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劉晶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主體學生英語教學
論文摘要:確立“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建立多方位、多角度的評價體系,以優化教學環節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培養高職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具有一定的意義。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是指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前提,以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條件,以教師激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為特征的新型教學觀和教學形式。主體化教學模式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實現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評價和對學習行為的自我調節,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能夠運用外語這一交際工具進行交際活動,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把外語作為一種工具來教,注意讓學生在外語的聽說讀寫譯等交際實踐活動中發揮學習者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確立“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需要不斷在新的水平上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應該改變課堂管理方式,給學生以更大的自主活動空間,讓學生互動進行語言交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注意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要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盡可能地提供學習空間,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獲得滿足感與成功感。作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師生的主觀心理因素和客觀環境因素創設各種情境(自然情境、活動情境、問題情境等),促進新舊知識交替,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和探索欲望,給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空間。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充分尊重學生,有利于學生不斷地調整,改造自身的知識結構,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增強自我責任感,提高學習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建立多方位,多角度的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成績測試往往被作為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唯一標準。學生一次期末考試常常可以決定學生的“命運”。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既不客觀,又過于絕對化,如果運用不當,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積極性,主動性的培養造成傷害。而在主體化英語教學模式中,注重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知識性測試和智能性測試相結合,總結性測試和過程性測試相結合,總的概括為外部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兩種。
外部評價是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包括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信心,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等的評價。在教學活動中,對于來自學生的反饋的信息,教師應注意評介的指導性,啟迪性和激勵性,教學評價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認知水平確定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其次是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解剖自己,認清自己的特點、能力、興趣、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策略,檢查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形成自我調控,自我管理,自我修正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引起了教育的極大變革。計算機輔助教學CAI(computer Aidedinstruction)是計算機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其中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learning)的發展更令人注目,并且已成為外語學習上的新模式。在我國的許多高職院校,過去的學習語言的語音室(sound lab)已由現在的多媒體計算機教室(multi-computer lab)所代替。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革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讓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走進英語課堂,是英語教師普遍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首先,多媒體應用于英語學習可以創造一個多通道和交互性強的適宜學習環境。多媒體在信息呈現形式和內容上較一般的文本方式有很大的進步,它把文本、圖形、視頻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結合在一起,給學習者提供了多感覺通道、多表征形式的語言刺激。不僅如此,多媒體技術還可改變英語學習的單向灌輸的現象,在提供大量多通道語言輸入的同時,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輸出、交流的機會,并可以進一步地進行及時反饋。在多媒體技術支持下建立的多通道與交互式語言學習環境將有效地整合視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語言資源,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鮮活、自然的語言素材,為有效的英語學習創設適應的語言環境。
其次,多媒體應用于英語教學將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相對被動的地位。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普及為英語課堂情景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去領悟語言,操練語言,運用語言。因而,利用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學生可以自主地決定個體的學習進程,可以自由地選擇各自的學習策略。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濃厚的學習興趣與主動參與,形成了學生優化的內部心理過程,減少了學生對教師的直接依賴,使教師由過去的語言素材提供者變為語言環境和資源的組織者、語言學習的激勵者。從而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一種主動意識,讓學生掌握主動運用多媒體技術迅速有效地從網絡探索信息,選擇信息,管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達到主體化英語教學模式的要求。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的普及和發展,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而要想使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有質的提高,從根本上來說,就要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充分調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而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正是這樣的一次有益嘗試,它對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1]蔣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孟凡麗.國外多元文化課程開發模式的演進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3,(2):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