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革淺談
倪彩彩
【摘 要】:《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要提高學生閱讀英語的能力,需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一定數量的讀物。”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對英語的獨立閱讀能力和應用能力。進行閱讀理解的訓練,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 教學
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對英語的獨立閱讀能力和應用能力。素質教育重視應用能力的培養,系統地進行不同類型的閱讀理解的訓練,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教材中閱讀課文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話題廣、課時緊的特點,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新教材的教學要求,那么如何改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呢? 以下是本人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很多學生認為整節課做閱讀理解會比較枯燥,所以復習階段,每課時我都會抽出1O分鐘進行限時閱讀訓練,每次一篇并當堂評講,其余時間用來學習別的內容。
選用難度適中的閱讀文章,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迅速讀完全文,并完成閱讀理解題。然后檢查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準確率,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講評。這種限時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緊迫感,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講評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問題,教師不應該包講到底,而應該讓學生有更多表達自己看法的空間。有些老師認為學生的看法不夠全面,或者不夠成熟,所以自己就盡量多講,一點細節都不放過。殊不知學生在這種不用自己思考只要一味聽講的環境下最容易走神,課堂效率反而不高。評講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自己找到問題所在。評講完題目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指定某個重要段落,讓他們自己研究主要語言點,鼓勵他們提問和討論,把泛讀和精讀融合到一起,然后再結合段落里的語言點,進行知識點的復習與鞏固,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文章里一些優美的或者常見實用的句子,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劃出來,為他們的作文做好充分的儲備。
語言的學習是快樂的,教師教學應致力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自愿地學習,才能取得真正的學習效果。
二、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
許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帶有一些不良習慣,例如有的學生在閱讀時愛出聲,有的則愛邊讀邊查詞典,一詞一句的分析,還有的學生每次只能夠看到一個單詞,不能夠整句整句地閱讀。這些不良習慣不僅影響閱讀速度,也不利于把握句子、段落和全文的含義,教師應通過訓練,幫助學生逐步改掉這些不良習慣,提高學生在單位時間早捕捉更多語言信息的能力。
1)教育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求學生平時多進行朗讀,背誦精彩的段落和文章,記憶常用的句子和句型;按時完成閱讀任務,做好課前預習,課后鞏固復習;正確使用工具書;多進行課外閱讀,做好閱讀理解練習,養成勤動腦的習慣。除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外,還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不停地指導和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閱讀并不儀僅是讓學生獲取知識,還要讓其明了獲得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師在上閱讀課時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如用英語解釋英語就會漸漸使學生學會用英語理解句子、課文等。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傳授給學生些閱讀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瀏覽全文掌握大意,如何聯系上下文找主題句,如何找準關鍵詞,如何利用上下文推測詞義等。
2)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語言與文化有密切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環境、傳統習慣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反映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許多地方存在差異。中國人與英美人在文化上,即在風俗習慣、價值取向、社會規范、思維方式等方面有諸多差異。一位語言學家說,每個詞都曾經是一首詩、一幅畫、一個比喻或一個象征。好多英語詞匯的背后都有厚厚的文化積淀,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充分了解對方的文化“底細”。這文化“底細”就在對方的歷史沿革、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寓言和神話中。如果只了解所學語言的詞匯、語法、篇章結構,而不知道這種語言的社會文化內涵及其文化背景知識,則無法理解這種語言所表達的某些真正意義,就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錯誤,就會對跨文化的交流造成困難。
3)背景知識介紹法。初中英語新教材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反映了英語國家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名人傳記、新聞出版、體態語言、戲劇、文學、音樂、衛生、禁煙、自然災害、環境保護、航天技術、殘疾人事業、集郵愛好、體育運動、計算機、食物、文物、貨幣、國際大型會議、婦女、兒章、黑人等問題。題材的, 泛性延展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利用背景知識介紹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所閱讀文章的大意,而且在教學內容中滲透了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提高文化素養。教材中的選材體現了時代性、思想性、知識性,背景知識的介紹加深學生對材料的領悟,從而有益于啟迪他們去正確地認識世界,激發他們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好英語閱讀的前提
教學質量不佳,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語言要純正、簡潔、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為了淡化傳統教學留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能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等,從而活躍氣氛,激發了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有一則諺語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因為和藹可親的教師釋放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所以同學們都積極參與,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了知識。
總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引起師生共鳴、學法和教法的共振、知識和能力的統一,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