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心+信心+耐心+方法——英語學習中的教與學
張曉英
現在大多數的小學在一年級就開設英語這門課了,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不單單是一種工具,而是成為了我們的第二語言。在小學期間是打基礎,是一個關鍵期。在我們學習英語這一過程中,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重要部分:老師教和學生學。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傳播者,教師應該把全面、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是一個基礎,是先決條件。首先,我就老師應該如何教這一問題說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點,就英語教學而言,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等的訓練,使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很好地掌握。
教材中的話題和內容都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語言情境真實、自然,語言本身鮮活、實用。因此,我認為英語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設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相互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這些條條框框看似簡單,但要做到可并非易事。作為一個好老師,我覺得應該充滿愛心。夏沔尊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比绻闶莻€充滿愛的老師,你的學生一定能感受到,他們是幸福的,他們會用他們的努力來回報你。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第二點我想說的是,信心,要給學生信心。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心,這樣學起來就事半功倍了。
很多學生缺乏自信心,上課不敢回答問題,課后也不敢提問他們不懂的內容,這樣下去,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比如說,上課請一些平時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起來回答,題目可以稍微簡單一點,并給他們鼓勵,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很多孩子是因為怕所以不敢,有了第一次的嘗試,以后他們就會有自信回答老師的問題了,長久下去,進步是顯而易見的。老師一句鼓勵的話可以讓孩子們高興半天呢!可見老師的鼓勵對他們的影響是很大的。
第三點,我認為是比較重要的一點,耐心,教師一定要有耐心。 耐心,大多數情況下是相對于對待差生或是問題學生而言的。這類學生往往問題很多,發生的事情也會相對比較多,他們其實很想跟老師溝通,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其實,要進行有效的溝通,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傾聽。孩子們對世界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可能是幼稚可笑的,可能是家長老師不可理喻的,甚至有可能就是錯的,但這不應成為我們拒絕傾聽的理由。恰恰相反,這時正是我們家長、老師發揮積極引導作用的時候,因為你的拒絕傾聽并不意味著他不再產生不合你意的想法,他們只是不對你說而已。因此不要去嘲笑他們的幼稚可笑,整個人類都經歷過這么一個階段;不要去挖苦他們思想的不可理喻,在不可理喻后面有孩子們可貴的探究精神;不要去打擊他們的錯誤,重要的是去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認識。簡單的拒絕、武斷的打斷、想當然的替代,最終導致的只能是失去孩子們的信任,還有失去勇氣、失去信心、失去探究。因此,耐心,在教學工作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第四點,教育中不光應該有愛心、信心和耐心,好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大量的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的閱讀。一談到閱讀,人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苦讀”。如果把這兩個字理解成讀書需要花功夫,倒也有理;但如果認為閱讀一定是很苦的,很少有歡樂,那就大錯特錯了。閱讀英語應當輕松愉快,要做到這一點,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首要的,也就是說,要選擇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啟發心智的材料。談到閱讀的方法,我主張一口氣讀下去,即便有個別單詞擋道,只要不影響整體內容的理解,就不必停下來查字典,因為那樣會打斷思路,影響閱讀的速度,甚至扼殺閱讀的興趣。不要以為讀完一本書沒有記下某個詞語或某個句子就是一無所得,閱讀的主要目的在于語言吸收上的“潛移默化”,在于獲得語感。閱讀需要“量”,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是難以學好英語的。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一句話,老師應把好的方法教給你的學生。教好英語和學好英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的觀點是,老師要做到:有愛心,讓學生充滿信心,對待學生要有耐心;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另外,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要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
1、王立非 現代外語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張正東 教學法雙語教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杭寶桐 英語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5、張紅玲 現代外語教學的發展趨勢和機輔外語教學.外語電化教學,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