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管理
民航維修質量與安全管理探究
摘 要:民航所用的器材從設計制造到運營和維護,再到租借出去和退役這是一個極為復雜且嚴謹的過程。最開始適合航行和進行長時間航行的要求和監督管理上需要嚴格把控,而這一切關乎著整個民航系統的運轉,同時也關乎著乘坐者的人身 安全,所以說機場工作人員保證航空器的長期使用是極其重要。下文主要是圍繞民航維修質量與安全管理等問題來展開的探究。關鍵詞::民航維修質量;安全管理;人為因素在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不管在那個方面上民航在這其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民用航空屬于較為高端的交通工具,在它的建造設計上都有著比其他交通工具更加精密的技術要求和材料上的要求,并且它在后期使用過程中也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在空中天氣、飛機場的大小、人工的日常維修等因素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對飛機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當然要是能夠對航空器械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維護和運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的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使得飛機可以更加穩定的運作。1 對于民用航空器的維修管理意義和方法1.1 對民用航空器維修管理的意義怎么正確的了解民用航空器的維修管理意義
淺析從FAA看如何加強我國民航適航管理
論文關鍵詞:管理科學;民航管理;適航管理;大型飛機論文摘要:目前我國民航從旅客的總運量到飛機離港率均處在世界第二航空大國的位置,隨著大型飛機工程作為國家意志投人實施,我國民航事業迎來又一次重大發展的機遇,民用航空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在我國未來民航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愈加突出,中國民航總局(CAAC)作為我國民航安全管理的主體,在機構體系和管理模式建設上成功的借鑒了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的經驗,本文就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改善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水平,以FAA作參照對象進行了對比研究分析,并給出了相關建議。當今,世界民用航空業務以空前的速度發展壯大,2007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統計表明,以航空公司的旅客運輸量排名,前十位中有五位是屬于美國的航空公司,前三位均為美國的航空公司,而在如此高密度的航空活動中,其航空安全一直保持世界前列水平,這與聯邦航空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以下簡稱FAA)先進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是分不開的。中國同為航空大國,其民航共有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1200余條,每天飛行4000多班次,2007年其客運總
淺談虛擬現實技術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與展望
虛擬現實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及其他技術模擬現實世界的技術系統。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人們可以方便地實現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安全性或者經濟性方面的原因而難以進行的研究工作。在民航安全管理中,虛擬現實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總結虛擬現實技術在民航中的已有應用,分析民航運行中仍未使用虛擬現實技術的空白點,并提出側重系統運行研究的數字化民航運行系統的概念和應用。虛擬技術慨述虛擬現實技術是將現實世界映射到虛擬世界的技術,隨著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不斷加深和新技術的不斷產生,虛擬現實技術的內涵在不斷擴展。目前,常用的又包括計算機圖形(CG:Computer Graphic J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人工智能、傳感技術、顯示技術、網絡并行處理等技術在內的最新發展成果。事實上,虛擬現實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一系列新技術的集成。雖然人們對于什么是虛擬現實并無統一的認識,但是諸多學者卻公認虛擬現實具有浸沒感 (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構想性(Imagination)的特點,簡稱為所謂浸沒感,又稱臨場感 ,指用戶感到作為主角存在于模
基于流程的民航企業績效管理體系研究
內容摘要:本文從民航企業的特點出發,分析傳統績效管理體系在民航企業應用的不適應性,并闡述了基于流程的績效管理基本思想與設計思路。關鍵詞:民航企業 流程 績效管理 控制關鍵區域 筆者一直從事于民航企業的績效管理工作,發現完全基于崗位職責的績效管理體系實施存在困難。本文正是在對這些困難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民航企業的特點,探討一種基于流程的績效管理體系,并就其具體實施提出相應的建議。 民航服務企業的特點及績效管理要求 (一)民航服務企業的特點 1.安全是服務的基礎。沒有安全,就沒有正常的生產運營。根據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民航服務企業的安全性與經濟效益是緊密相連的,安全性高的企業,其經濟效益也高。民航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就是服務過程,服務的步驟、標準,都是以安全為基礎的。 2.時效是服務的目標。時效性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客戶滿意度的高低,決定了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時效已是民航企業運營管理的最終目標。只有提高了服務的時效性,才有可能獲得客戶(旅客、貨主)的認可,才能培養客戶的忠誠度,才能有效地保留客戶,才能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目前,無論是發達國家大型的航空公司,還是發展中
淺析民航業電算化管理的思維創新
當今世界,變革日新月異,90年代以來,機技術已在民航業生產經營領域得到了廣泛,電算化管理系統作為化管理的核心工具亦得到了初步,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人機會計核算系統。我國現有30多家航空公司,共擁有500多架運輸飛機,民航業規模的迅猛發展和會計電算化總體水平滯后的狀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而仿真手工會計核算的模式已成為制約企業管理水平上檔次的重要障礙,如何放眼今后的會計電算化工作戰略已成為信息民航企業會計實踐中所面臨的嚴峻課題。本文擬以戰略管理的一些基本,結合我國民航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實踐,對會計電算化管理的理論定位作一探討。二、會計電算化戰略管理的特點(一)民航企業會計電算化現狀。會計電算化原義是指“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它的最初目的是充分滿足會計核算的要求,民航企業已開發應用的軟件有: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由航空結算中心開發的“中國民航國內票證結算系統”、專用型的存貨(航材)管理軟件、工資核算軟件、倉儲核算軟件等(以下簡稱傳統的會計電算化系統)。傳統的會計電算化系統是游離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其他計算機管理系統之外,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戰略成本管理在中國民航業中的應用
民航業作為新興的服務產業,在國家綜合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在長距離高速旅客運輸和國際旅客運輸中占據特殊而重要地位。自上世紀80年代初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之后,中國民航借助于有利的國家宏觀政策和快速的環境,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根據民航總局2006年2月公布的數據,2005年民用通航機場(境內135個,不含港澳地區)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飛機起降架次3項指標分別達到28435.1萬人次、633.1萬噸、305.7萬架次,分別比2004年增長17.5%、14.6%、14.7%。中國民航已經成為亞洲乃至世界航空業規模最大和最具增長潛力的區域市場之一。居安思危,我們在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許多不足:商業化經營管理水平和整體競爭實力的較大差距、國際航線上的市場份額低下等。面對世界航空運輸業的深刻變革和入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民航要想實現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跨越,就必須加快改革,重整步伐,站在戰略的高度上對各個子系統加強管理,以提高產業長期競爭力。眾所周知,民航是高風險、高、高投入的公益性行業,尤其是我國民航由于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許多企業是在成本控制上是十分薄弱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