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互動模式的構思
未知
【摘要】交際英語教學理論的核心就在于交際能力培養必需具備互動這個性質。課堂教學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因而,課堂教學就應該是互動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因此,倡導互動教學是改變高中現狀的重要手段之一。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高中英語教學互動模式 一、引言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互動式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機械操練變成了靈活應用的過程,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課后學生的學習注入了動力,從而對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全面提高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學的互動性體現了教學雙方互通信息共同發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學的最終目標,有利于培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以適應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 二、互動教學模式的概念 互動教學模式的直接理論依據是交際教學法。它強調語言的多種用途和學習外語的多種目的,強調教學應以人為本,課堂組織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意念和思想。Richards指出:“語言的互動是一種合作的活動,它包括:建立一個由發送器、接受器和語境三者構成的三角關系。”可見,互動不只是傳遞信息的過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過程。真正的互動其信息走向應該是多維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等。互動教學模式不僅具有反饋和雙向互動的特點,學生甚至可能直接獲取老師沒有講授的外部信息。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互動模式的意義 (一)英語互動教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其創造性思維 學生的主體性,即主動性、自主性、獨立性。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學生的學習是建立在客體上,所以學生的學習帶有很大的被動性和依賴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制約。互動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摒棄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在自主與合作中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討論中形成知識、方法及結論,在交流中產生情感共鳴,在運用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在討論中師生之間得以相互啟發,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圍,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的心理得以放松、自由、愉悅,為思維發散打下基礎。 (二)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提高了其整體素質 互動,是英語教學的一種理念,一種指導思想。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個性發展落實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獲得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主要在課堂,采用多種協作方式,優化師生交往,促進學生發展。因此,互動教學的運用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互動教學中教學相長,學與導和諧發展 學生的個性、能力、知識結構各異,他們往往通過他們自己的教學思維、教學方法、教學風格組織教學。因此,走下講臺的教師從學生身上會學到許多新穎的教法,能從中得到啟示,獲得靈感,這對今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不無裨益。在互動課堂中,教師也與學生共同探討某些問題,從而使自己也不斷進步,使課堂更多地變成師生共同進行探討知識的場所。 四、高中英語教學中互動模式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英語教學互動模式的環境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的中介作用是借助語言實現的,因此英語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創設英語語言環境。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也認為理想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能使學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語的環境之中,進行有意義的交際。在教學操作中,堅持用目的語組織教學可使外語教學在課堂這個小環境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它將外語教學系統中的主體(學生)、客體(目的語)和環境三要素聯系起來。學生不斷地接受一些新的語言材料,并主動地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有選擇地知覺這些外在信息,建構最新信息(材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