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的素質教育中怎樣開展英語教學
鄧波
摘要:文章從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為切入點,分析了職業學校的困難形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何在職業學校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關鍵詞: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素質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教育也與時俱進地走上了素質教育的軌道。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社會開始普遍認識到只有素質教育才能培養出適合我國經濟政治建設的高質量人才,并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各方面的新的要求。有鑒于此,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了真正實施素質教育,中學英語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階段,應從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具備應對變革發展的全面素質著手,堅持“三個面向”,使之能接受高科技發展和信息革命提出的挑戰。
當今中小學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又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而英語教育在面向素質教育、面向創新教育中尤其顯得重要。傳統思想認為,英語作為一門學科,模仿性、單純記憶性更強一些,似乎和創新不沾邊,所以以往的英語教育以背、寫、考為主,從而出現了學了好幾年英語還張不開嘴的奇怪現象。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英語應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隨著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政策的放開,職業學校的生源素質與培養的方向、目標與以往相比有了較大的改變。以往職業學校的教育是學歷教育,學生成績相比較好;而今職業學校的教育是培養學生的技能,學生大多是中考成績一般甚至沒有參加中考的。職業學校的學生經常對英語學習缺乏明確的興趣,使英語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眾所周知,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教育的功能有兩點:一是育人,二是服務于社會。這就促使我國中小學教育由“應試”向“素質”轉軌而提出了新教育觀念。當前,我國職業學校面臨新的跨越式發展,職業學校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職業學校在校生的綜合素質卻并沒有明顯的提高,甚至讓人有今不如昔的感覺。
面對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所存在的嚴峻形勢,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停留在抱怨和嘆息的狀態下,應該盡快調整思路,摸索出行之有效、貼合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已經迫不及待。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訂單培養”的方式推動學校辦學模式的改革, 根據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瞄準就業崗位需求, 主動做好市場調研, 按照就業需求設置專業和配置教學資源, 在就業市場上打造有影響力的骨干專業品牌, 形成專業特色。
目前,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呢?
①班級人數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和交際口語的開展;②學生習慣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卻很少了解如何正確地使用語言;③注意力過多地放在考試的通過率上,而忽視了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④教學體制仍然是應試教育,導致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學什么。
那么,如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多說英語,營造感知氛圍
眾所周知,中職學生英語底子薄,詞匯量少,大多數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所以,必須下功夫使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感知是學好英語的前提,英語學習語音、語調等方面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可盡量用學生學過的、能聽懂的英語組織教學,盡量少用漢語,對于生單詞的講解可用英語并輔助實物、圖片、手勢、表情等,讓學生通過觀察老師說話的眼神、表情去體會說話的內容和意思。盡管開始時學生有些不適應,但一段時間后,學生均能進步很大。
在學生練習時,應鼓勵學生在說英語時帶有表情,并伴有手勢、動作等,要像演戲一樣把生活中的交際場合搬到課堂上來,模擬日常生活中的交際形式,使學生在這里受到感染和帶動。 二、營造活潑多樣的課堂氣氛
在英語課上,特別是在學習新課時,學生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容易產生疲勞,這就要求教師要經常變換教學方式,以調劑學生的精神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注意學生的表情和反應,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如當學生產生疲倦時,先停下來,結合課文及單詞,教學生唱英語歌,使他們在娛樂的同時掌握課文和單詞。
三、學練結合,營造運用氛圍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能實際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英語學習效果怎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教師要營造學生學習與實際運用相結合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積極參與意識和主觀創造能力。如:課堂上,可讓學生自己推選出Leader,自己尋找Partner,針對所學內容自己創作小品并編排、表演、評價等,通過營造英語實際運用的氛圍,使學生能親身體驗、學以致用。
四、形式多樣,開辟教育新境界
應用錄音錄像、電教設備,使外語課堂再現生活情景,學生邊聽邊看,生動活潑地學習外語,效果很好。隨著多媒體教室的建立和普及,借助英語課件,可以使學生的聽覺、視覺能力得以提高,便于學生聽音、辨音、模仿。同時,課外進行英語主體班會、英語沙龍、英語簡報、英語學習體會交流等活動,營造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
五、注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就是按照學生的性別、愛好、學習經歷、學習狀況、家庭背景對學生的總體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為每個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寬松氛圍,使學生的思維顯現出積極的狀態,能較大程度地發揮集體互助力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更新教育觀念
教師的教育思想和觀念是教師的靈魂,一切教育行為無不受其支配和制約。中職學校英語教師必須通過學習明白素質教育的目的、意義,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充分認識文化素質方面、思想品德方面、心理素質方面、生理素質方面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七、針對職校生的特點教師要采用分層教學
對于職校的學生,培養英語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比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要重要得多。要多開展與課題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能夠運用英語。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應調整教學難度。對于那些與英語聯系密切的、對英語能力要求較高的專業,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難度就要適當加重,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和學習任務也相應要加大。
八、英語教學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
很多學生不想學習英語是因為他們認為來中職學校是為了學專業、學技能,英語對專業學習無幫助。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英語教學是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發展打基礎的。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要糾正“學習英語無用論”的思想;其次,英語教學必須注重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可以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增加專業英語課程、與專業教師共同開發英語教材等方法,為學生的專業發展服務。
英語作為現代社會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對于以就業為目的的中職學生來講至關重要,在英語課堂上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加入對學生全方位素質的培養,不僅使得英語教學進展順利,而且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學生呈現出嶄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