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料庫驅動的英語詞匯學習模式研究
未知
摘 要:語料庫驅動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語言學習模式,其最大特點是調動了學習者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新型學習模式將對我國英語詞匯自主學習和語言錯誤分析等方面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語料庫;詞匯;學習模式
一、語料庫與語料庫驅動 語料庫是按照一定的語言原則,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現的連續的語言,運用文本或話語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電子文本庫。從其本質上來說,語料庫實際上是通過對自然語言運用的隨機抽樣,以一定大小的語言樣本來代表某一研究中所確定的語言運用總體的語料存諸系統。它以其容量大、語料真實、檢索快捷準確等獨特的優勢在語言教育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語料庫驅動下的外語自主學習模式是指通過語料庫和語料庫索引工具提供的語境共現、語料庫的文本展現和網絡互動的有機結合,而為外語學習者提供的自下而上(bottomup)的語言學習環境,從而促進學習者對外語的自主和互動學習。適合學習者多樣化的語料庫的建立和其結合的網絡互動技術的應用,能改變單純依靠教材進行外語學習的被動局面,解決了語言學習材料的真實性和多元化問題,適應立體化、網絡化、個性化外語教學和學習的實際需要,使外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的方向發展。 二、語料庫驅動學習的主要特征 第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要的過程特征。目前,在位于主流地位的外語教學模式中,教師依然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角,具有不容置疑的權威性;教師控制著教學安排、課堂組織、教學內容以及有關活動。語料庫驅動學習與這種教學模式則不同,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其個性特點。它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管理”、“自我監察”和“自我評估”,將對學生的其他因素,如學習目的、動力、方式、需求、情感等等,產生積極的影響,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終達到促進學習的目的。語料庫驅動學習環境下,教師的作用也極為重要:他們是過程的“組織者、協商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自學”,自主學習要求學生間加強相互的合作,共同探索和發現語言規則和使用特征。 第二,以真實語言為主要語言輸入。由于種種因素所致,目前的外語教學仍然以教師的語言輸出和教材作為學生的主要語言信息來源,學生接觸的真實語言有限。而語料庫數據驅動學習則可較好地解決這樣的問題。它提供給學生的語言數據都來源于真實的交際活動,為一定的交際目的而用,具有具體的交際語境;語言材料屬于自然語言,而非為了教學目的而自造。它提供給學習者海量的語言使用數據:無論是經常使用的詞語索引、擴展語境,還是完整的文本,其供應量都極其巨大,絕非任何傳統教學方法可比的。由于能夠激活學生有關真實世界、話語甚至語言系統的相關知識,進而建構深入學習的環境,語料庫的應用以大量的語言事實揭示語言使用概率等一系列特征,開辟了外語教學的新天地。 第三,強調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語言知識的習得不是一個從教師到學生的簡單過程,而是一個由學生自己發現和探索的過程。學生積極地參與語言知識的建構、處理、改造和試驗,從而使知識更加有意義、更加體系化和長久。語料庫驅動學習外語提供給學生大量真實的語言數據,引導學生自己監察學習過程,根據需求去經歷、探索、發現語言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語言知識會更地道,印象更深,體系性更強,儲存更持久。 第四,主張采用自下而上、歸納式的學習方式。目前的外語教學由于缺乏足夠的語言材料和應有的語言分析知識,學生對語法規則的理解不夠深入,靠死記硬背、強化記憶的較多,使用時則生搬硬套。我們發現,語料庫呈現的語言事實,與語法書或詞典的描述和解釋有不少沖突。而這些語言事實需要我們認識,語言規則需要我們歸納和抽象。在這種數據驅動的自下而上、歸納式的學習方式中,學生首先接觸到的不是規定性的語法規則,而是大量的真實語言數據,經過觀察,從中歸納出語法規則。 三、語料庫發展的現狀及其在詞匯學習中運用的可行性 目前國際上影響較大且可用于詞匯學習方面的語料庫有:英國國家語料庫(Brifish National Corpus),布朗語料庫(Brown Corpus)等。我國的英語語料庫主要有: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上海交通大學楊惠中教授為首建成的JDEST語料庫,旨在為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提供通用詞匯以及技術詞匯的應用信息。該庫通過對個別文本詞匯分布頻率比較,識別出技術詞匯和準技術詞匯。其基本原理是,如果某些詞匯在某一文本中分布頻率較高而在總庫中分布較低,通過比較,該部分詞匯就可能是技術詞匯。語料庫的建成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詞表的確定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據,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華南師大組建的中學英語教育語料庫等。這些語料庫都可以作為我們詞匯教學時現成的語料資源,為詞匯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