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投稿地址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詳細信息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投稿要求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投稿須知:投稿須知1《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邏輯性和實用性,要求論點鮮明,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打印清晰。論著、綜述、講座一般不超過6 000字,經驗類文稿、短篇及病例報告等不超過2 000字。2 “時訊”欄目: 本刊對重大科研成果,新技術、新方法的創立及罕見病例的報道將使用“時訊”欄目,在最短的時間內予以發表,確保創新成果不失時效。凡要求以“時訊”欄目發表的論文,作者應提供關于論文創新性的書面說明和省級查新報告。經審核同意后我刊將在收到稿件后2個月內刊出。3 爭鳴與討論: 為活躍辦刊學術氣氛,希望持不同學術觀點的文稿能在本刊進行爭鳴與討論,使某些問題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同時也歡迎對本刊已發表過的文稿進行追蹤、討論,提出讀者的不同研究結果或看法。4 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簡介: 請提供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 (漢族可省略)、籍貫 (具體到縣市)、學位、職稱及研究方向。為方便聯系,來稿時請附第一作者的詳細通信地址、聯系電話、傳真和Email郵箱。5 基金項目: 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基金或屬攻關項目,請在文稿首頁腳注中注明,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 (基金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如已獲專利,請注明專利號。論文刊登后獲獎者,請及時通知編輯部,并請附獲獎證書復印件。本部收到獲獎證書后將贈送全年雜志一套。6 本刊對稿件的處理權限: 作者對來稿的真實性及科學性負責。根據 《著作權法》,并結合本刊具體情況,凡在接到本刊回執后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意見者,系論文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多投。按照 《著作權法》 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期3個月不寄回者,按自動撤稿處理。7 版權: 來稿需附單位蓋章的投稿證明,使用其他醫院資料者需提供該醫院的投稿證明。稿件一經接受刊登,有關論文的版權規定、署名問題、保密問題、內容真實性問題、文責自負等事項,第一作者需征得全部作者同意并在 《著作權專有許可使用和獨家代理授權書》 上簽名,其專有使用權即歸本刊所有。本刊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論文,凡作者不同意者,請聲明后另投他刊。未經本刊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8 稿酬: 稿件刊出后本刊付一次性稿酬 (含電子與網絡版稿酬),并贈當期雜志2冊。述評、綜述、講座、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等文稿作者本刊贈抽印本10冊。樣刊、稿酬均寄發給第一位作者。9 本刊作為“中國臨床試驗注冊和發表協作網”成員單位,優先發表經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的研究報告。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簡介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自1996年創刊,國內刊號為44-1459/R,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術至上、質量第一,突出微侵襲神經外科理念與技術”為宗旨,介紹國內最新神經外科進展和一般情況。
本雜志介紹國內最新神經外科進展和一般情況。可在郵局訂閱,也可郵寄匯款至本編輯部。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參考文獻
小腦后下動脈遠端動脈瘤的顯微手術治療
目的探討小腦后下動脈(PICA)遠端動脈瘤的臨床特點與手術方式。方法回顧性分析17例PICA遠端動脈瘤病例資料;其中12例行后正中入路手術夾閉,5例行改良擴大的乙狀竇后入路。結果 17例動脈瘤均成功夾閉。1例因腦積水行腦室-腹腔分流術,1例出現聲音嘶啞,1例并發顱內感染死亡,1例再次出血呼吸驟停死亡。15例病人,隨訪3~5年,無再出血;改良RANKIN量表(m...
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征對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療的意義
目的探討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征(HMCAS)對大腦中動脈急性閉塞病人機械取栓術后預后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198例血管內取栓治療的大腦中動脈急性閉塞病例資料,根據術前CT結果分為HMCAS組(n=77)和無HMCAS組(n=121),比較兩組在術后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預后率與病死率。結果 HMCAS組和無HMCAS組術后成功再通率分別為88.3%和86.8%(P=0.751),良好預后率...
顱內視通路多發節細胞膠質瘤癲疒間的手術治療
目的總結顱內視通路多發節細胞膠質瘤癲疒間的診治經驗。方法回顧性分析2例以癲疒間發作為首發癥狀的顱內視通路多發節細胞膠質瘤病例資料。MRI均顯示左側視通路(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多發性病灶。術前評估為左側顳葉癲疒間,均在術中喚醒下實施裁剪式左側前顳葉(含杏仁核、海馬)切除,同時切除部分視通路病變,其中1例術中部分切除視交叉病變...
熱門評論
書超級重的!真的超級重!所以還沒拆包裝就知道質量很好。紙質確實很好,包裝也很好,沒有任何折角。挺新的,有深度的還得是雜志,這個價格太棒了,包裝很用心,雜志也很新,必須好評!!
第一次投了這個雜志,修改后接收了,感覺還是很高興。對編輯的高效率工作特別感動。感覺這個雜志要求還是很高的,語言措辭、格式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只要做的東西有新意,接受的概率還是挺大。望雜志越辦越好。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效率很高,一般投稿后第二天送審,且服務態度挺好,專家非常專業,給出了很重要的修改意見,即刻按照專家意見進行修改。錄用到發表約10個月。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是很不錯的雜志,編輯和審稿人都很負責任,效率很高。審稿意見也很專業,對自己完善研究非常重要。從投稿到正式接收剛好一個月!贊一個
4月19日投稿,修改二次了,給的修改意見非常具體和仔細,對于提高論文質量有很大幫助。5月7日修改后返回,5月23日告訴文章被接受了。整個投稿過程雖然漫長,但是感覺本刊比一些傲慢的同檔刊物要強多了。接收后出版很快,特別要提一下,感謝編輯老師耐心的指導和解答。
由于是邀請導師約稿,所以審稿周期挺短的,3個月左右,同樣對格式要求很高,反復改了幾次才錄用,但從錄用到見刊、收錄就很快啦。至于遇到什么樣的專家審稿人,真心是看運氣,或許審稿人不是你研究領域的專家,或許是專家學生看的,或多或少說明我們的文章存在一些問題,如果不認可審稿人的意見,大不了認真修改后,改投其他期刊唄。
審稿人挺不錯的,由于自己是第一次寫文章,文章難免有些差錯,審稿人都耐心指出.編輯曹老師相當負責,一次一次耐心的讓我們校稿,非常感謝!推薦投稿!
這是第四次投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了,之前三篇都順利錄用,個人感覺編輯部的每位編輯老師效率都非常高,而且態度和藹。這篇文章比較曲折,經歷了兩次退稿,第三次重投終于錄用,整個過程使文章質量提升非常大。總體而已,該刊物屬于要求較高的刊物,數據處理和文字寫作方面都需認真把關。
之前投過一次,第二天要求交審稿費,20天之后給了審稿意見,評審說文章質量與正刊存在一定差距,建議增刊錄用,我就撤刊了。
由于投稿較多,方向不完全一樣先后接觸過4位編輯老師,都非常認真負責,態度也不錯。但是有2篇稿件的審稿人給出的評審意見很不中肯,我認為原因有兩個,1是我自己的表達詞不達意,2是審稿人沒仔細看論文。希望會越辦越好!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