認知,尋找用合理的思維來替代不合理的自動思維,建立積極認知,以引導求助者逐步以客觀積極的思維替代消極扭曲的思維,走出原有的循環誤區,并布置作業,進行認知治療每日記錄。同時建議找關系較好的同學了解你在舞臺表演中的“不自然”狀態是否確實,目的是通過調查,克服“想象觀眾”的作用。在這兩次治療中還結合求助者關于記譜的問題和她探討了音樂教育心理學和音樂應用心理學的一些方法,幫助她運用記憶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學習,以克服她最害怕的忘譜和記譜的問題。
第5~7次治療,對求助者在思維、領悟及行為上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求助者逐漸認識到情緒是不應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應“順其自然”,以平和的態度面對舞臺表演。教會來訪者在指導下練習肌肉漸進性放松訓練,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頭部、軀干、腿部的順序,先緊張,后放松的方法,通過了解緊張與放松的不同,最終體會全身放松的狀態。在此基礎上,根據家庭作業建立等級脫敏表,并開始實施系統脫敏。首先找出舞臺表演過程中感覺焦慮的環節,按各環節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從引起輕微焦慮到最焦慮的順序突然呈現在來訪者的面前,讓來訪者體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和心理反應,通過反復訓練最后達到在想象中能夠自如的進行舞臺表演。要求她回去后按照所教放松方法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訓練,以達到兩三分鐘內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在想象訓練達到目的后,進行實際情景演練,逐漸在現實生活中形成健康的觀念和行為。第8次治療,求助者感覺好多了,其癥狀的改善:情緒穩定,舞臺表演改善,學習生活處于良性循環中。同學和教師反映求助者比以前更自信和主動,也順利地參加了教師要求的鋼琴比賽并且入了圍。心理測驗的結果:SCL-90各因子分均在常模范圍;SDS:抑郁嚴重指數為0.45,沒有抑郁;SAS標準分46,沒有焦慮。對治療過程進行總結,請求助者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并總結整個咨詢過程中的成長。
三、總結與反思
在本案例中,治療師與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詢關系,全面地掌握了求助者的情況,取得了她的信任,并且和該求助者的專業教師及時溝通(這一點在音樂表演專業學生來說至關關重要,特別是該生專業老師的點滴言行都會影響她的情緒),因此在咨詢中得到很好的配合。求助者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礎。治療師針對求助者的成長經歷、性格特點以及具體情況,在治療過程中應用認知療法協助求助者調整認識觀念,從而改變了其負性情緒,綜合運用了“心理分析”、“認識領悟”、“行為療法”等治療方法,并且告訴求助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其領悟到的很多東西是要在長期的訓練下才能見到效果,保持自己的耐性很重要的。正如求助者后來的自我評價一樣:“現在上舞臺的時候,突然發現有種享受的成分注入其中,那種感覺是一般人都感受不到的,有時面對臺上的燈光、臺下的觀眾,心情竟然非常澎湃,絲毫沒有了以前緊張、恐懼感,而且非常想傾盡全力地將熱情傳達給觀眾,這是讓我和老師一直都感到欣慰的。而在將來的舞臺生涯中,這些進步也將帶給我無限的幫助。音樂的最高宗旨是享受,當音樂表演者完全解除了外界帶給她的緊張壓力之后,在表演過程中的放松的享受,那才是真正所要獲得的。”
[1]高天. 《音樂家的舞臺緊張以及音樂治療的應用》.《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8(2):74-79.
[2]李新潮.《舞臺表演焦慮對演出的影響及其調適》.《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30(6):112.
[3]Locwood, A. H. (1989). Medical problems of musician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0, 221-227.
[4]Dubovsky, S. L. (1990).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New concepts and psycho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51 (Supp l. 1) , 3-10.
[5]Nubé, J. (1991). Beta2blockers: Effects on performing musicians. Medical Problem s of Performing Artists, 6 (2) , 61-68.
[6]Nies, A. S. (1990).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beta-adrenergic blockers. 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 5(1) , 27-32.
[7]田萬生, 方平. 《大學生集體咨詢的實驗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1999, 13 (1) : 551
[4] 彭純子,燕良軾,馬曉紅等.《大學生社交焦慮團體治療的比較研究》.《中國心理衛生》.2003,17(4):229-234
[8]孫時進, 范新河. 《團體心理咨詢對提高大學生自信心的效果觀察》. 《中國心理衛生》. 2000, 23 (1) : 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