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英語學習興趣教學初探
曹娟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愿、高興的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改變傳統教學滿堂灌輸的教學方式。然而學習是艱苦而漫長的過程,基于此,我立足于教學內容,創設了一些能激趣、導趣的活動形式,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巧設情境,課堂營造輕松愉快的語言氛圍
英語教學要注意結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創設適宜的英語環境,通過聽、說、唱、讀、看、寫、畫的操練,以及游戲、比賽、表演等活動的開展,來引起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就要做到充分研究教材,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增加趣味性。在呈現教學材料前,教師要設法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接近學生生活且新穎有趣的情境,再由此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境中。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可以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 同時,要合理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資源,讓所要呈現的情境更加直觀、生動。教育家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深入創造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庇⒄Z的交際性決定了英語教學中必須更多地給學生提供接觸英語和運用英語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創設英語情境使“死知識”變成“活語言”,滿足了學生的心理要求,使學生學習充滿激情,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但是,凡事皆有度,趣味活動也不是萬能的,如果我們把握不好時機和深度,那么有時反而會使教學步入誤區。
二、 合理評價學生,始終堅持激勵性原則
小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立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而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確地評價和激勵學生,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保持有著很大的作用。只有始終堅持激勵性原則,才能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進而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肯定他們,盡可能不批評他們,即使是較大的錯誤,也要以婉轉的方式告訴他們。要鼓勵學生勇于開口、積極實踐,只要他們表示的意思教師能明白,就給予肯定和贊揚。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成績自然會逐步提高。
三、 注重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币虼耍n堂教學外,教師應拿出一定的精力,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老師講、學生做筆記和機械訓練的形式,一堂課的內容要讓學生學得活、記得牢,還需教師根據教材進行設計,對學生進行研究,課內外相結合,使英語語言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同學設置不同類型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至此我又想起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到在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提高效率。由于教師的素質不相同,教學對象不同,使用的教材也不同,因而進行趣味教學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有不斷在前進中摸索、在總結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