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機制探索
劉瑩
摘要: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教育,本文試圖以沈陽藥科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工作為基礎,探索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機制。高職院校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推廣訂單培養模式,全員參與,提高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機制就業為導向全員參與
高職教育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就業式教育。建立和規范高職教育的就業工作模式,將高職教育辦成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所需的技術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標。
一、深化教育和教學改革。高職院校要以就業為導向,鼓勵教師將就業創業教育滲透到教育和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結合授課計劃,聯系就業實際,聯系未來市場需求,自行設計與就業相銜接的教學結合點,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就業競爭能力。招生部門要按人才市場需求和各專業就業情況協商確定招生方案,合理分配各專業招生計劃。教務部門和就業指導部門應強化教育教學與就業需求的鏈接,按人才市場要求,制定大學生就業能力標準,指導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組織教育教學改革,指導各教學實體單位將校企合作、 訂單培養、 資證教育、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教學活動與學生就業緊密結合起來。
二、積極探索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企業要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 按市場需求來培養人才,創造學校、學生、企業三贏的局面。我院為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自2008年起先后與北京悅康藥業集團、遼寧一致藥業、天益堂醫藥集團等建立了訂單培養合作關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企業的用人要求。隨著現階段專業技術人才的緊缺,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與我院簽訂訂單培養協議,以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企業對我院學生較高的滿意度促使我院更加積極地探索著訂單培養模式在高職院校的長期發展機制。
三、打造現代化的就業服務平臺。為了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我們修筑了兩條就業綠色通道。一是廣建就業基地,建立人才培養窗口和輸出基地。我院在北京、連云港、山東、福建以及遼寧省內周邊等地建立了多個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和就業聯絡站點,以實習就業基地作為人才培養的窗口和人才輸出基地。每屆畢業生就業推介會,現場招聘單位均在五十個左右,另外前期還會籌辦針對單個企業的專場招聘會,其中絕大部分單位來自于實習就業基地。如北京悅康藥業集團、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揚子江藥業北京海燕有限公司、北京宏強富瑞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正大天晴醫藥有限公司、恒瑞醫藥有限公司、豪森醫藥有限公司、江蘇康緣藥業有限公司、山東威高集團、福建梅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遼寧天益堂醫藥集團、東北制藥廠、沈陽紅藥、承德頸復康醫藥有限公司等。
四、建立全員參與、四位一體的就業指導機制。
1.在我院實行了“領導掛帥,學院統籌,教學關注,全員參與”的就業工作體制,完善了“任務分解,責任明確,分工合作,獎懲掛鉤”的就業工作管理機制。學院黨委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出臺政策措施,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全員抓就業”的指導機制。
2.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專職化、專業化”建設。學院領導積極督促就業職業指導教師以及各專業輔導員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統一資格培訓和資格認證,努力建立一支素質高的“專職化、專業化”的“持證上崗”的就業指導工作隊伍。 3.建立“全程化”的就業指導體系。開設《高職學生就業指導課》,該課程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等內容。
4.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和就業信息網絡建設。要建立就業招聘單位信息庫,完善就業信息網絡的建設,建立以班為單位的就業聯絡員制度,搭建網絡發布平臺,利用現代化的通訊平臺(QQ、微信、飛信等),準確快捷地為畢業生提供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
五、建立就業評估體系。畢業生就業評估可以反映學校教育和培養工作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情況,關系到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就業率的統計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映出一所學校的就業大體情況,但是就業指標的單一以及就業率統計的偏差,使其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只有建立科學完善的評估體系,保證評估結果準確與科學,才能真實地全面地反映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實際就業狀況和辦學水平,才能讓社會和高校普遍認可與接受,以實現就業評估的初衷。
實現高職畢業生充分就業,是高等教育的一個大系統工程。作為教育機構,我們首先要堅定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辦學方向,從專業到技術技能及人才培養模式都要適應社會就業市場的需求,創造高職專業競爭優勢,創造高職畢業生社會稀缺技術技能資源競爭優勢;其次,學校要進一步強化、組建和培育高素質的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隊伍,這樣才能不斷開創高等職業教育就業指導工作的新局面。
[1]張堯學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朱以財 主體性人本觀: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新視野[J].職教論壇,2008 (2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