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提高高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策略分析
李慧
【摘 要】:閱讀是學習英語最需要的技能之一,也是學生使用英語的重要方面。但高職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就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議,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擴大學生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等方面作出闡述。
【關鍵詞】:高職學生;閱讀能力;閱讀策略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職業教育《大綱》特別強調的部分,同時也是學生不容易掌握的一項內容。在為檢測學生是否達到《基本要求》而設置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試卷中,測試閱讀能力的題目占總分值的35%,閱讀能力是決定學生考試是否合格的關鍵。全國高職學校畢業生英語應用能力使用情況調查顯示,工作中最需要的英語語言能力就是閱讀能力。
目前,在職業學院教學中,不少教師仍然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語法、詞匯為內容進行課文閱讀,忽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針對以上問題的存在,筆者認為應在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提高閱讀能力
讀是讀者對書面信息進行認知構建的心理語言過程,是獲取語言信息的主要途徑。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同時閱讀過程中信息的傳遞方式也是雙向的,在閱讀過程中,詞匯的、句法的、語義的知識及背景或圖式知識都在發揮作用,并制約我們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有較強的預測能力、認知能力和語篇分析判斷能力。學生必須學到一些閱讀策略、技巧和閱讀模式的基本知識。并可以利用預測、聯想、類推和運用語言規則猜出文章的意思,從而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
二、改進不良的閱讀習慣養成閱讀好習慣
(一)養成泛讀的習慣,解決閱讀理解教學大環境
著名的英語語言學家L.G.Alexander認為"Nothing should be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有讀才有寫”一語點出了讀的重要。閱讀能力只有通過循序漸進的專門訓練才能獲得,也就是說,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重視泛讀。當然單靠課本提供的閱讀材料是遠遠不足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這就需要學習者本人課外多花時間大量閱讀課外英語讀物,積極主動的投人到閱讀當中,并持之以恒。為提高學生的興趣,在英語閱讀中,閱讀材料在題材上盡可能的涉及到各個方面,例如,傳說、人物、社會、史地、一般科技等;在文章的體裁上,應避免單一化,選用敘述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等。要提高閱讀效率就要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
要克服逐字閱讀的習慣,也不能拘泥于個別詞、短語、句子的理解,要訓練“掃視”意群,短語,句子甚至段落的能力,從整體上理解閱讀內容。同時,還要避免指讀、頓讀、出聲讀、回讀等不良習慣,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閱讀時的不良習慣要注意克服,如頭部下意識地左右擺動、玩弄鋼筆、尺子、鑰匙等小物件,不時地發出響聲等。 (二)要以“語篇”為中心,從整體上把握閱讀內容
詞匯、語法知識的掌握是英語閱讀理解的先決條件,詞句理解則是閱讀理解的基礎。學生的閱讀理解的提高與否關鍵要讓學生學會對語篇的分析技巧。閱讀不僅是一個解碼的過程,它還是一個運用經驗的圖式來完成語義領悟的過程,因而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目標之一。語篇理解包含文章整體理解和文章深層理解。有關研究顯示,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閱讀材料中語篇結構的認識和理解能力與他們的快速閱讀水平成正比。對語篇結構的認識和理解能力越強,其快速閱讀水平也就越高。同時要注意把握語篇的體裁,首先應從文章整體出發,通過閱讀文章和段落開始或結尾的主題句,迅速判斷出文章的體裁,把這類體裁文章共有的基本要素作為文章內容的閱讀重點。
三、為了提高閱讀能力,英語閱讀教學的理念也應該“以人為本”
把學習者個人看作是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的主動、自主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要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英語教學的實踐表明,學生閱讀理解上的很多問題并不在于語言知識本身,而在于他們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大量的語言試驗說明,英語閱讀的障礙不僅僅存在于詞匯和語法方面,語言所承載的背景知識和文化信息也是閱讀理解的主要障礙之一。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與文化密切聯系。學生對于所閱讀的文章的內容及結構具有的背景知識越多,閱讀理解成功率
就越高。因此,在閱讀前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或為學生創造激活他們原有的背景知識的條件,在閱讀過程中這些背景知識往往能發揮比語言能力更大的作用。
四、結束語
總之,閱讀可以說是一個人的語言知識、背景知識和其他專業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是根據已有的語言材料、文化知識和邏輯推斷進行反復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創造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克服閱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同時要加強一些策略的學習,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