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方法
淺談實驗經濟學對經濟學方法論的影響分析
論文關鍵詞:經濟學方法論實驗經濟學規范實驗最后通牒博弈論文摘要:實驗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經濟學學科,現代經濟學許多的假設是未經驗證的,在經濟學中引入實驗方法是必然的。從實驗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歷程出發,通過對最后通牒博弈的實驗分析,探究實驗經濟學的意義,以及實驗經濟學存在的局限和問題,得出了實驗經濟學是當今經濟學研究的革新,實驗方法也將成為主流經濟學的重要的研究工具,對經濟學方法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的結論。瑞典皇家科學院為了表彰弗農·史密斯將實驗作為經濟分析的一種工具,對經濟學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于2002年授予他諾貝爾經濟學獎,標志著實驗經濟學已經獲得了理論界的認可,實驗經濟學成為了經濟學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同時顯示了實驗經濟學的蓬勃發展,在理論界的影響日漸增強,并且融入到主流經濟學的研究工作中。實驗經濟學,是指讓實驗對象在設計好的可控環境下行動,借以分析人的行為,總結人的行為模式,驗證和修改經濟學的各種基本假設。如果這樣,經濟學家可以在設計好的可以控制的環境下,根據自己的需要,對經濟學的假設或者那些重大的發現做可重復性的實驗,來驗證其是否
論新舊制度經濟學方法論的融合
論文關鍵詞:整體主義 個體主義 方法論二元觀 制度個人主義論文摘要:新舊制度經濟學一直存在方法論上的爭論。一般認為舊制度主義者使用的方法論是整體主義的或集體主義的,新制度主義者使用的方法論是個體主義的或個人主義的。但隨著它們之間的相互碰撞,二個制度學派互相承認了對方的存在,方法論也隨之發展到以哈耶克為代表的方法論二元觀,并最后被Agassi等制度經濟學家整合為制度個人主義。經濟學的發展趨勢總體來說就是其方法的變遷,或者說是其方法論體系的變遷。因為方法論是對給定領域中進行探索的一般途徑的研究,有其特定的認識基礎和邏輯前提。它涉及到研究主體思考問題的角度選擇、研究對象范圍的確定、研究手段的運用和研究目的的限定。這種變遷的結果是,當人們在考察經濟現實的時候,用不同的視角去進行觀察,由于切入點的轉換和研究目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結論出現。“科學史表明,一門學科有沒有完整的方法論,不僅是其成熟與否的標志,而且也是它能否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塞繆爾森認為,在對人類行為的分析上,一般經濟學家在方法論上沿著兩條不同的途徑展開,即方法論個體主義和方法論整體主義
經濟學方法論及啟示探討
摘 要:經濟學方法論是指導經濟研究工作重要的理論基礎。通過闡述經濟學方法論內涵、范疇以及西方經濟學方法論各階段思想,提出經濟學方法論研究對經濟工作者研究工作的啟示。關鍵詞:經濟學方法論;科學哲學;啟示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30年。身處中國紛繁蕪雜的經濟社會中,各種經濟現象光怪陸離、引人入勝。經濟工作者如何探明這些復雜經濟現象背后所蘊含的一般性經濟規律,以及是否能借用對已有經濟事實的分析來預測未來經濟發展趨勢,這都成為我們研究經濟學方法論的出發點。1 經濟學方法論內涵及范疇經濟學方法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經濟學方法論指論證經濟學理論正確的某種原則,廣義上則包含著什么是科學的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理論創新的方法論。具體來講,西方學者研究經濟學方法論主要圍繞對一個核心問題的回答,即如何衡量與選擇經濟理論。換句話講,有無一套標準來區別開“科學的”與“非科學的”理論?如果有,用什么標準?或者如何從所有理論中鑒別出哪種是“最好”的。現實意義上,這套標準就成為經濟學家在建立與發展
經濟學方法論的學習
學習了方法論課程,覺得很有意思,對很多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就以下兩個方面談一點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共性與個性”的問題“究竟個性重要還是共性重要?什么叫共性?個性是什么?共性的基礎是什么?”在課堂上曾經就這些問題做過一些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我有了以下一些認識。共性的問題,深究起來應該是客觀性與真理性的問題,有絕對客觀的標準才能用于確定共性的問題。共性存在的前提條件是,可以找到絕對客觀的依據和絕對正確的理論(真理)。按照證偽主義的觀點,所有的理論都不是絕對正確的,都會在不斷的發展中被證偽,絕對真理不能達到,只能無限接近。而索羅斯則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必然存在偏差(徹底的可錯性),人所認識的不是絕對的客觀。絕對的共性意味著絕對的正確,但是由于沒有絕對客觀的基礎,絕對共性難以達到。從這一層次上說,絕對的共性并不存在。但是現實中似乎存在很多共性的東西,比如兩人對同一類問題有著同樣的看法,兩個國家選擇同樣的社會制度,對同樣的社會問題選擇同樣的政策。這種共性可以看作是一種弱化的共性,因為它們產生的基礎并不完全是一樣的。在這里,只能說個體
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危機——唯心論抑或唯物論
用“唯心”和“唯物”來為經濟學的方法論分類,這在當今似乎是有些不合時宜。因為目前有關經濟學方法論的分類,顯然早就突破了“唯心”和“唯物”的理論框架。然而,盡管經濟學界已經提出了林林總總的分類——諸如實證主義、證偽主義、歷史主義、個人主義、整體主義等等,而且這些分類也有助于人們全面地認識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發展和演變,但分類的意義畢竟是對不同方法論的根本性質的比較和把握。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唯心”和“唯物”的分類標準并沒有過時,它對于我們科學識別和把握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本質所在,依然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工具。據此,筆者以“唯心”和“唯物”的分類標準為依據,考察了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危機及發展趨勢。一、內在的硬傷:用“心理”解釋“心理”經濟學的分析框架由三個部分構成:(1)視角(perspective);(2)參照系(reference)或基準點(benchmark);(3)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在我看來,“視角”是整個分析框架的基礎所在。所謂“視角”,也就是觀察問題的出發點和前提,經濟學方法論的根本區別取決于觀察問題的視角不同。因
對“經濟學方法論”的幾點思考
【提要】本文主要討論了學論中的邏輯;規范與實證;方法論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溯因、歸納與演繹以及長期與短期等方面的基本。【提綱】小序一、科學研究的邏輯二、實證與規范分析三、方法論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四、歸納、演繹與溯因五、長期與短期六、結論“經濟學方法論”是一個很大的題目,非一篇文章能夠說清楚。在國內,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出版了許多經濟學方法論的著作(注:這方面的專門譯著,如馬克·布勞格著:《經濟學方法論》,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經濟學方法論譯叢》。學者的專著,如韓永進:《西方經濟學方法論》,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另外,在許多著作中也有關于經濟學方法論的專門章節,如張宇燕:《經濟與制度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章;黃少安:《產權經濟學導論》,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章.)。“經濟學方法論”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有人分為兩個層次,也有人分為三個層次(注:關于經濟學方法論兩層次的劃
經濟學方法論中的兩個經典隱喻
摘要:抽象與具體、實證和規范是經濟學方法論中兩個恒久的話題。在方法論研究中,有兩個經典隱喻:“李嘉圖惡習”和“休漠的鍘刀”來表述抽象和具體、實證和規范的關系問題。本文在分析兩個方法論隱喻的基礎之上,詳細討論兩個隱喻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啟示。關鍵詞:經濟學方法論 李嘉圖惡習 休漠的鍘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THE TWO CLASSIC METAPHORS IN ECONOMIC METHODS——review its apocalypse to Marxism Economics study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tract method and concrete metho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method and normative method are the two main questions in economic methods, which always induce controversy. In
米塞斯的經濟學方法論簡析
[提要]米塞斯學論歷來被作為先驗論的極端表現而不受重視。本文把米塞斯的經濟學方法論區分為兩個相互聯系的層次:一是如何進行經濟的具體方法,即先驗性的演繹方法;二是關于什么才能被算作一種經濟學解釋的認可,實質上是一種自由主義的。米塞斯經濟學方法論的重點不在于它的先驗論立場,而在于她揭示了社會中事實性和規范性內容之間的互動。經過兩個多世紀的演變,經濟學和哲學已經分化成各自獨立的兩門學科。尤其自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興起之后,西方主流經濟學家往往以實證主義的科學觀為依據,標榜自己是如同物一般的經驗描述和預測科學,是"價值中立"的,與哲學毫不相干。但是,理論經濟學的方法論仍然是經濟學與哲學相互溝通和相互的一座橋梁。有一些影響深遠的經濟學家,如米塞斯、哈耶克等,則直接經過這座橋梁,自覺地涉足于哲學的領域,對于社會哲學、哲學、道德哲學等哲學學科中的基礎性理論作出自己的回答,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西方哲學界也有不少學者作出了回應。有鑒于此,我國哲學界也有必要在西方經濟學大量傳人的今天,把海爾布隆納稱之為"世界性哲學家"的經濟學大家的經濟哲學思想的研究,提上日程。本文關于米塞斯的經濟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