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與傳播評論投稿地址
新聞與傳播評論詳細信息
新聞與傳播評論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Review
新聞與傳播評論投稿要求
為規范學術文獻的引用和參考文獻的撰寫方法以及表格、圖表、注腳和附錄的編排方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的《GB/T 7714-2015》(發布時間為2015年5月15日,實施時間為2015年12月1日),以及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出版的《美國心理協會刊物準則》的APA格式(Abroad by Association)以及近年流行的哈佛注釋體系(Harvard System),并結合本刊編輯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出版規范。
一、基本規范
(1)標題,簡潔明確,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居中,2號小標宋;副標題為小3號仿宋。
(2)作者,1~3位,居中,5號楷體。
(3) 400字左右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英文摘要和關鍵詞附在文末)。本刊要求中英文摘須詳盡、凝練地對原文進行概括(切忌空泛的虛摘要),字數均應在400字左右。為有利于國際交流與傳播,英文摘要必須為長摘要,對原文加以準確地濃縮,表達規范、地道。
(4)列出本文的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5號黑體。
(5)如有基金項目,以5號黑體“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在后面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10000~15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正文字體5號宋體。
(7)來稿在文末注明作者姓名、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電子郵箱、詳細郵寄地址。
(8)正文內各級標題處理如下:一級標題為“一、二、三……”,4號黑體;二級標題為“(一)(二)(三)……”,5號黑體;三級標題為“1.2.3……”,5號楷體;四級標題為“(1)(2)(3)……”,字體字號同正文(5號宋體)。一、二、三級標題各獨占一行,其中一級標題居中,二、三級標題縮進兩個字符左對齊;四級及以下標題后加句號且與正文連排。
二、文獻引用
稿件中凡采用他人研究成果或引述,應在正文中采用腳注與文末列參考文獻形式予以說明。
1.正文注釋
不宜在正文中出現但需要進一步澄清、引申的文字,采用當頁腳注,用①、②、③……標注,每頁重新編號。
例:
①消化吸收是指進口產品的價值在進口國內,而不管產品的形態是最終產品還是中間產品。
②中國“良知”一說最早由孟子提出。而在歐洲的各種語言中,良知一詞也普遍存在。參見內容同下文參考文獻標注法,在正文注釋序號后按照順序標注參考文獻,如②[3] ……
2.文末參考文獻
凡直接引用他人成果的,均需采用文末參考文獻形式標注。文末參考文獻按照引用的先后次序采用順序編碼制。在文中引用處上標[],如[1]……,在文末標注相應參考文獻具體內容(若引用文獻有頁碼,文中[1]處不用標注頁碼,文末參考文獻須標注頁碼,詳見具體示例)。
正文某一處多次引用不同文獻的,連續的引用標注為[1–3],不連續的引用標注為[1,3,5,6,9]。
例:
在針對青年群體的采納行為研究中,這三個變量被發現與技術采納的意圖正相關[24–26]。
這一發現不僅僅是ECM的理論預設的驗證,也是TAM、TRA、TPB等諸多理論的基本假設[19,26,32,62,63]。
某作者同一文獻多次出現的,從第二次開始每次均以第一次出現的上標序號標注后面出現的位置,并在文末注明不同頁碼。
例:
[1] 皮埃爾?布迪厄. 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 包亞明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92-202;205;189; 209.
三、具體示例
1. 專 著
[1]陳登原.國史舊聞: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2000:29.
[2]邁克爾·哈里森,帕特里克·沃爾德倫.經濟數學與金融數學.謝遠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35-236.
[3]羅杰斯.西方文明史:問題與源頭.潘惠霞,魏婧,楊艷等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15-16.
[4]北京市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北京聯合大學民族與宗教研究所.歷代王朝與民族宗教.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12.
[5]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信息與文獻都柏林核心元數據元素集:GB/T 25100-2010.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2-3.
[6]錢學森.創建系統學.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3.
[7]馮友蘭.馮友蘭自選集.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5.
[8]徐光憲,王祥云.物質結構.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35.
[9]牛志明,斯溫蘭德,雷光春.綜合濕地管理國際研究會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10]W. Crawford,M. Gorman. Future Libraries: Dreams, Madness & Reality.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5:7-8.
[11]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ions(IFLA). Names of Persons: National 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 London: IFLA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UBC,1977:98.
[12] A.Kinchy. Seeds, Sciences, and Struggle: The Global Politics of Transgenic Crops. Cambridge, Mass:MIT Press, 2012:124.[2017-05-26]http://lib.myilibrary.com?ID=381443.
2. 連續出版物
[1]常森.《五行》學說與《荀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9.
[2]關立哲,韓紀富,張晨玨.科技期刊編輯審計中要注重比較思維的科學運用.編輯學報,2014, 2:22.
[3]武麗麗,華一新,張亞軍等.“北斗一號”監控管理網設計與實現.測繪科學,2008,5:16.
[4]余建斌.我們的科技一直在追趕:訪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人民日報, 2013-01-12. [2017-05-26]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1/12/nw.D110000renmrb_20130112_5-02.htm.
[5]李炳木.韓國圖書館法.圖書情報工作,2008,6:17.[2017-05-26] http://www.docin.com/p-400265742.html.
[6]楊國斌.中國互聯網的深度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17,1:14.
[7]丁文詳.數字革命與競爭國際化.中國青年報,2000-11-20.
3. 文件、報告、學位論文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現狀統計報告(2012-01-16). [2017-05-2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201/P020120709345264469680.pdf.
[2]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北京市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暫行實施辦法的通知:京政辦發[2005]37號(2005-07-12).
[3]馬歡.人類活動影響下海河流域典型區水循環變化分析.北京: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2017-05-26]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aspx?dbcode=C.
[4]吳云芳.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并列結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2017-05-26]http://thesis.lib.pku.edu.cn/dlib/List.asp?lang.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 Geneva: WHO,1970.
[6]R.B.Calms.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5.
4. 漢文古籍刻本
[1]王夫之.宋論.刻本.金陵:湘鄉曾國荃,1865(清同治四年).
[2]汪昂.增訂本草備要:四卷.刻本.京都:老二酉堂,1881(清光緒七年).
5. 析出文獻
[1]李約瑟.題詞//蘇克魯,管成學,鄧明魯.蘇頌與《本草圖經》研究.長春:長春出版社,199:11.
[2] 王夫之.周易外傳:卷5//船山全書:第6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1110.
[3]程根偉.1998年長江洪水的成因與減災對策//許厚澤,趙其國.長江流域洪澇災害與科技對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5.
[4]陳晉鑣,張惠民,朱士興等.薊縣震旦亞界研究//中國地質科學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震旦亞界.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120.
[5]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20.
[6]姚中秋.作為一種制度變遷模式的“轉型”//羅衛東,姚中秋.中國轉型的理論分析:奧地利學派的視角.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25.
四、補充說明
1.關于作者。
(1)多個作者:參考文獻作者(或譯者)在三個以內(含三個)時,必須寫全;作者(或譯者)在三個以上(不含三個)時,必須寫完前三個,用“等”來代替第四位及此后的N位作者或譯者(如果是英文的,用et al.來代替第四位及此后的N位作者或譯者,et al.之前用“,”);中英文作者之間均用“,”表示間隔。中文“等”前不用“,”。
(2)英文作者表示法:英文文獻作者的姓名排列次序按照國際慣例為名前姓后,如Herbert George Wells(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可以用全稱Herbert George Wells,也可簡寫成H. G. Wells(請注意加縮寫點)。但要求全文統一。
2.關于析出文獻。論文與論文集之間,用“//”隔開。
3.關于網絡參考文獻。目前使用的網絡參考文獻主要有兩類,一是傳統紙質出版物上的文章被PDF化后上傳數據庫的文獻,其標注形式與來自紙質出版物的文獻規范相同,只是在最后需要添加數據庫的網址而已。二是純粹來自網絡沒有紙質出版物為依托的文獻,除了要標注作者、文章名外,一定要添加具體的網址(網址中包括的那些雜亂符號如“?”“=”“&”之類,請如實填寫)。無論是哪類網絡參考文獻,必須標注訪問日期(如上文專著引用示例[12])。
4.關于英文摘要和參考文獻。英文關鍵詞全部用小寫。文獻中涉及的實詞的首字母需要大寫(介詞of in between on連詞and 及冠詞the等除外);句首單詞首字母一律大寫;書名、刊物名不用斜體。
5.關于連續出版物。中文期刊直接用期刊名、年、期。如科學通報,2012,3;外文期刊則用期刊名、年、卷、期,如Legislative Studies Quarterly,1998, 23(1) .
6.關于圖表規范。統計表、統計圖或其他示意圖等,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空格后,再接圖、表名稱;表號及表名須標注于表的上方,圖號及圖名須標注于圖的下方,末尾不加標點符號。例:“表1……”、“圖1……”等;如圖(表)下有標注補充說明或資料來源,格式為先標注補充說明,再另起一段標注資料來源(后不加句點),具體為:“注”須標注于圖表的下方,以句號結尾;“資料來源”須標注于“注”的下方,并按“正文引用”格式標注文獻。
7.關于標點符號。標點符號的使用遵循極簡化原則,同一地方不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標點符號;尤其不要濫用引號,切忌為了強調某個詞而在文中大量使用引號。
9.關于字詞的使用。有些司空見慣的中文口語用詞,也請認真斟酌,建議使用“涉及”而非“涉及到”,“成為”而非“成為了”。世紀、年代的表達,統一使用阿拉伯數字,如20世紀,也切忌使用“上世紀”這類指代不明的用詞。概數則使用漢字,如三四個,五六十。
新聞與傳播評論雜志簡介
《新聞與傳播評論》由《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更名而來,并與《新聞與傳播評論》(集刊)合二為一。自此,創辦于2000年的《新聞與傳播評論》(集刊)與創辦于1930年的《武漢大學學報》,歷史和血脈渾然貫通,《新聞與傳播評論》因而也賡續了武漢大學獨特而厚重的期刊精神。
自創辦之日起,《武漢大學學報》即涵育與秉持一種融學術、文化、交流于一體的期刊精神和品格:以質為先,把學術期刊“看作一國文化的質量測驗器”和促進學術發展的“鑒賞與批評媒介”。歷史與現代接續,綜合與專業融匯,面目一新的《新聞與傳播評論》擁有涵泳不盡的精神動力。期刊視學術為志業,立足于中國實際,放眼當代新聞傳播發展前沿,刊發具有鮮明問題意識和原創性的學術成果,致力于推動新聞傳播學科的發展。
《新聞與傳播評論》由教育部主管,武漢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主要欄目有:新聞學、傳播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媒介化社會、傳播與文化、跨文化傳播、廣告與媒介經濟、新聞傳播史等。期刊尤其歡迎具有學術性、前沿性、思想性的稿件,既重視選題獨特、視角新穎、積淀深厚、富有創見的理論性文章,也青睞問題意識明顯、社會意義巨大、深入淺出的實踐性文章。
問題導向,跨學科視域,本土化發展,特色化立足,這是期刊治學品格養成的關鍵。傳播學術,規范學術,引領學術,把《新聞與傳播評論》建設成學術共同體的堅實平臺,在學界和業界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輻射力,是我們矢志不渝的追求。
新聞與傳播評論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新聞與傳播評論參考文獻
表達自由、新聞自由與媒體規制——英國的法規與實踐
本文首先概括評析了表達自由和新聞自由的含義與重要意義,隨后從歐洲的新聞自由與表達自由的歷史與實踐出發,以此作為背景,討論英國的新聞自由法規與實踐。之后,又對英國在媒體規制方面的歷史進行梳理,對現狀與主要的爭論進行介紹。一方面是對媒體自由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對媒體進行管制與限制的要求。這兩者聽上去互相矛盾,卻在英國學界和實踐界...
數字鴻溝指數關系模型在個人層面上的發展
數字鴻溝并不僅僅是信息技術"有/無"的問題,同時也涉及個人心理和社會資本等方面因素。隨著國際學界將數字鴻溝研究的重心轉向信息與傳播技術使用者和多維變量的考察上,學者們相繼開發出各種用于測量信息擁有量不均等的指數。本文在引介卡林o巴茲萊-納昂建構的數字鴻溝指數關系模型的基礎上,著重剖析了該模型的缺陷,如對個人心理和社會關系等重...
福柯話語理論評析
福柯的話語理論打破以往話語研究囿于語言學的狹窄視域,關注話語與權力的關系、社會主體和知識的話語建構、話語在社會變化中的功能等領域,深刻地分析了話語、知識和權力的內在關系,認為話語是理解社會文化的鑰匙,話語是一系列"政治事件","知識是權力的剩余",從而開創了話語分析的社會和實踐向度,并成為社會科學一種影響深遠的分析模式,對新聞傳...
當新聞變成廣告:新聞置入性營銷的形成及其影響
臺灣傳媒無論平面報刊或廣播電視,新聞置入性營銷的現象相當普遍,已經模糊、甚至顛覆了新聞與廣告之間的界線,出賣新聞給買得起新聞的有權力和財富的人,無異于犧牲專業主義而為有權力和財富的人服務,這對新聞傳媒的公信力與輿論監督功能,以及新聞記者的專業主義和職業尊嚴,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本文從傳媒政策的角度,探討臺灣傳媒新聞置入性營...
中國互聯網的政治影響
雖然互聯網沒有在中國引起一場人們普遍認為會出現的政治革命,但它卻對中國政治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形成了一個非政府的話語空間,促成了一些政策的改變,擴大了公民的政治參與,啟動了一些政治議程,幫助公民克服由于意識形態沖突而造成的心理矛盾。
熱門評論
上個月22號投的稿件,投稿后會有郵件自動回復,所以親們不用擔心稿件會不會投遞錯誤。原本沒有抱太大希望,以為部級的期刊不會收我這種小碩的文章,沒想到今天收到錄用通知,而且安排在當月刊出,速度超快,前后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直接錄用,發郵件詢問是否原創、是否一稿多投。很好的一個期刊,審稿非常快。
這個期刊值得信賴,編輯部的編輯高度負責,審稿人更是高手,將我的文章弱點一一點評,他的很多建議為我課題的深入提供了idea!編輯老師非常認真,審稿速度快,外審專家意見中肯。感覺非常好!
審稿速度挺快的,不到一個月就能出結果,審稿專家提的意見也比較具體,修改后直接錄用了,一個半月就收到錄用通知了。建議大家考慮投稿!
文章從投稿到錄用大概3個半月,兩個審稿人,一個要求修改細節,另一個審稿人提的意見很中肯,本人也學習不少,大修后接受,感覺只要認真修改都沒問題,新聞與傳播評論水平在中文雜志中不錯,編輯處理效率也挺快的,推薦大家投。
感覺很不錯的期刊,注重文章的創新性及論文語言的流暢性,期刊格式要求嚴格,編輯部很認真,兩位審稿專家意見都很詳細,對稿件要求也很高,投稿過去一個月后修回,返稿后半個月就錄用了。
新聞與傳播評論速度還是很快的。一個月后得到通知讓修改繼續投,意見特別詳細,要求比較高,第一次大修以后投出去,兩個月以后回信基本可以了,再修改下就可以了,審稿人特別負責,最后一遍修改的時候,審稿人把我文章里面所有錯誤的標點符號都修改過來了,特別負責。
簡單說一下感受,前后從投了新聞與傳播評論雜志到錄用基本兩個多月時間。編輯態度挺好,退修意見也挺多,主要是集中在摘要部分,審稿也挺細心,一些沒怎么注意的細節都被指出。整體還算順利,按照退修的意見逐條修改并做了修改說明后,直接終審錄用啦。
很不錯。新聞與傳播評論雜志內容非常好,一直在這個網站訂雜志,服務很好,我很喜歡。印刷質量非常好,價格很實在,真心不錯,有幫助。實用,以后多多學習。這本書會一直買下去的。贊一個。
新聞與傳播評論雜志審稿人審稿認真負責,雜志編輯效率較高,外審半個月給了專家審稿意見,專家審稿很認真,給的意見很中肯,編輯態度非常好,有問題必回郵件。贊!!
新聞與傳播評論的編輯人特別好,回答問題特別迅速耐心,工作效率相當高。審稿老師也很和善,提出的意見也非常專業。個人感覺語言、格式、內容仔細改,內容稍有新意感覺還是挺容易中的。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