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團體咨詢在高職學生就業心理輔導中的應用

張彩霞

摘要:在國家大力發展高職教育的形勢下,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高職就業指導工作應從高職學生群體就業心理問題的現實需要入手,運用團體咨詢理論的優勢,開展針對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輔導。

關鍵詞: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團體咨詢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高職學生從學校畢業,融入競爭的大潮中,這給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帶來了更大的壓力。筆者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擬從心理教育的角度,探討利用團體咨詢的方法減輕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提高就業技巧的問題。

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

就業觀念存在誤區在許多高職學生身上仍然存在一些陳舊的觀念,有調查顯示,大多數高職學生選擇到沿海大中城市就業,實際上,一些邊遠中小城鎮和私營小企業對大學生尤其是應用型大學生的需求非常大,有的地區由于缺少技能型人才,已嚴重地影響到了經濟的發展。盡管近幾年來國家一再出臺一些鼓勵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但仍有不少學生表示,除非找不到理想的單位才會自己創業,在不少學生的觀念中,自主創業相當于失業,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事實表明,陳舊的就業觀念已經成為制約高職學生成功就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自我認知比較模糊甚至出現偏差自我認知是指個體對自身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征(性格、氣質、興趣、能力等)以及自己與他人關系的全面認識和把握。高職學生的心理發展已基本成熟,心理特征相對穩定,具備了一定的自我認識與評價能力,但他們對自己的職業能力發展水平、職業興趣取向與適合自己個性的職業種類則沒有進行過認真分析與評估。有研究發現,學生在回答有關“自己的職業興趣與特長”、“自己的個性與適合的職業”等問題時,“很清楚”的分別占53.7%、51.4%,“不太清楚”的占39.6%和38.5%,其余的為“基本不清楚”。這些數據清楚地表明,有接近半數的高職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特征認識得比較模糊。由于高職學生自我認知上的不足,降低了其擇業的適合性與成功的概率,難以實現人職合理匹配與高質、高效就業。

職業認知程度較低就業心理調查顯示,高職畢業生對職業的認知主要來自社會相關渠道(如報紙、電視、網絡、親戚朋友),但是他們獲得的這些關于職業的信息是很不完整的,并且在有關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方面所做的準備也是非常薄弱的,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對自己職業角色的認知。在一項抽樣調查中,高職學生對“你的專業所適應的社會職業”、“你理想職業的從業素質要求”、“你理想職業的行業或職業特點”三項提問,選擇“知道不多”的分別占36.5%、54.7%、49.6%,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分別占4.8%、6.7%、19%。這些數據顯示出高職學生對各種職業信息“知道不多”的比例相當高,表明高職學生的職業認知程度普遍偏低,這毫無疑問會導致學生擇業時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并進一步限制了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

職業目標的主導作用較弱研究發現,不少高職學生在確定職業時的主要依據包括專業特長、個人志向、父母安排、社會職業就業狀況等,其中以“父母的意愿和安排”為根據的有近20%,盡管不少高職學生確定了自己的職業目標,但是這些職業目標在職業決策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較弱,難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合理地就業。在對以往高職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中也發現,許多高職學生在畢業后的最初兩年里往往頻繁“跳槽”,其原因主要與工資待遇不理想、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工作崗位不適合自己等因素有關,所以,就業心理輔導應該擺脫舊有的模式,實現從擇業決策到職業規劃的指導思想的轉變,逐步按照“就業——和諧就業——長期和諧就業”的思路,構建新的就業心理輔導模式,更充分地發揮職業目標的主導作用。

求職技巧欠缺高職學生在走出校門、接受社會的選擇時,除需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與良好的綜合素質外,還應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包括就業推薦材料準備、面試技巧等等。不少學習成績優異、在校表現也相當突出的畢業生,常常因為推薦材料缺少突出的個性,或不善于找準時機與場合簡明而恰如其分地推介和表現自我,或不能得體地回應考官提出的各種問題等等,使自己一次次痛失就業良機。

團體咨詢概述

針對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迫切需要嘗試一種新的指導模式,筆者認為,團體咨詢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團體咨詢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團體成員圍繞某些共同關心的問題,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誘導,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從而形成團體的共識與目標,進而改變成員的觀念、態度和行為。團體咨詢起源于羅杰斯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交友集體(Encounter Groups),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集體心理治療的代表形式。

與個別咨詢相比,團體咨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點,更加經濟,具有可操作性,也更有針對性,而且能夠有效地消除團體成員的孤獨感與不正常感,使成員在社會情境中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與他人,建立自信,在安全的互動環境中體驗自身行為變化所引起的結果,并可迅速地獲得反饋,對行為加以修正。團體咨詢有如下特點:(1)互動性強。由1~2名咨詢員與若干名有共同心理需求的咨詢對象組成一個咨詢小組,通過咨詢員與組員、組員與組員之間的相互作用達到咨詢目的。(2)理論性強。其理論基礎是:人都是社會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許多心理問題都是在人際交往中及在特殊的社會環境中產生、發展和維持的,因此將這些來自社會環境、來自人際交往的問題放回類似的環境中去調整,既有針對性又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辦法。(3)形式靈活多樣。團體咨詢的活動方式比個別咨詢豐富得多,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開展的,組員之間互相交流、討論、游戲等,都是個別咨詢時所沒有的。 結合工作實踐,筆者認為,在就業心理輔導中應用團體咨詢的方法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可以降低就業焦慮情緒。集體可以給人自我表達和宣泄的機會,宣泄是小組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有不少學生在就業前和就業過程中積蓄了許多不安、焦慮的情緒,寬松、安全而又互相關注的咨詢小組為這種情緒的宣泄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能在小組中宣泄而不是在個別咨詢時宣泄,不僅需要更大的勇氣,而且也意味著更大的進步。

第二,可以增強擇業信心。一方面咨詢小組的氣氛良好,能使組員產生一種安全、信賴、溫暖的感覺,覺得自己有所歸屬、被他人需要和接納,可從中獲得力量與支持,增強社交能力,從而提高擇業信心。另一方面加入團體咨詢活動后,學生會發現類似的問題別人也有,便會感到如釋重負,覺得好辦多了。他們在參加活動中逐漸意識到,小組成員間有著真正的互相關心和互相支持,因而會信心大增。

第三,可以提升自我認識。團體咨詢中的一些自我探索活動,如我是誰、價值觀澄清等環節可以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認識自己,有機會重新對自己進行反思,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特別是活動后的分享,組員間經常給予積極的、正面的反饋,可使組員從新的視角看待自己,發現自我的優勢。

第四,可以了解職業信息。通過團體咨詢活動激發小組成員的職業決策動機后,咨詢員必須引導他們學習如何獲取與職業有關的信息,如學習環境、專業性質、相關職業門類、工作性質與內容、應具備何種能力條件來協助組員建立合適的職業目標等等。因此,就業心理團體咨詢具有突出的信息傳播功能。

就業心理團體咨詢模式的設計與實施

利用團體咨詢的方法對高職學生進行就業心理輔導,筆者認為應注重三個方面:(1)活動目標制定;(2)活動過程設計;(3)活動效果評估。

活動目標制定就業心理團體咨詢是幫助擇業期的學生依據個人的心理、生理特點,選擇適應的職業的一項工作,它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尤其要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和職業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的發展。就業心理團體咨詢所要達到的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最初目標,即幫助學生實現就業,主要解決求職過程中的技巧問題,使學生順利轉為職業人,避免畢業即失業;第二是中級目標,即為學生尋求匹配度較高的職業,主要幫助學生解決職前對自我的充分認識和對職業世界的充分把握,使學生尋找到更加適合的職業;第三是高級目標,即培養大學生長期職業發展的意識與能力,主要解決學生職后長遠的職業發展,“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是對這一目標的最好詮釋。

活動過程設計無論何種類型的團體,都要經歷三個階段,即開始階段、中間運作階段、結束階段,在就業心理團體咨詢中也包括這三個部分。開始階段是團體形成與接納階段,目的在于營造團體氛圍,使小組產生凝聚力,幫助成員消除陌生感,能愉悅地與他人相處、交談,同時使每個成員對團體的性質、目標、活動方式等有一個概括了解,并自覺維護團體紀律,建立團體成員信任感和一體感,可選擇“相見歡”、“找朋友”等活動方式。在中間運作階段,團體成員已建立了充分的相互信任,開始探索并采取行動在團體互動中解決自己的問題。在就業心理團體咨詢的中間實施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自我認識,自我認識是就業心理輔導的基礎,也是提高職業決策能力的關鍵,對自己的信心來源于清晰的自我認識。具體內容包括“我是誰”和“我想做什么”兩方面,可分別應用“20個我”和“價值觀拍賣”等技術幫助成員達到澄清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的目的。其次是職業認識,這一部分的重點在于使團體成員發掘自身資源,認識職業世界,發現自己通向外界的渠道,活動的主題是幫助學生澄清“環境支持或允許我做什么”,活動中也可安排當今社會人才需求方面的知識性介紹,但不作為重點,主要采用“社會支持網”、“腦力激蕩”等技術,使成員學習如何獲得職業世界的信息和知識。再次是目標設置,協助團體成員在前幾次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如何制定目標與進行職業規劃,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目標設置中出現問題的關鍵,也是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通過“達到你的目標”活動,可使成員明白“跳一跳能摘到蘋果”是最有吸引力的,目標設置過高會產生焦慮,而過低則不易行動并獲得滿足感。最后是行為訓練,主要是擇業技巧培養,目的在于使團體成員親身體驗行動的過程,通過自己制作簡歷和參加模擬招聘活動,增強內心體驗和處理求職或其他職業發展過程中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結束階段是整個團體活動的最后階段,主要內容是幫助團體成員進行活動總結,成員展望以后的職業發展道路,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活動效果評估心理咨詢效果的評估是咨詢實踐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評定團體心理咨詢的有效性是相當艱巨的任務。對就業心理團體咨詢而言,筆者認為,可以考慮采用以下三種方式進行效果評估:一是過程評估。團體咨詢評估工作應該是在整個團體活動過程中不斷進行的,以了解成員在團體內的表現和團體特征,從而決定團體活動該終結還是該延續,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有效的評估方法,改善團體活動過程。在方法上,可采用觀察法和問卷法。二是結果評估。這是團體咨詢結束時必須做的工作,要了解團體成員對團體的滿意程度、對團體活動的看法、對團體的感受及行為變化狀況,以便于客觀地評定咨詢效果,可采用標準化測驗和評估表法。三是追蹤評估。指在團體活動結束后三個月至兩年時間內進行的評估,目的是了解團體咨詢效果能否持續,是否對團體成員本人或社會產生了有利或不利的作用,同時也要觀察團體成員是否有滿意的發展,可采用問卷法、訪談法、測驗法和觀察法等進行評估。

參考文獻:

[1]王芳.高職院校學生擇業心態調查及對策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18-23.

[2]高敏.淺析高職學生就業觀中的德育教育[J].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5,(2):77-81.

[3]李敏.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心理誤區分析[J].大眾科技,2005,(9):137-138.

[4]章順來.高職學生擇業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5,(1):79-80.

[5]馬小輝.職業生涯發展輔導初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16):62-63.

[6]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7]梁祝平.大學生網絡心理障礙及其團體咨詢[J].廣西大學學報,2003,25(6):101-105.

[8]黃麗春.大學生團體生涯咨詢的探討[J].青年探索,2004,(4):29-31.

[9]趙曉明.團體咨詢在軍校學員壓力管理中的應用[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5,(5):26-30.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