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協同視角下初中學生品德教育實施策略
王宇
摘要: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了家校協同視角下初中學生品德教育的現狀,在家校結合的視角下,對培養孩子生命意識和健康心理兩方面進行了實踐研究,旨在踐行初中學生品德教育。
關鍵詞:家校協同 初中學生 品德教育 實施策略
調查發現,目前中學校園里,出現了很多學生自殺、自虐以及校園欺凌的事件,這足以說明中學生缺乏生命意識,并且存在著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所以應該積極開展品德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因此學校應該聯合學生家長,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校生活以及家庭生活,有針對性的實施品德教育。
家校協同視角下初中學生品德教育的現狀
家庭方面
家庭可以說是學生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此可知,父母對孩子品德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十分明顯,而且他們的情感和心理也十分的脆弱敏感。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舊采用小學教育的手段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逆反心理,孩子會和自己對著干,去做一些反其道而行的事,嚴重者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還有一些父母太過強勢,逼迫孩子學習,限制孩子的人際交往,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壓力,使得孩子形成自閉、孤僻、軟弱的性格,久而久之,還可能讓孩子出現抑郁癥,進而出現虐待自己或者自殺的情況。
學校方面
有的學校其實并不重視品德教育,也沒有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去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所以很多中學都出現了校園欺凌的情況。有的學生品德不端正,也沒有受到家長和老師的約束,變成問題學生,放飛自我,成為校園欺凌的主導者,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
綜上,學校和家庭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和品德意識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需要進行有效結合,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品德得到良好的發展。
家校視角下初中學生品德教育實施策略
提高家校雙方意識,認知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不可以出現一種錯誤的思想,認為將孩子送到學校就讀,那么孩子的一切就應該交由老師負責,自己只管看孩子的成績就行了,這種極度不負責任的思想和行為使得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缺乏良好的生活環境,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會出現嚴重的問題,甚至也會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造成自殺現象。所以家長應該提高教育意識,關愛孩子,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教會他們珍愛生命,形成良好的品德,從源頭上抑制他們心理問題的出現。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良好的表率。在品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進行人文教育,讓學生真正明白“生命可貴”的含義,培養他們的生命意識,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別人以及各種生物的生命。其次,教師也要提高警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情況,如果學生出現了問題,一定要進行及時地疏通和引導,并且要積極和家長溝通,共同教育,避免造成心理問題,進而引發一系列的打架斗毆或者校園欺凌事件。
提高學生的品德意識,開發校本課程
在進行品德教育時,教師應該采用多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以一種極高的興致參與課堂學習,這樣才能將品德教育落到實處。并且教師還要注重生活化的教育,在選擇素材或者典型案例的時候,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選取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案例,讓學生能夠產生共鳴。比如,教師可以選取近年來該市或者該省出現的學生自殺、校園欺凌事件,在課堂上呈現出來,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討論,評價這種行為,然后對孩子的品德意識進行積極教育,以此培養他們的生命意識,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此外,學校應該積極開發品德教育的校本課程。每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所以學校應該在“道德與法治”課本的基礎上,開發相應的品德教育校本課程。在校本課程的創建過程中,學校可以邀請一些家長進行參與,汲取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完善課本內容,力求校本課程的開發能夠符合現階段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特別是針對目前中學階段常見的問題,課本中應該注重對生命意識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添加。在完成校本教材的開發之后,學校要將教材送入到每一個家長手中,讓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學校的品德教育工作,促進家庭與學校的共同探究和討論,共同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階段,不管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引起重視,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健康的思想教育,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學校和家庭應該積極構建一種家校共育平臺,為學生的成長營造一種和諧的校園環境以及溫暖的家庭環境,讓學生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品德教育,培養他們的生命意識,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