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角度談科技英語中的隱喻翻譯方法
陶永鈞
摘要隱喻在科技英語中比較常見,翻譯中應注意考慮隱喻能否保全、喻體形象如何傳達、修辭格如何表現、如何保留喻義等。因此,對能夠通過隱喻概念域的對等映射在目的語中實現從意義到形式與原語對接的,可采用直譯方法;對不能把原語中的喻體直接轉移到目的語的,若能做到概念域在目的語中的歸化映射,可采用意譯方法;對原語隱喻中所含概念域在目的語中既不能對等映射又不能歸化映射的,只能采取譯喻義的辦法。
關鍵詞隱喻;認知;概念域;映射 一、隱喻的認知性 隱喻是指將兩種不同概念的事物通過含蓄、映射或婉轉的表達方式達到形象比喻的言語行為,是“人類將其某一領域的經驗用來說明或理解另一類領域的經驗的認知活動”。隱喻的認知理論認為,人的思維的基本特征就是隱喻的,而且“所有的語言都具有隱喻性”。隱喻“不只是存在于語言之中,它還存在于人們的思想和行動之中,存在于人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認知是形成隱喻的基礎。隱喻的精煉、新奇、間接和婉轉等特點均為增加語言的修辭效果提供了可能。在翻譯實踐中。隱喻的理解與應用是建立在原語作者與目的語讀者之間共享概念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對喻體有共同的認知,因為隱喻的本質就是用一種事物理解和體驗另一種事物。 現代隱喻學認為:隱喻不僅是語言現象。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工具,是人類生存和認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隱喻植根于語言、思維和文化中,它利用人們熟知的事物類比陌生的事物,以達到認識新事物的目的。理查茲在定義隱喻時提出:要決定某詞是否用作了隱喻,可以通過確定它是否提供了一個本體和一個喻體并共同作用,從而產生了一種包容性的意義。因此。隱喻的構成有3個要件:主體、喻體和喻義。主體指喻體所依附的對象,喻體指用于比喻形象主體的術語,喻義指主體與喻體之間所共有的相似之處。一般情況下,隱喻中的喻體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事物。隱喻的理解過程通常是將喻體的特征映射到本體上,以喻體與本體之間的相似性作為意義轉移的基礎。而喻義則是喻體的部分特征向本體轉移的結果。 二、科技英語中的隱喻翻譯 隱喻作為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它涉及語言文化、社會心理等。從表面上看,隱喻句體現的是語言的美感,其實更重要的是它充分體現了作者或說話者對事物的觀察能力、鑒賞水平、文化修養、生活閱歷等。在翻譯中能否處理好這個語言現象對于在譯文中忠實地、全面地再現原文的話語信息是個十分關鍵的問題。 從隱喻的認知特點來分析。翻譯就是將一種文化中的語言所表現的認知方式用目的語傳遞到另一種文化中去的過程。按照認知語言學的觀點,隱喻所表達的意義是有認知基礎的,是通過一個概念域向另一個概念域的結構映射的心理運作機制而產生的結果。現代科技的日益發展,一方面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超乎尋常的效率和樂趣,另一方面又對人類社會的語言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隱喻在科技英語的翻譯中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科技工作者借用熟知事物的功能、特征、形狀、性質、過程、狀態來映射陌生、新鮮的事物。從而對此事物產生更加清楚明晰的認識。處理好科技英語中的隱喻翻譯會使語言生動,增強論點的明確性及有效性。因此,翻譯科技英語中的隱喻主要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隱喻能否保全,喻體形象如何傳達,修辭格如何表現,喻義如何保留等。科技英語中的隱語翻譯基本可分為3種情況。 1.直譯 美國語言學家和翻譯理論家奈達指出:“所謂翻譯,是指從語義到語體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的信息。”王寧認為:“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總是不斷在目的語中尋找對等語來詮釋原語的意義。”由于人類具有共同的生理構造(感官和身體構造)和包括通感現象在內的相同心理基礎,不同民族面對相同的客觀世界所獲得的體驗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基于相同的感知。不同民族在認知客觀世界的過程中自然能夠產生類似的概念結構。著名語言學家沈家煊認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認知心理不僅古今相通,而且中外相通”。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人通過認知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以認知為前提的,語言是與概念結構一致的象征符號系統。基于對客觀世界相同的認知體現在不同民族語言中的共性,不在語言形式上而在于人的認知心理。 由于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體驗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必然會出現眾多概念域映射方式相同的隱喻表達形式,對這類隱喻的翻譯,譯者根據隱喻產生的心理運作機制,通過隱喻概念域的對等映射方式,可以使譯文讀者獲得與原文讀者相同的反應。在翻譯方法上一般可以采用直譯,即在譯文中保留原文的隱喻修辭手段、喻體形象和喻義。如可以將The image demon is chargedwith the task of convening stimuli received from thesensory systems——sight,hearing,touch,taste,smell intoimages譯為“從事影像處理的負責接收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這類感官刺激,并把它們轉換成影像”。句中的the image demon為“從事影像處理的”(大腦處理信息的一種認知模式)之意,譯者沒有改變原文的喻體。采用了原文中的隱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