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問題解決”方法促進英語學習者自主性——一項基于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報告
鄧大飛 鄧月蘭
【摘 要】:如何促進外語學習者自主性已經成為了國內外外語教育界研究的熱點,也是今后外語教學的新趨勢。通過問卷調查、訪問和課堂觀察發現, 所教學生在任務評價、歸因、輸入 輸出、分析推理、自我信念、動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等方面較強,在冒險、自主意識、提問、自我監察、自我評價、加強、合作等方面有待加強,社會、文化心理、語言能力、教 學管理、語言學習材料等因素會影響自主學習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根據美 國學者霍華德?加德納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論和加拿大學者Bilash博士的“成功語言教學模式”,設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的課堂教學活動并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行動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 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得到了加強。
關鍵詞:問題解決方法;學習者自主性;行動研究
Abstract The ultimate aim of action research on learner autonomy is how to help learners to become more autonomous and better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 article reports an action research on fostering the students’ learner autonomy by using the problem-solving method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 interview and theclassroom observ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strategies such as task-awareness, attribution, input and output, motivation, analysis and deduction, self-belief, motivation and self-concept are quite strong, but their risk-orientation, self-awareness, asking questions, self-monitor, self-evaluation, self-monitor, reinforcement and co-operation are quite weak. It is also found that society; cultural psychology, language competenc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 influence the students’ learner autonomy. In order to foster the students’ learner autonomy, a series of class scaffolding activities are designed and used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for one and half a year according to Howard Gardner’s theory and Dr. Bilash’s Success-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 Model. The majo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learner autonom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ir language knowledge and skills are enhanced.
Keywords: problem-solving method, learner autonomy, action research
1. 引言 外語教學的成功與否不只是一個教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近年來,外語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從客體轉移到了主體,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習者在外語學 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作用已得到母語習得研究 和外語學習研究的證實。在貫徹“以人為本”和“終生教育”理論的大背景下,我國越來越多的 外語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培養“學習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的重要性。此外,不少研究 表明,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許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因此,如何促進外語 學習者自主性以提高外語教學質量,已經成為了國內外外語教育界研究的熱點,也是今后外 語教學的新趨勢。 在國外,著名學者Benson(2001:111)圍繞兩個關鍵問題,即“與學習者自主性有關的實 踐是如何促進學習者自主和如何提高語言學習的?”,把促進學習者自主性的方法歸納為以 下六種:第一種是基于學習材料的方法(resource-based approaches);第二種是基于教育技術 的方法(technology-based approaches);第三種是基于學習者的方法(learner-based approaches) ;第四種是 基于課堂的 方法 (classroom-based approaches) ; 第五種是基 于課程的方 法 (curriculum-based approaches);第六種是基于教師的方法(teacher-based approaches)。他同時 指出,到目前為止,許多與學習者自主性有關的研究大多基于反思和推理,很少有基于對數 據的系統分析的研究。因此,基于數據的行動研究是以后研究的重點。 國內學者對“學習者自主性”的討論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徐錦芬等,2004),所 有學者都肯定了培養“學習者自主性”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意義,并從不同角度探討了自主學 習能力的培養途徑。目前,國內對“學習者自主性”的研究主要介紹國外的有關理論知識,只 有一些研究者如:王篤勤(2002)、徐錦芬等(2004)開始探討一些教學模式,并進行實證研 究。何曉東(2004)認為,今后關于外語“學習者自主性”(LA)的研究應過渡到以實證研 究為主,同時,應緊密結合國內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開展研究、討論。綜觀國內外學者的研 究成果發現,對如何促進“學習者自主性”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大綱和課程設置、課堂教學 、外語學習環境、專門的策略培訓、自主學習中心、多媒體輔助教學、遠程教學等。 許多研究表明,“學習者自主性”與學習策略密切相關。“問題解決”是學習策略的一種形 式,是近年來國際教育界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問題解決”要求教師為學生 創造具體環境,啟發和激發學生獨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證性問題,形成多向思維的意識,尋找 在不同的條件下的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探索可能出現的多種答案。因此,“問題解決”是培 養和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 那么,學生在課堂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呢?任課教師如何發現這些問題 并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呢?本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探索學生英語學 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目的是促進外語學生的“學習者自主性”,最終的 目的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 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 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行動研究法產生以來,人們除 了公認行動研究法是一種擴展的螺旋式結構外,對于實施的具體步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本人主要采用六步驟模式。六步驟模式具體步驟為:預診——收集資料初步研究——擬定 總體計劃——制定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1、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并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2、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 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占有資料,參與研究 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 3、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 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4、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 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5、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 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 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 6、總結評價: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 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 釋和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六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征: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 設想、計劃,都處于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 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三是在整個研究過 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于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背景 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6級英語教育專業三個班級共91名學生,課程為《綜合英語 課》,行動環境為實際課堂教學,使用的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綜合英語教程》第 一、二冊。執行者為本人。項目時間: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
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整體能力較強項 學生在以下幾方面較強(接近或超過4分):任務評價、歸因、輸入輸出、分析推理等、自 我信念、動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 (2)整體能力較弱項 從問卷調查的數據來看,學生在以下幾方面有待加強(低于3分):冒險,自主意識,提問 ,自我監察,自我評價,加強,合作。 (3)課堂觀察和訪問結果 為了探索以上問卷調查初步發現的自主能力差異的原因,我們進行了課堂觀察和訪問 ,結果發現,社會、文化心理、語言能力、教學管理等因素會影響自主學習能力。 (4)確認問題: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社會、文化心理、語言 能力、教學管理、語言學習材料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策略沒有得到全面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