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教師策劃下的大學英語聽力自主學習方法研究
張艷萍
論文摘要:英語聽力是日常英語交際中一項基本的語言技能,聽力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分析了英語課堂聽力教學的現狀和問題,提出大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半自主式聽力教學模式,探索教師指導、小組合作、課內外融合的聽力教學改革思路。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聽力教學改革;半自主式學習;教學模式
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英語教學的目標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能力”;[1]聽力也是日常交流中一項基本的語言技能,對“開展語言學習及促進其他語言技
能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2]現階段聽力研究多集中在焦慮對聽力的影響;網絡平臺
在英語自主聽力學習中的作用,課堂聽力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不多。本文分析英語課堂聽力教學中的現狀和問題,探索教師指導、小組合作、課內外融合的半自主式聽力教學改革模式。
一、傳統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
課堂聽力主要由教師“一遍又一遍地放音,學生一個又一個地去完成練習,最后給出答案,糾正錯誤”,教材和教學方法的單一容易使學生產生焦慮、緊張和畏懼的心理,“在聽力訓練中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課堂聽力教學主要依托播放錄音機,缺少視覺感受對聽力效果的提高,教學設備利用效率低。“視覺支持被認為是有助于聽力理解的又一手段”。聽力課時數一般是理論課時數的三分之一,課時數不足難以保證聽力策略的訓練和聽力水平的提高。大學生被動學習普遍,不善安排時間自主學習,教師缺少介入,學習效率低下。“學生缺乏主體學習意識,每周花在英語聽力上的時間相當少,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外語學習意識”。
二、半自主學習模式的理論依據
(一)自主學習理論
自主學習的理想模式是學習者完全依靠自己進行學習,但大量實踐證明,自主學習只能是“自主性地相互依存,學習者必須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及時得到教師的指點,同伴的幫助,才能真正地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調控,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針對大學生自我監督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薄弱的特點,采取教師策劃下的聽力自主學習能更好促進學習的進步。
(二)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信息加工和構建的過程,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的前提下主動認知新知識,達到新知識的構建。[7]它鼓勵學習者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認知能力,使新知識不斷得到攀升。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聽力學習“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信息解碼過程,而是一種解碼過程與建構主義過程的結合”。
(三)元認知理論
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福拉維爾提出,“元認知就是指認知主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知,包含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評價和調節”。包括三個具體內容:認知主體的知識,認知任務的知識和認知策略的知識。元認知策略是有效完成聽力任務而采取的方法,“元認知策略對于聽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潛在的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在聽力學習中進行自我調整和自我規范”。
三、聽力認知過程的一般原理
聽力認知過程是一個信息的接受、處理和輸出的過程,“從接受外部輸入言語信息的言語感覺,經過分析綜合達到對語言的理解”。圖式理論把大腦中已有的知識稱為圖式,理解就是新信息和大腦中的圖式相互作用后的產物。輸入假設理論把現有的第二語言水平定為“i”,把學習者將要達到的更高一級的語言水平定為“1”,“i”和“1”之間的差距是學習者學習的動力。聽力理解兩種模式分別從字、詞、句、段到材料的“自下而上”理解和從假設和推斷到材料的“自上而下”的預理解。聽者要善于同時運用兩種理解模式,“如果圖式與預測不相吻合,水平高的學習者更能使用自上而下的聽力模式”。
四、教師指導下的自主聽力教學探索
教學實踐證明,聽力教學要探索課堂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思路,在教師的策劃、指導和學生的合作學習下,加強聽力策略的訓練,提高聽力能力。
(一)選定小組長
組成以寢室為單位的學習小組,選定英語基礎扎實,工作態度認真和工作能力強的學生為小組長組織同學進行聽力自主學習。在開學初,對學生進行口語測驗,在此基礎上,挑選若干個英語水平尤其是語音水平比較好的學生作為聽力活動的負責人輔助教師開展自主聽力學習。 (二)加強相關語言學習
聽者要具備足夠量的基本語言技能才能使接收的信息更好地與圖式結合,順利完成對新知識的建構。教師要求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和監督下制定計劃朗讀詞匯和文章,背誦單詞和短語,進行閱讀和說的訓練,為聽力活動做鋪墊。
(三)開展寢室合作學習
1、制定計劃
教師把聽力材料交給小組長,材料有文章、歌曲、辯論;文體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內容有時事、文化和社會熱點。室員在小組長帶領下制定一學期聽力計劃,根據自我認知水平挑選材料,安排時間,完成前期規劃。
2、聽前討論
在聽力活動前,聽者根據材料提供的線索,(如圖片,標題,問題)猜測文章的題材,主題大意,問題的關注點,需要特別記憶的重要細節,辨別容易混淆的語音和詞匯。預測不僅能激活封存在記憶庫里的與聽力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還能啟發學生有目的地聆聽,并記下重要的信息。
3、聽中理解
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邊聽邊思考邊糾正預測并進行概括,找出中心句和關鍵詞,交替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理解模式,通過標準答案,對照原文,使材料中每個點都清晰明白。自主聽力是聽力的回放活動的最好時間,寢室的集中聽力學習是提高聽力元認知能力的主要途徑。
4、聽力評價
學生在聽力后對元認知策略的運用作自我評價,建立聽力檔案,記錄聽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改進。通過建立檔案,學生總結一段時間聽力的效果,總結聽力經驗。教師定期檢查聽力檔案理解情況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建立發展聽力元認知策略意識和習慣。
(四)改變課堂聽力教學模式
課堂聽力教學應側重解答自主聽力中的問題和如何有效進行聽力策略運用,分享成功經驗和分析失敗的原因,鼓勵學生加強語言技能的發展和聽力策略的靈活運用。
(五)建立輕松的課堂聽力氛圍
教師在課堂聽力教學中努力創設輕松的氛圍,聽力材料選擇要遵循“輸入假設”的原理,提供適合學生英語水平的輕松愉快和熟悉的材料,如笑話,幽默,英語歌曲。創設復述、填空、問答、對話、小品表演等教學模式。交替適用錄音機多媒體等語音設備。課堂教學目標從找到答案到教學生如何找到答案的思路轉變。
五、結束語
聽力策略的研究為聽力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途經,聽力策略的實施和運用則是聽力水平提高的保證。開展自主學習是大學生應有的學習態度,但缺少教師有力的支持可能使自主學習流于形式,起不到最佳效果。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只有在教師策劃下的半自主式學習和課堂提煉兩者相結合的基礎上才能彌補各自的不足。教師要利用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時機努力進行英語聽力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強化聽力的策略教學與實踐訓練,構建聽力教學新模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