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部分研究生就業難的心理原因探析

王麗芳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畢業生數量的增加,研究生的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客觀上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國就業體系不太完善,但研究生個人的主觀因素也對就業難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著重分析了造成部分研究生就業難的心理因素。 【關鍵詞】研究生;就業;心理因素 每年的五、六月份,都是畢業生們心理波動比較大的時期,一些同學已經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但仍有許多還處于選擇或尋覓階段。由于快臨近畢業了,所以許多尚未找工作的研究生們就很著急,心理上承受著很大壓力,變得焦躁不安、愛發脾氣,有的甚至嚴重影響了自己或他人的正常學習、生活。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大高校中都有體現,不論是重點院校還是一般院校。為什么曾經是“皇上的女兒不愁嫁”的研究生近年來也面臨如此嚴峻就業的形勢,而且還愈演愈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客觀原因,比如:我國就業體系不太完善、全球經濟不景氣、機械自動化導致人員需求量減少等原因之外,還有許多主觀上的因素在起作用,下面就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一下。 一、部分研究生就業時存在的心理誤區 (一) “一步到位”的擇業心理 在“跳槽”不足為奇的今天,一些研究生仍然認為找工作就要一步到位、寧缺勿濫,因為這是人生一件大事,甚至是“終身大事”,選擇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自己一生的發展。所以為了找到理想的職業,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結果往往會出現與自己的理想期望值相差甚遠的情況。這在那些不想再繼續深造的同學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他們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認為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就要服務終身,一旦穩定下來,就再也不挪窩了;如果找不到“好”工作,即使在家閑待著,也不愿違心就業。這類同學擇業心理一般比較保守,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近幾年人才流動制度改革的變化,沒看到新型的擇業觀已經在社會中漸漸形成,沒發現許多人才也是通過多次選擇,才找到適合自己施展才能的崗位。因此,最終導致自身資源的浪費。 (二) “高不成,低不就”心理 一些同學自我意識過高,認為自己是研究生,掌握了比大學生更多的知識和本領,工作也一定要比大學生們找的強,這樣才能心理平衡。另外,自己上研究生期間還花費了很多錢,這些比只上大學多出來的花銷,也應算在找工作時所要求的薪水范圍之內。由于這些原因,就導致他們對工作待遇的期望值比較高。找工作時職位低、薪水少的崗位,一般都不愿意接受,而那些自己喜歡的職位高、薪水多的崗位,往往不青睞自己,因此只好暫時待業。這種現象在一些名牌大學的研究生中尤為突出,他們基于自己的心理優勢和優越感,不愿意委身下嫁。如,北京某名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一些研究生表示,對于薪水的最低要求為5000元/月。理由是:本科畢業時,自己的同學都能拿到4000~5000元的工資。現在雖說IT型也不太景氣,但形勢再怎么不好,考慮到自己投入了三年的時間和精力,交納了一萬多元學費后,如果連當時本科畢業就業時的薪水水平都達不到,覺得很難接受[1]。因此,薪水低的單位一概不考慮。相對而言,一般院校的畢業生沒有這些優越感,甚至還有些自卑感,因此,在選擇工作中往往就更加務實,成功的機率反而較高。 (三) “喜大化”心理 研究生“喜大化”心理比本科生更普遍、更強烈,追求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往往喜歡流向經濟發達的地區,不管那個地區是否人才飽和。比如好多人喜歡往北京、上海、大連和其他一些沿海城市發展,寧愿做個打工仔,也不愿意去其它地方。如一位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說:“我根本沒有考慮過畢業后工作是否專業對口、薪水高低,只要能在這個城市留下來,有了北京戶口,我就心滿意足了。”而像西部或經濟不太發達甚至落后的地區就很少有人考慮。由此,便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落后的地區越招不到人才,越招不到人才就越落后。據統計,2001年教育部直屬院校畢業研究生在北京、上海、廣東就業者占42.47%,而流向中西部地區的畢業研究生明顯較少。根據浙江大學對2000~2002年畢業研究生就業的地區流向情況進行的統計表明,畢業后到杭州、上海、北京和深圳就業的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70%左右,如果再加上其它沿海城市,估計到沿海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就業的人數至少占畢業生總數的80%左右[2]。畢業生就業地域流向失衡使得研究生在沿海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的就業競爭異常激烈,就業難度也比其它地區更大。 還有許多同學擇業時認為公司或企業的規模越大越好,因此專選規模較大的一些企業,認為他們經營失利或倒閉的可能性小,自己失業的概率也小。其實,企業規模大小與企業經營的好壞是有一定的關系,但并不起決定作用。個體應當看到企業的管理水平、經營理念與綜合實力,同時也應看到企業與自己專業的關系。如果自己本來學的是采礦工藝專業,卻非要就業于大型制藥企業,恐怕施展才能的機會就會少一些,不如權衡企業多方面的因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客觀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阿平.部分高校研究生就業現狀調查[J].人才市場,2003. [2]林玲,黃爭舸.當前研究生就業影響因素剖析及對策初探[J].高等農業教育,2004,(6). [3]朱忠厚主編.大學生就業指導[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