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鄧小平教育戰略
肖松柏
論文關鍵詞:鄧小平教育地位教育發展教育管理教育戰略
論文摘要:鄧小平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教育思想,從戰略高度重新思考教育地位、教育發展和教育管理等問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戰略論,為充分發揮教育事業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鴦要歷史作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問題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講話和談話,都突出了教育的戰略地位。他對教育問題的論述,以教育戰略為起點,并始終貫穿著教育戰略這根主線,從教育地位、教育發展、教育管理和改革等幾個方面,繼承、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教育思想。
一教育地位戰略論
關于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毛澤東早就有過不少論述,他曾指出:“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眾的政治和文化的水平,這對于發展國民經濟同樣有極大的重要性”。建國以后,他也多次提出發展教育事業以提高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水平促進經濟發展的觀點,并預見:“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為了適應全面地大規模地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迫切需要,迅速改變我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他又提出要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
為此,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曾千方百計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從而奠定了我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并培養了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
鄧小平繼承毛澤東“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以促進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的戰略思想,依據“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明確了“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的指導思想及其戰略,要求全黨把教育作為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的戰略前提和基礎與戰略動力和后勁來關注和重視。鄧小平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一開始就從教育和科學入手,部署力量,制訂戰略規劃,大力興辦教育事業。新時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搞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然而,當鄧小平著手領導現代化建設進行新的長征的時候,正面臨著人口多、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落后的嚴重危機,從何處尋找我們最終出路的戰略策略呢?鄧小平選擇了教育。他說:“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沒有知識,沒有人才,怎么上得去?”“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茖W技術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戰略工程,基礎在教育,一是要把教育辦好,否則,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所以,他自告奮勇主管科教方面的工作,并為科學、教育戰線規定了造就一支浩大的工人階級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大軍和一大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學技術專家的戰略任務,這樣就抓住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之關鍵?,F代教育是現代經濟增長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戰略杠桿,忽視教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正如他后來所總結的:新時期黨和國家工作重點的戰略轉移本來就應當包括教育,任何個地區和部門,“如果只抓經濟,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點就是沒有轉移好,或者說轉移得不完全。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
按照鄧小平和黨中央的部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有步驟分階段進行的,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設計要求把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提到戰略首位。他認為,到21世紀中葉,我們之所以有可能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根據就是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培養出數以億計的各級各類人才。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
在南巡談話中,鄧小平進一步指出,我國的經濟發展,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怎么個上法呢?“經濟發展得快一些,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才有希望。所以,中國只有把經濟發展的重點真正轉移到依靠教育、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戰略軌道上來,才能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然而,由于我們的科學技術和教育比發達國家本來就落后了20年,現在又面臨著世界新技術革命的嚴竣挑戰。為了“迅速掌握世界最新的科學技術”,鄧小平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把教育認真地作為大事來抓,大量增加教育、科研經費。他說:“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只有各行各業都來支持教育事業,大力興辦教育事業,教育事業才能有一個大的發展和提高。
二教育發展戰略論
根據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遵循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鄧小平同志繼承毛澤東教育發展的戰略思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戰略。
鄧小平同志認為,發展教育,培養訓練專家和勞動后備軍,應該有與國民經濟計劃相適應的周密的發展計劃?!拔覀儾坏吹浇诘男枰?,而且必須預見到遠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據生產建設發展的要求,而且必須充分估計到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要使教育發展計劃成為國民經濟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計劃應該考慮到各級各類學校發展的比例,特別是擴大農業中學、各種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比例;要研究發展什么樣的高等學校,怎樣調整專業設置、安排基礎理論課程和進行教材改革。據此,鄧小平同志倡導改革傳統的教育發展模式,優化教育結構,并親自部署領導了我國教育改革的偉大實踐,使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形成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多方面、多層次需要的以基礎教育為主體、職業技術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新格局。
首先,根據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調整了教育內容。他指出:“我們要在科學技術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學教育的質量,按照中小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進的科學知識來充實中小學的教育內容”。所以,教書非教最先進的內容不可,教材非從小學抓起不可,關鍵是教材要能反映出現代科學文化的先進水平,同時又要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他在南巡談話中則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這就為我們指明了教育發展的戰略內容及其主攻方向,昭示了我國教育和科學技術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捷徑。
其次,根據時代需要正確貫徹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他認為,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培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用一致全面發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徑”。然而,“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們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內容上、方法上不斷有新的發展”。所以,“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在新的條件下,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他認為,在內容上,學習的內容要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并充分考慮到勞動就業發展的需要,勞動的內容,到大學以后,重點是結合學習搞對口勞動;在方法上,既要反對“勞動越多越好”和以勞動代替教學的傾向,又要反對教學內容嚴重脫離實際和生產勞動需要的傾向,從而確?!皩W用一致”,早出人才,多出成果。否則,學生學的和將來要從事的職業不相適應,或學非所用,或用非所學,就不可能調動學生學習和勞動的積極性,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就會因此受阻。
再次,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鄧小平繼承毛澤東“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的思想,在把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科學文化知識教學上的同時,又始終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他說“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這并不是說要把大量的課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不僅不排斥學習科學文化,相反,政治覺悟越是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加自覺,越加刻苦”。就越能早日成才,早出成果。就越有助于實現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 三教育管理戰略論
如何正確認識和使用知識分子,關系到社會主義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興衰成敗。對于知識分子的歷史作用,毛澤東曾指出過:“他們在民主革命中”“常常起著先鋒和橋梁的作用”。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并發展了毛澤東的這一思想,他認為,能不能充分發揮廣大知識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民族的盛衰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他指出:“要把‘文化革命’時的‘老九’提到第一。”當然。不是馬上就要怎么樣,而是作為一個方針,一個戰略措施,從長遠來說,這個問題到了著手解決的時候了。具體說來,鄧小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教育管理戰略包括如下要點:
首先,提高知識分子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造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在鄧小平的直接領導下,教育戰線推翻了壓在廣大知識分子頭上的“兩個估計”的精神包袱,恢復了知識分子的名譽??隙恕八麄兊慕^大多數已經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自己的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并進而認識到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一部分,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鄧小平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關鍵在教師。所以,要調動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就要特別注意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不但學生應該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教師。然而,要調動教育和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僅僅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還不夠,光空講不行,還要給他們創造條件,切實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實際問題。下決心“改善他們的物質待遇”問題。只有形成尊重知識和人才的社會風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充分發揮知識分子應有的社會作用。
其次,要求全黨樹立起珍惜人才、保護人才的戰略意識。他一方面強調對知識分子的“政治要求要適當”,“不要求全責備”,以致大傷元氣。“要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學思想”。為此,他規定了工人階級知識分子的政治標準。
他說,毛澤東同志提倡知識分子又紅又專,鼓勵他們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一個人,如果愛我們社會主義祖國,自覺自愿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應該說這足以表示他初步確立了無產階級世界觀,按政治標準來說,就不能說是白,而應該說是紅了。我們的科學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重要方面。致力于社會主義的科學事業,作出貢獻,這固然是專的表現,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紅的表現”當然,知識分子中有些人可能在思想上、作風上、工作上和生活上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錯誤,但那是教育、幫助的問題,不要特別苛求于人,應當著重看他們自己的基本政治態度和對社會主義建設所做的貢獻?!皩τ诜噶隋e誤的人,有的需要有適當的懲處。但不要強調懲處,要強調幫助,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幫助他們進步”。“人才難得”,要珍惜人才,保護人才,不要將他們“一棍子打死”。其目的就是為了穩步地擴大知識分子隊伍,并保護他們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所以,鄧小平在南巡談話中這樣指出:“希望所有出國學習的人回來。不管他們過去的政治態度怎么樣,都可以回來,回來后妥善安排。這個政策不能變”。另一面,鄧小平又要求知識分子自覺改造世界觀,要不斷健康地成長。他認為,在社會主義歷史時期中,由于還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所以知識分子就需要注意解決自己是否堅持工人階級立場的問題,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以便更好地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但這并非對知識分子的特別苛求,也與“文革”中對知識分子大搞政治運動有著原則的區別,而是社會主義條件下人人進步的必由之路。
再次,明確教育科學文化戰線領導工作的戰略任務,搞好后勤服務。他認為,教育和科技領導部門服務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搞好后勤服務。他認為,教育、科研部門的后勤部門,工作量大,政策性強,十分重要?!昂笄诠ぷ鞯娜蝿眨褪且獮榭蒲泄ぷ?、教育工作服務,要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創造條件,使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從事科研、教育工作”,“后勤工作包括提供資料,搞好圖書館,購置和供應器材、實驗設備,建設中間工廠,也包括辦好食堂、托兒所等”。所以,“大學里應當有一批熱愛本職工作勤勤懇懇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人,把這方面的工作管起來,使教學和科研人員能夠集中精力做好業務工作,不要讓他們為設備和工作條件問題到處奔跑”。這樣的教育管理戰略能夠使我們的教育發展爭取時間,爭取主動,有助于實施并達到早出、多出人才和成果的戰略目標。
綜上所述,鄧小平對我國教育問題的論述,從現代教育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所固有的戰略地位出發,根據現代化建設急需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戰略要求和對世界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刻認識,始終把教育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重點來思考和部署,闡明并實施了“三個面向”的教育發展戰略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教育管理戰略。從而豐富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歷史底蘊和時代內涵,為新時期黨的教育科學文化工作指明了戰略方向,對推動我國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和整個經濟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必將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