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聽力“熱身”實證分析及建議
鄭小燕
摘 要:聽前熱身活動可為聽力理解提供背景知識、內容預期和積極的心理建設.實驗證明,熱身對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聽力理解都有明顯正面影響。合理設計聽前熱身有助于聽力教學水平提高。
關鍵詞:背景知識;圖式;預期;心理狀態
聽前熱身有助于聽力理解已經是教育界的共識,但它的影響究竟多大,原因何在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將通過實證研究來探討這一問題,并提出建議。
一、理論背景
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相關心理語言學理論知識,本文將聽前熱身的作用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1、背景知識或圖式(schema)的激活和補充。背景知識又被稱為圖式。圖式是指每個人過去獲得的知識在頭腦中呈網絡狀的儲存的方式。圖式中每個成分構成一個空檔,當圖式的空檔被學習者所接受的具體信息填充,圖式便實現了。[1][2]圖式包括語言圖式,即已掌握的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還包括內容圖式,即日常生活常識。[3]大腦在吸收、理解輸入信息時, 需將輸入信息與圖式聯系起來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處理的系列過程。[4][5]圖式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方面。1)篩選輸入信息。在信息的獲取過程中,話題內容與聽者已有的圖式融合印證,構成新的更具體的圖式,而多余的信息將被篩減,以便減輕大腦記憶負擔,更有條理地記憶信息。2)補充和重組信息。當某些具體內容回憶不起來時,或某些地方未聽懂時,可以利用相關的圖式對這些信息進行合理地補充和重建。3)為內容的解釋提供參照。面對各種可能存在歧義或言外之意,可利用已有圖式來幫助確立和選擇意義。[6]因此,已有圖式的豐富程度,所需新圖式是否得到補充,以及圖式是否被激活是聽力理解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2、聽力預測。聽力應理解是聽者積極主動地對目標語進行接收(語言階段)、理解(理解階段)、篩選有用信息并存入長期記憶(總體認知階段)的過程。[7]由于短期記憶容量有限、時間極短,只有經過篩選的信息能最終到達長期記憶,其它信息則被遺忘。[8]篩選信息是很關鍵的一步。要做好這一步聽者首先應有明確的注意方向,才能敏感地抓住關鍵信息并存入長期記憶。[7]當教師通過各種方式激活圖式時,學生通過聯想預測,可以對聽力材料作出預測,在聽的過程中,不斷把接收的信息和預測相對照,對關鍵信息及時反應,篩選,整理,記憶。
3、心理建設。聽是一個時間緊張、不可停頓反復的過程,焦慮是聽力過程中一個常見的心理問題。Horwitz認為焦慮對語言學習的諸多方面,尤其是聽說有突出影響。[9]盡管焦慮可分為促進型和妨礙型,聽力過程中的焦慮一般為妨礙型。Arnold和Brown認為學生會因焦慮而緊張,過分的擔心可能耗費學生本來可以用于記憶和思考的精力。[10]于是可能出現越聽越聽不懂,越聽不懂越焦慮的情況,產生強烈的挫折感,不愉快的經歷會影響下次聽力過程,反復劣性刺激后,容易對聽產生恐懼厭煩心理。在聽前熱身階段,激活和補充背景知識,預測聽力內容有助于學生建立成功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實驗方法
1、從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中抽取60人,其中20人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且上期期末考試成績在80-100分之間,標為好;20人通過四級考試,且上期期末成績在60-80之間,標為中;剩余20人未通過四級考試,且上期期末成績在40-60分之間,標為差。將這些學生分為兩組,每組有好、中、差學生各10名。
2、選取《大學英語聽說教程》(全新版)三冊11單元partB為實驗材料,這篇材料談論了英國電影院面臨的困難及其對爆米花等零食銷售的依賴。根據這篇文章設計三種題型:選擇題(10分)、單詞填空題(10分)、簡答題(10分)。
3、A組學生預習了生詞后直接聽錄音,然后做題。B組學生預習了單詞后,教師提問討論:1)最近有什么大片上映?(學生舉例);2)會去電影院看嗎?(學生:多數不會);3)討論為什么不去電影院看?(學生:貴,可以在家看);4)看電影喜歡吃什么零食?(學生:爆米花等);5)爆米花售價?(學生舉例)。教師在討論中介紹材料涉及的重難點概念/單詞/表達方式,并引導學生練習使用。討論結束,聽錄音,然后做題。
三、實驗結果及分析
無論在整體得分上,好、中、差三類學生分別得分上,還是三種題型分別得分上,A組學生均低于B組。具體數據如下表。
實驗表明,無論原來英語水平的高低,也無論題型的變化,聽前熱身與否都明顯影響到聽力理解的效果。實驗結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實驗先激活了學生已有的有關電影、電影院和零食等的圖式,再穿插補充新的圖式,幫助學生順利過渡。圖式儲存于長期記憶中[11],貯存在長期記憶里的信息處于非活動狀態,取出這些信息需要一個激活過程,只有被激活才能被人們檢索并應用。激活需要時間,激活長期記憶要比激活短期記憶花更多時間。因此聽力中的輸人信息要想與“沉睡”在長期記憶中的圖式匹配, 就必須先將其喚醒,轉入短期記憶。[8]圖式被激活后,能夠幫助預測內容,篩選信息,重建遺忘或未聽懂的環節,確定選擇特定語境下話語的涵義。
良好的心理狀態對聽力理解可以起到積極作用。情緒緊張,對將聽的內容缺乏自信,就會影響到記憶效果, 抑制聽力理解。實驗以學生日常生活為出發點,進行了啟發性提問和討論,不僅讓學生能夠對聽力材料的內容產生合理預期,增加自信,同時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還加強了情感交流,培養了輕松愉快的氣氛,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和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激發聽的欲望。
四、建議
聽前熱身可以提高外語聽力教學質量。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來進行聽前熱身。
1、提問。教師可以就學生比較了解的某一現象提問,也可以提供一些直觀有趣的材料,然后提問,如圖片,視頻等。問題應簡單易答,過于復雜可能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和挫折感,但同時,問題應具有啟發性,可以打開思路,提示學生聽的方向。
2、討論。提供學生了解且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開放自由的討論。學生可以盡情參與,互相感染,分享成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歸納結論,應給予積極反饋,應避免單一結論和負面評價。
3、針對學生欠缺的背景知識,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介紹,不要過于復雜,應盡量與學生進行互動,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熟悉這些新內容,避免因相關知識缺乏或生疏造成聽力理解上的困難。
4、重難點詞匯和表達。教師應將聽力材料中較難的關鍵詞匯,或需要掌握的表達形式介紹給學生。數量不宜過多,可以融合在提問、討論、和背景介紹中,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這些詞匯和表達形式構建內容大意,通過反復提及,引導學生使用,加深學生印象。
5、題目預習和預測。通過閱讀題目,引導學生預測材料內容、問題和關鍵信息,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
重視聽力熱身,有助于思考如何提供或激活背景知識,預測聽力內容,調節學生心理狀態,從而提高外語聽力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Bar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1-238.
[2]Cook,G.Discourse[M].Oxford:OUP,1989.69.
[3]周相利.圖式理論在聽力理解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2.
[4]黃子東.話題熟悉程度、語言水平和問題類型對EFL聽力理解的影響:一項基于圖示理論和關聯理論的實驗研究[J].現代外語,1995(4):18-43.
[5]劉紹龍.背景知識與聽力策略——圖式理論案例報告[J].現代外語,1996(2):42-45轉30.
[6]Singer,M.Psychology of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Sentence and Discourse Processes[M].Hillsdale,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1990.558-605.
[7]林挺.淺析英語聽力過程三段論[J].現代外語,1996(3):33-38.
[8]劉紹龍.外語聽力=聲學信號的被動接收嗎[J].現代外語,1994(3):37-40.
[9]Horwitz,E.K,M.B.Horwitz & J.Cope.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m Language Journal,1986,70(2):125-132.
[10]Arnold,J.& H.D.Brown.A Map of the Terrain[A].In J.Arnold(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UP,1999.1-24.
[11]Widdowson,H.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