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彈性分析的初中生挫折教育初探
李春梅
[摘要] 該文在探討當代初中生心理挫折的來源后,介紹了傳統的挫折教育模式,進而引入基于心理彈性研究的初中生挫折教育方式。心理彈性的研究旨在引導人們關注個體具有的積極因素和成長因素,和以往將挫折看作阻礙個體發展的消極觀點比起來,它將心理挫折視為收獲成長、增強心理彈性、發揮個體潛能的機遇。在挫折教育過程中,構建和完善個體的保護性因素對于發揮和增強其心理彈性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心理彈性;挫折教育;初中生
一、當代初中生的心理挫折
心理挫折是指個體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從事有目的活動的過程中,遭遇到了障礙或干擾, 使其動機不能得到實現,需要不能獲得滿足時所產生的心理感受及情緒狀態;亦可以理解為個人因無法掃除在其動機實現過程中遇到的干擾而產生的緊張狀態或情緒反應。
心理挫折貫穿在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個體會遇到來自不同方面的心理挫折。對于初中生來說,心理挫折主要來源于人際交往、興趣愛好、學習和自尊四個方面。而這四個方面的心理挫折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比如說,青少年在人際交往方面遇到挫折之后,情緒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學業態度和課堂表現,最終影響到學業成績等。另外,在不同的時期和情境中,來自不同方面的心理挫折帶來的影響所占的比重不同。
心理挫折的產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心理挫折,采取適當的方式去應對心理挫折能有效地減少因為心理挫折給個體帶來的影響。
二、當代初中生的挫折教育和新視角的引入
挫折教育是為提高學生克服在遇到挫折時情緒低落、 意志消沉的能力,其教育方式是在挫折發生前向學生傳授有關知識或讓學生置身于某種環境以增強其心理適應能力,它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
面對初中生心理挫折,較為常見的應對方法為心理疏導法、心理互換法、愉悅法、形象感染法、表征性獎勵法和強化暫停法。i另外,還可以根據心理挫折的不同來源提出相應的應對方式。例如加強學校、 家庭、 學生三方的有效溝通,發揮榜樣的模范作用,在學業方面采用學生 “互教” 模式等等。ii其他學者還提出了一些方向性、概念性的應對方法,如減負降壓,穩定情緒;分析原因,克服外部挫折;疏通思想,克服內部挫折;修正目標,知己知彼等。iii除了一般性的應對方法外,還有學者將不同學科領域綜合交叉,提出結合音樂的挫折教育。
上述關于挫折教育的方式紛繁復雜,但都一個共同的基本特點,即把挫折心理視為困難和問題,遭受心理挫折的初中生則被視為需要幫助的個體,忽視他們自身所具有的積極力量。對傳統挫折教育的反思促進了心理彈性的挫折教育方式的產生和發展,心理彈性在最近幾年開始進入教育者和學者的視野,并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而越來越受到重視。
三、心理彈性的含義和研究
心理彈性(Mental Elasticity),啟發于物理力學的“彈性”概念,它是指人的心里功能并未受到嚴重壓力(逆境損傷性影響)的發展現象。iv它通過保護性因素,使具備彈性的個體在面對逆境時可以積極應對。 個體的心理彈性使得個體在面對挫折時能產生良好的適應結果。在面對壓力事件時,原本處于平衡狀態的個體為了維持平衡,會調動保護性因素和危險性因素來抵抗壓力。當壓力過大或是個體無法抵抗時,則會感受到心理挫折。身心失衡之后個體可能傾向用破壞行為或反社會行為等應對壓力,或者是感受到低自尊水平、自卑、自我否定等,但是遭遇到心理挫折并不一定意味著個體發展必然受到阻礙。個體有可能恢復到平衡狀態,心理彈性沒有增減。而還有一種狀態,就是發展。即個體經歷了挫折并積極應對,激活了潛能,不光克服了挫折心理,心理彈性還進一步提升,從而獲得健康成長。
心理彈性的研究旨在引導人們關注個體具有的積極因素和成長因素,和以往將挫折看作阻礙個體發展的消極觀點比起來,它將心理挫折視為收獲成長、增強心理彈性、發揮個體潛能的機遇。本文將把視野聚焦在心理彈性與挫折教育的聯結,嘗試提出基于心理彈性理念下的新型的挫折教育方案。
四、基于心理彈性的挫折教育
心理彈性強調個體在遇到壓力事件時表現出的適應性和發展性力量,把挫折視為機遇,強調在應對挫折時的保護性因素和冒險性因素。在挫折教育過程中,構建和完善個體的保護性因素對于發揮和增強其心理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主體保護性因素:它指的是個體天生的特質、能力以及后天習得的技能和自我概念。在挫折教育中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個體的主動性,從個體自身擁有的資源出發,引導個體關注自我本來就擁有的資源和潛能。
客體保護性因素:它是指除了初中生自身以外其他一切保護性因素,具體來說包括來自家庭、學校、社區乃至社會方面的保護性因素。比如說,溫暖支持的親子關系、學校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同輩群體的支持都是構成初中生增強心理彈性的保護性因素。
基于心理彈性的挫折教育啟示我們把挫折教育融入生活,關注初中生的潛能和能力并加以培養。心理彈性的理念讓我們在著重發現初中生其優勢和潛能的同時,更加注意去強化和培養。
此外,我們還應該避免一個誤區,即全部交給學生自己面對,老師和家長放手不管。在相信他們有能力克服挫折和困難的同時,除了要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克服挫折外,老師和家長還需要給予鼓勵和幫助。
提高心理彈性的關鍵在于將個人品質、家庭支持和外部環境支持系統整合匹配。我們不僅需要幫助那些處于逆境的人們知道如何生存并獲得良好的發展,更要注重在正常環境條件下讓初中生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社會和個人生活。
[
[1]常玉霞. 淺談中學生心理挫折的反應及對策.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3(13):84-85.
[2]張亞男,夏春林,張惠春. 大學生挫折教育的路徑.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4(13):444-446.
[3]卓馨,王建華. 中學生心理受挫分析. 教學與管理. 2011:21-22.
[4]石玥,許麗君,心理彈性_積極面對挫折_心理彈性與積極心理學的契合,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