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對西部普通高校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現狀的思考

郭 炳/張興隆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電化教育在西部普通高校教學中一直被重視;進入21世紀,面對經濟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和高校的擴充,現代教育技術在各級學校教學中顯得愈來愈重要。但在西部普通高校各科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還存在許多問題。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育信息化;應用;推廣;因素

一、前言

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電教媒體價格昂貴、操作不便、軟件稀少,導致西部現代教學手段落后,電子設備在教學中視為可有可無的工具。到了20世紀末期,由于高校的擴充,導致畢業生的就業環境的日益嚴峻,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從事實出發,西部普通高校的學生在學習上應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樣會學業有成,高人一頭,適應社會,今后才有可能找個好工作,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究其原因有社會的、學校的、家庭的、個人的等等。筆者認為普通高校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技術對現在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手段等的沖擊。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應用相當廣泛,而在西部普通高校的教學中并不重視。即使個別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但備課時“投入”較低,相關資料整合研究很少,傳媒手段(如多媒體計算機利用)僅僅代替黑板或者教材,教學信息的設計幾乎看不到。

二、現代教育技術及其與教育信息化的關系

教育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的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⑴。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一個分支,是在教育技術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內容包含“現代教育媒體、媒傳教學法、教學設計”(2)。當然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中強調了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并不排斥傳統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促進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點是網絡化、數字化、多媒化、智能化、共享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促使國際教育成為可能。西部普通高校面對經濟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國際化所帶來的壓力,以及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素質教育的趨勢,必須有在發展中求生存的行動。加強西部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可以幫助西部普通高校解決一些諸如提高教育質量、深化教育改革等的實際問題。同時是培養學生適應經濟全球化、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手段。

教育信息化在西部普通高校中的實施,主要表現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西部普通高校的教育主管部門非常重視高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對廣大中青年教師采用離職培訓,并建立嚴格的考評、考試制度,所以,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應該能熟練的利用多媒體計算機上課,利用Powerpoint、Autherware 等多媒體著作工具來制作課件不存在任何問題。但事實是教育技術手段在普通高校教學中的應用,有許多問題如使用比率、使用方法、使用要求、使用時數等亟待解決。

在西部,普通高校與一般中小學之間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相比較,存在較大差距。在西部城市中小學課堂中,可以看到好多老師使用PC機、數碼投影儀、VOD等先進的現代傳媒進行上課,但進入西部普通高校或師范大學,目前還是利用粉筆+黑板的教學方法為主,現代教育媒體很少在課堂中使用。究其原因,并不是國家對西部高校的投資少于中小學,或者老師不會使用PC機的問題,而主要是教師思想觀念和學校制度問題(如高校的教師不存在升學壓力),這就造成了教師不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近幾年的大眾化教學實踐中,好多教師提出,加強普通高校的考試制度,是提高普通高校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從教育目標來說,這顯然存在重大問題,因為我們不是為考試而培養學生的。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情緒,必須從根本上下工夫。從普通高校學生的求知上來看,大多數學生輕視公修課、教育性失業的專業、或者實用性較低的學科,即使這些學科的任課老師學識淵博,他們的厭學情緒也不會降低。而一些被他們認為較好的專業或者實用性較強學科,即使教師的水平低下,教學環境不好,而他們也樂意學習。為此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看待實用性較低的學科,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一個較好的教學方法。

當然,網絡世界、虛擬課堂、虛擬學校等的發展使西部普通高校的學子目光看得更遠。也養成了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求知心態,這里不再贅述。

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上課的幾個典型的案例

在西部普通高校中,部分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但從使用過程和教學效果上看,不是很好。下面我們從幾個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1.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制作課件進行教學,在備課時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利用課件教學,并滿堂灌,效果并不是很好。

案例2.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制作了課件進行教學,所謂課件僅僅是將教材內容移植到電腦上,100分鐘的教學內容,他在50—80分鐘內講完,其余20—50分鐘的時間學生看書。學生不滿意。

案例3.丙教師由于感到利用多媒體上課,單位時間傳遞的教學信息量太多,自己備課內容不夠講解,故采用粉筆+黑板的傳統方法進行上課。學生不太滿意。

案例4.丁教師完全利用他人制作的電子教案(教材),不吸收消化,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播放。學生意見很大。

案例分析:

可以說,以上四種案例是當前西部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課堂中的應用主要是助學還是助教,作為課件制作者并不是很明朗。同時也由此反映出西部普通高校的一些實質性問題。

1.西部普通高等學校現行的政策法規滯后。西部普通高校的法規、制度是健全的,為了防止個別教師不正常上課,故要求所有教師必須遵守,這務必也限制了教育信息化的推廣和應用。

2.西部普通高校的對教育技術的應用,缺少激勵措施或激勵不到位,缺少評判人才和評價標準。

3.加大新興學科與教育技術的整合。西部不僅缺乏優秀教師,而且也缺乏新型專業教師,尤其是適應時代變化發展的專業教師。為適應社會發展,西部普通高校每年派出年輕教師進修,教師帶回了許多先進知識和教學經驗,也促進了所學專業與教育技術的整合,但由于資源庫、設備、技術等原因的限制,教育技術的應用存在許多困難。

四、影響西部普通高校現代教育技術推廣的幾個重要因素

1.教師的流動與學校的擴充使得西部普通高校教師的就業環境寬松,導致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受到限制。

近幾年,各級學校教師流動增加,從根本上看,教師是由西部向中部和東部流動。特別是高學歷和高職稱的教師的流動相當明顯。人才的流失和高校擴充帶來西部高校教師就業環境寬松,從而增加了高校教師教學的惰性,直接影響教育信息化。這種狀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加之一些教育管理者、教師思想觀念落后,又直接影響教育信息化推廣。

2.西部普通高校用于購置現代教學設備的資金缺乏,是制約教育信息化的又一個因素。

由于西部普通高校資金的缺乏,各種教學設備投資不到位,教學環境不理想,教師的教學能簡則簡。

3.教師之間的模仿,也影響教育技術的應用。

4.學校對教育與教學的態度。

五、如何推動西部普通高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1.培養教師養成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行為,是促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個人的走訪,大多數教師認為,教師的教學是憑良心上課、備課、管理學生。為此建立教育行業自律,或許教師良心行為會受到遏制。如何培養年輕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僅僅會操作媒體遠遠不夠,還要學會利用媒體展示教學內容的方法、方式,學會對教學信息的設計、整合、評價等等。

2.根據實際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增加教學內容,減少課時量,是促使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授課的必要。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上課,最明顯的就是單位時間傳遞的教學信息量增加,為此在制定新的教學計劃時,在教學內容不壓縮且增加的情況下,適當的減少課時量。這是迫使教師使用現代教學手段的另一個方法。

3.加大西部普通高校現代教育設備的投資,根據實際使每個教室配備現代教育設備,是推動西部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物質保障。

西部普通高校根據專業、學科等在不同,在教室中配備不同電教設備,方便教師使用,并不定期的抽查、調查使用情況,迫使教師使用現代電子設備上課。并將現代教育設備的應用與教師的評獎、晉升職稱等有效的結合起來。

4.增加專業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是推進西部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手段。

西部高校將教師的繼續教育納入晉升重要條件,這無疑對教師的繼續學習起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如何防止繼續教育形同虛設,使其真正的發揮作用,難以保證。若繼續教育與專業結合,需要大量的經費、時間的支出,對于西部普通高校來說壓力較大。

5.建立高校間標準的免費共享資源庫。

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和選擇起主要作用的還是老師,所以西部現代教育技術的主要推廣者仍然是教師。任何院校的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現代傳媒對于學生起到耳濡目染之效果,不知不覺培養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利用計算機為工具進行工作和學習的方法。

六、結束語

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等于教育信息化的實現,但可以帶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西部普通實現高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需要硬件、軟件與潛件地互建、互幫、互帶。

注釋:

⑴ 尹俊華,莊榕霞,戴正南編著.教育技術學(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第72頁.

⑵ 南國農,李運林主編.電化教育學(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5、32頁

【參考文獻】

[1] 郭炳.21世紀西部地區教育資源和信息傳播的變革[J].教學與管理,2002第21期,5-6

[2] 邱婧玲,郭炳.改革考試方式,促進素質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46—47

[3] 吉嚴波.考試管理是“第三世界高校”教學管理的關鍵環節[J].河西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97—102

[4] 郭炳.傳媒形態與文化入侵[J] .河西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62—6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