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旅游高職學生心理壓力調查——三峽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壓力問卷下的思考
未知
: 論文關鍵詞:學生心理壓力 原因 措施建議
論文摘要:針對我院進行的心理壓力問卷調查, 分析當前高職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壓力及原因,提出了解決學生壓力問題的建議。
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也正處于社會變革時期,人們的經濟生活、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人際關系等都發生著很大變化,市場經濟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學生面臨日益增多的社會心理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和挫折,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自己最薄弱的素質是心理素質。怎樣提高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維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其承受各種心理壓力和處理心理危機的能力,以迎接社會的挑戰,這是高職教育和理論工作者所面臨的迫切問題。鑒于此狀況,我院對在校學生進行了心理壓力方面調查,以便有的放矢開展心理教育。
一、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
本次調查是采用問卷和調查訪問的方式進行,主要對象是大一和大二學生,由于大一學生已是第二學期,新生適應方面的問題表現并不明顯。本次調查發現,我院學生在心理上造成較大壓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個人前途及就業:在“你所面臨的是主要壓力”問卷中, 有87%的學生選擇了“個人前途及就業壓力”。在“你對自已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擔憂過”的問題回答中,有39%的同學選擇了“經常有”,49%的同學選擇了“有時有”。 校高職生基礎較差,存在自卑感,而社會競爭激烈,故易產生自信心較差等心理問題。
(二)學業問題:64%的調查者有學業壓力。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后, 對新的環境, 教學模式不適應, 未能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 或所學專業不是自已的興趣愛好, 或課程負擔過重, 以及參加各類證書考試所帶來的壓力,使之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
(三)人際關系問題:在“你所面臨的主要壓力”問卷中,有38%的學生選擇了“人際關系問題”。在“你認為自已在人際溝通交往上是存在障礙”的問卷中,有8%選擇“有很大障礙”,選擇“有時有障礙”的占43%。由于中學階段長期高度緊張的學習,貧乏的集體活動和社會生活, 對獨生子女的教育不當, 再加上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復雜而且不斷變革的社會環境之中, 人際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復雜和多變, 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使不少大學生感到世間真情難覓, 看不慣世風又無力改變,造成現代大學生交際困難, 不會獨立生活, 不善與人溝通, 不懂交往原則和技巧。
(四)情感問題:現今大學生戀愛已相當流行, 但因戀愛而造成的情感危機卻是誘發他們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 有許多學生不能正確看待戀愛問題, 戀愛失敗往往導致學生心理變異, 有的甚至因而走向極端, 造成悲劇。在我校調查結果中,在“對異性表白遭到拒絕時是否感到壓力”問卷中, 8%會有很大壓力,63%的學生會感到壓力。而單相思異性朋友時,7%會有很大壓力,33%的學生有一定壓力。
(五)經濟問題和家庭問題:26%有經濟壓力,19%有家庭問題帶來的壓力。
在性別分布上, 男生問題較分散, 女生集中在人際交往和戀愛、情感問題上。在城鄉分布上,城鎮學生心理問題面廣, 農村學生多集中在人際交往、自卑情緒和環境適應方面。在“空虛無聊”帶來的內心沖突壓力也是比較嚴重的,在“你感覺到自己空虛無聊嗎”的問卷中,有38%選擇了“經常有”,34%選擇了“時常有”。
二、學生應對壓力的方式
調查顯示,學生面對壓力時自己解決為主要方式,占65%;尋求幫助占31%,在此選項中,女生(38%)比例高于男生(28%)。女生在遇到問題時,更傾向尋求幫助。學生尋求幫助的模式:
(一)求助對象:在遇到壓力時,學生最先求助的對象有知心朋友(53%)、父母家人(36%)、男朋友/女朋友(22%);最不喜歡尋求幫助的人是學長(1%)、老師(5%)、專業心理咨詢人員(4%)、不找任何人(15%)。
(二)理想的幫助方式?:學生心中理想的幫助模式,以自己解決所占比例最高(47%)、同時尋求專業人員幫助也是理想的求助方式之一(37%)。大多數被訪者尋求幫助的對象是同學、父母及朋友,心理咨詢人員僅占4%,但在問及理想的求助對象時,心理咨詢人員卻成為主要對象。造成這一結果可能存在以下原因:一是現有的咨詢機構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多數學生并不知道學院有心理咨詢機構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二是現有咨詢機構中咨詢人員認同或采取的咨詢方式,可能并非是被學生接受的理想咨詢方式。
(三)學生處理壓力采用的方法:選擇“傾訴、寫日記、哭等直接發泄法”的占25%,選擇“娛樂、游戲、讀書、運動等轉移法”的占36%,選擇“喝酒、睡覺、假裝高興等壓抑法”的占17%,選擇“順其自然、自然調整”的占37% (四)有助于處理壓力的方法?:學生最希望學校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來緩解他們的壓力。
三、思考建議
(一)通過職業課程設置,提高學生求職能力,增強就業信心。
調查顯示,高職校院學生在個人前途及就業中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是個普遍問題, 而要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難。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工作單位不如意, 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經驗而不能勝任工作等), 這些都給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又以一些不正當的渠道宣泄出來, 如亂砸東西,酗酒打架, 消極厭世等。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設置《職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程, 從入學到畢業進行跟蹤指導, 幫助他們調整擇業心態, 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作。同時還指導學生學習基本的求職技巧, 以便他們在求職過程中能發揮優勢, 表現出自己的真才實學來推銷自我。教育學生正確面對求職中的挫折, 調整心態, 不斷努力尋找機會[1]。
(二)廣泛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個人前途與就業、學業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經濟問題、家庭問題是困擾大學生的主要問題。應在學生中開展心理輔導,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增強學習動機,開發學習潛能,激發求知欲望,使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業問題得到真正改變。
(三)通過多種形式宣講釋放壓力的方法與技巧,提高學生抗能力。
高職學生在面對壓力時,主要策略是自己解決。因此,應通過心理講座、咨詢、團體輔導等多種形式教給學生緩解壓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強學生抗壓能力。
(四)加強學院心理咨詢人員的學習,提高咨詢技能,增強咨詢效果。
從職業技術院校大學生尋求心理幫助的實際愿望出發,學校心理咨詢人員應切實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學生心理指導工作,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學校應組織專業心理咨詢人員的學習和提升,校內有關心理人員經常交流,把交流正規化、日常化,提高心理咨詢的水平和實際效果。高職院校應加強輔導員和班主任基本心理知識培訓,以便輔導員及班主任能及時給學生提供心理幫助。班主任及輔導員應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困惑與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心理活動的探索與研究工作,使之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
(五)學生管理部門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緩解學生壓力。
從心理層面說,一種形式的壓力可以通過另一種形式的壓力得到緩解。如體育競技活動雖然也有壓力,但能減輕學習、生活帶來的壓力。
[1]王 穩.高職學生心理壓力調查,考試周刊2008年第37期.
[2]舒為清.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江西煤炭科技, 2006.
[3]羅劍波,周文宣.校園文化與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高教論壇2009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